别光吐槽老人“野路子”健身


头撞硬物、头悬双杠、仰天长“笑”……近日,一些老年人自创的健身方法引发舆论关注。

据媒体报道,这些老年人的健身方法基本分为三类,贴近自然派,即模仿动物,包括用头撞树、用手臂和后背摩擦树桩等;随地健身派,即花样玩器械,包括用绳子挂住自己的下巴,悬空360度表演“爱的魔力转圈圈”等;增进互动派,包括每天入夜张开双臂仰天长笑等。

这些健身野路子让人看得“不明所以”,不过专家有话说:这些方法不但不科学,还会给身体带来伤害。如果一味进行强力锻炼,可能导致本身的疾病加重,甚至诱发其他意外发生。

不久前,一篇《天坛大爷:站在北京健身鄙视链顶端的王者》在网络热传,文章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一群北京大爷在公园健身的“盛况”。

无论是撞树、撞单杠的“铁头功”,还是背靠大树扭腰甩腿的“悬浮功”,以及台阶翻滚功,虽然他们“不凡的身手让我们年轻人都自愧不如”,不过如今从专家的建议来看,大爷们健身的精神可嘉,但具体到方式方法上,显然还是需要悠着点,三思而后行。

一些人之所以选择这种奇葩的“野路子”锻炼方式,根源当然是缺乏科学的健身观,不知道何种锻炼方式才真正适合自己;同时,对一些错误的健身信息又缺乏辨别力,容易听风就是雨、跟风效仿,以至于痴迷、乐此不疲。

实际上,对于民众尤其是老年人盲目健身、不得要领的现状,有关方面已经有所注意。

2018年,在“国际慢性病运动处方培训班”上,国家体育总局相关责任人呼吁,要把培养开运动处方的医生作为一项基础工作来抓。要有一大批的医生,特别是家庭医生和社区医生,能够给民众像开阿司匹林一样,开出运动处方,并且提出,要在一些试点医院设立科学健身门诊部。

目前,包括中国体育医院、苏州市立医院在内的医院相继开设科学健身门诊部,通过开具运动处方来为慢病人群、健康及亚健康人群提供服务。

这显然是开了个好头,也得到了民众的肯定。不过从数量上来说,要满足社会的需求,营造科学有效的健身观,显然还需要将这项科学健身服务下沉到社区医院。

与此同时,在全社会打造一张科学健身的信息传播网也必不可少。让民众浸润在良性、有效、客观的科学健身知识网里,这些充满噱头、奇葩的野路子健身方式,自然就没了兴风作浪的空间。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野路子”健身乱象,乍看虽颇有“笑果”,但折射出的盲目健身尴尬现状不容忽视。从长远来看,让科学健身门诊抵达每一个社区,让一些“头碰树”的老年人,能人人手持个性化的运动处方,任重而道远。

(来源:新京报网)

别光吐槽老人“野路子”健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路子   门诊部   天坛   奇葩   处方   北京   大爷   老年人   民众   老人   医生   方式   医院   科学   方法   时尚   社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