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不过如此

文中图片来源 网络

作者 | 小左


韩寒在一档节目中被问到:为什么不再写从前那样犀利的杂文点评公共事件?


为什么不再像以前一样骂烂片,写影评?


韩寒一反常态地说,


“有时候,面对一部电影你情不自禁要为它写点什么的时候,发现你合作过的朋友也在这个剧组,你想起他的音容笑貌,他说哥们手下留情,就算了,忍一忍吧。这可能就是人们说的,人情世故。”


韩寒,不过如此


说实话,20年前,无论是韩寒自己,还是喜欢韩寒的读者们,打死都想不到有一天韩寒会面对镜头,大谈“人情世故”,谈“温和很好”,说“忍一忍,算了”。


但人到了这个年纪,没办法,似乎也只能懂了这些道理。


不过这个人是韩寒,还是令人生出几分惆怅


「01」


1999年,由《萌芽》杂志发起的新概念作文大赛开办。


首届大赛的评委阵容堪称豪华,不仅有多个年代的知名作家,像余华、苏童、陈村,更有多个大学的教授助阵。


开始评委们觉得不靠谱,“让我们评中学生,能行吗?”


但是疑虑随着他们打开一篇篇初赛作品而烟消云散。


其中,一名高一学生韩寒的作品让评委尤为印象深刻。


我曾见过一篇杂文说现今看不懂的字就是所谓狂草,医院更是汇聚四方狂草专家的地方,一个医生可能一辈子称不上医学家,但一进医院就意味着你是书法家。——韩寒初赛作品《求医》段落


1999年3月27日,为了验证选手的真正水平和临场能力,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复赛在上海举行,所有入围的作者都要在上海的考场,现场作文。


奇怪的是,复赛现场没有看到韩寒的身影。


“那个韩寒呢?”


现场的工作人员发现后联系韩寒才发现,他没有收到复赛通知。


韩寒从郊区赶到赛场,比赛已经开始了。


但惜才之心让当时的主办方李其纲愿为他破格补赛。


李其纲将一张纸扔进了一杯水里,“这是你的题目,你写吧。”


韩寒,不过如此


1个小时后,韩寒洋洋洒洒写下一篇1200字的《杯中窥人》。


最终姗姗来迟的韩寒获得了当年的一等奖。


韩寒,不过如此


那届一等奖的获奖者,有7位被北大、南开等名校免试录取,而刚刚上高一的韩寒错过了上复旦的机会。


但是老师对韩寒说,你未来一定要报考复旦。


和出众的文字才华形成强烈反差的是韩寒的学习成绩:同年,韩寒在期末考试中7门功课不及格。


天才少年韩寒,留级了。


「02」


“一个都不能少,还是七门功课红灯,照亮我的前程。”


写在韩寒第一部出版作品《三重门》封面上的推荐语,暗合了韩寒当时的心境。


因为留级,韩寒在外界引起了巨大的争议,“专才还是全才”的大讨论一波又一波。


但是韩寒不为所动,沉浸在《三重门》的写作中。


2000年,《三重门》出版,发行超过200万册,成为中国20年来销量最大的文学作品。


也是那一年,韩寒再次挂科被留级,这一次他的举动更让世人跌破眼镜——休学。


那时的韩寒非常愿意休学,他对担心自己的父亲说:


“爸爸,你放心,我会做出点成绩来证明自己的。别人看不起我,我自己要看得起自己。再说我又不是一点没有理科基础,将来用得到,我会自学的。”


韩寒,不过如此


当时韩寒这个举动堪称惊人,他成了叛逆的代名词,引发教育大讨论的导火索,甚至成了那个时代年轻人心中的标志性人物。


2000年,他参与《对话》节目。


面对当时很多并不友好的提问,略显生涩的韩寒,微笑着一一反击。


教授对韩寒说,“之前认为,我们40岁之前,就是你不能乱写文章。”


韩寒坐不住了:“40岁之前说的都是废话,这是谁说的?”


