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淑兰之所以会嫁给孙秀才,明兰的嫡母居然也有一半的功劳

《知否知否》中,要说最渣的人是谁,那非孙秀才莫属了。

这种软饭硬吃的男人,最后的结局也是大快人心。盛家作为宥阳大户,怎么会将嫡长女嫁给一个无德无品的孙秀才呢?说起来,这桩亲事与盛纮的老婆,明兰的嫡母王若弗多少有一些关系。

《知否》淑兰之所以会嫁给孙秀才,明兰的嫡母居然也有一半的功劳

王若弗嫁到盛家后,回宥阳老家的次数,统共加起来都不到10次,又如何能影响到侄女淑兰的婚事呢?一起来看看。

王若弗的优越感

华兰出嫁时,盛维来登州参加华兰的婚礼。当时,盛维夫妇给明兰的见面礼有徽州的文房四宝、玛瑙镯子、翠玉镯子、珊瑚珠子、各式花样的戒指、新出的蜀锦绸缎等等,还有一些供女孩子玩的小玩意儿。

盛老