韩寒,不过如此


一个女观众指责韩寒,生活阅历不足,指责他的生涩。


“你像是一只烤鸡,我觉得你好可怜。”


“聊天室是孩子玩的,大人的世界是QICQ。”


韩寒,不过如此


韩寒反击:“你多大?30岁?从你的话里我感觉你的阅历还不如我。”


那一年韩寒17岁,面对围攻、指责,他像是落入圈套的困兽,但是初次面对一切的韩寒仍然不想输。


“他们剪掉了我的话。”


韩寒很久之后澄清当年的事情,还不忘问一句节目组:“你敢直播吗?”


「03」


走出对他并不友善的演播间,韩寒的生活还在继续。


在盯着他的目光中,自然不只有审视和批评,更有崇拜和喜爱。


他没有如专家所言迅速被取代,反而在未来的五年保持着超高的产出,并且几乎每出一本书都成为了当年的销量冠军。


韩寒,不过如此


名利并没有让韩寒改变,反而让韩寒更加坚定自己选择的一切。


一路昂扬的生活事业,像是给韩寒的人生加上了一层保鲜膜,在同龄人苦苦在社会中挣扎,渐渐“长大”之后,韩寒依旧愤怒,依旧生猛,依旧热泪盈眶。


看不惯的事,他口诛笔伐。


看不惯的人,他更乐于用文字与之交锋。


那几年韩寒就是博客永远的流量担当。


“就一个人单挑北京的一群,从大文学评论家,到作协副主席,然后到作协副主席他儿子陆川导演,然后到最后我来了。”


高晓松说自己当年被韩寒骂成了“王八蛋”。


当年的韩寒,试图用激烈的文字打败每一个挑衅者,也试图用一篇篇文章证明自己是对的。


那时,他在对世界大声喊话。


「04」


“现实理想, 中间隔着南墙。”


混世韩寒 - 单曲 - 混世

韩寒,不过如此


2006年,韩寒发行了自己的第一张专辑。


在他作词的歌曲里,充满了理想、现实这样的词汇。


那时他就是一个把理想看很大,并且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年轻人。


年少时喜欢赛车,于是不顾众人目光,在文坛风生水起的韩寒去成为了职业赛车手。


2008年,10月,韩寒获得全国汽车场地锦标赛珠海站国家杯冠军。


2009年,韩寒成为中国职业赛车史上唯一一位场地和拉力的双料年度总冠军,同时拥有象征中国职业赛车两项赛事最高荣誉的冠军奖杯。


韩寒,不过如此


后来他想做导演,就借着为各个剧组的主题曲填词的机会,和导演们学习。


2014年,他的导演处女作《后会无期》开机。


“我喜欢开快车、摄影……”这是韩寒1999年在《对话》节目中被问及“你的兴趣是什么”时的回答。


如今看来,他把自己曾经喜欢的,梦想的,都变成了现实。


那些很大胆的梦,他确实做到了。


「05」


理想实现的背后,是韩寒走出了他的理想国。


无论是玩赛车,还是拍电影,都不能只谈理想。


钱,是绕不开的话题。


车队运营,需要钱。拍电影,更需要钱。


不仅如此,还要能赚钱,不能让一起干的兄弟亏了钱。


韩寒,不过如此


所以韩寒变了。


“以前我觉得要让世界变得更好,也许靠杂文,也许靠勇气。现在我觉得要让世界变得更好,要依靠科学和商业。科技能带给人们更便利的沟通,商业能支持科技。”


韩寒,不过如此


在演讲时,韩寒对于商业的力量侃侃而谈,还调侃自己当年年少无知,搞出了只有一期就成为绝唱的杂志。


38岁的韩寒,也不再着急否定别人,肯定自己,而是反思着自己的人生。


甚至开始推翻自己,做着那些“打脸”的事。


当年的韩寒:我不喜欢面对镜头,不喜欢上访谈节目。


后来他上了很多访谈,面对了无数次镜头。


当年的韩寒:《三重门》爆红开始靠媒体,后来全是我的实力了。


如今的韩寒:我自己当时 无论是知识储备,(还是)我的自我认知,与我获得的关注跟地位,我自己觉得是没有匹配的,我应该是一个更强的自己,才能匹配到那样的地位。


韩寒,不过如此


过去面对杨澜,韩寒说:“但人绝对可以中断上学。”

杨澜笑着为他兜底:某些人某些人。


但30多岁的韩寒说,“退学本身是一件失败的事情。”


“因为这条路走不下去了,所以去走了另一条路。”


他不再为孩子们的青春叛逆代言了。


“这就好比哪天你崩了自己一枪,上天遇见梵高海明威,说哎哟,我学您的,我们都一样,两位大师肯定会告诉你,我们不一样,不一样,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境遇。


韩寒宣告自己的叛逆期过去了,也宣告那一代人回味少年时代叛逆的坐标消失了。


「06」


在韩寒专辑的评论中有一条特别的回复。


10年前,他写自己多么爱韩寒这张专辑,即使韩寒唱功不好,但是那些歌词就是他的心声。


10年后他更新了自己回答:

那时我被他“文坛是个屁,谁也别装逼”炸得不要不要的。那时我喜欢混世,喜欢朴树那句“以后的路再没有痛苦,我们的未来该有多酷”那时我应该没想到十年后我会在无所事事的夜里翻出这张唱片,曾经借我这CD听的哥们儿好像也已经结婚生娃变成了一个胖子。

我记得韩寒曾很肯定地回答,我的作品会留下。


但显然,即使作品永远在那里,当初的人再次回味,却也不是原来的滋味。


韩寒,不过如此


人人都争先恐后成熟的年代,韩寒慢了一点,但并不例外。


韩寒写的文章原来也会言语温和,即使是怼人。


之前他写文指责《同龄人正在抛弃你》这样的文章贩卖焦虑:


但用词已经不是当年那样激烈,要把每一个人骂成“王八蛋”。

“我不明白这些有什么不对不好的,当了总监肚子上有赘肉怎么了?觉得爸爸肚没问题的就留着,嫌弃自己有赘肉就去健身;因为房贷不敢辞职难道不正确吗,没有自己更喜欢的工作或者更明确的方向,辞职了是这篇文章的作者来养你吗?三四线城市一眼能看到未来的日子不好在哪?有人就是不喜欢飘摇动荡起伏不定有问题吗?”

但如果你看了那篇文章,心潮澎湃想要去抛弃其他同龄人,以这样的定力和心智,去开公司,估计也只能春夏秋冬,造福房东。


韩寒也怕中年危机,为了远离油腻,他开始跑步。


韩寒,不过如此


17岁的韩寒谈及在当时听来堪称天价的50万版税毫不在意。


“没想过,花到只剩1万的时候再想吧。”


中年韩寒每一句话都像是在笑当年的自己:


“我站在这里谈钱,好像和我的形象特别不符。在大家心里,我就应该永远是一个翩翩少年,提着一把大宝剑,要去改变这个世界。”


“但是,大宝剑不要钱吗?”


韩寒,不过如此


原来,韩寒也是如此。


原来,韩寒也不过如此。


“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我曾经拥有着的一切,转眼都飘散如烟。我曾经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就像韩寒在《平凡之路》歌词里写的,经过所有,似乎如今曾被年轻时自己鄙视的平凡平淡,也是不错的一生。


韩寒意识到大宝剑要钱,我们意识到生活没有苟且就没有远方,大家彼此彼此——


一起跟随自然规律,变成不过如此的普通人。


参考内容:


杨澜访谈录:韩寒专访;对话:韩寒;韩寒演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复旦   狂草   作协   人情世故   复赛   同龄人   宝剑   杂文   不过如此   叛逆   当年   导演   理想   节目   喜欢   作品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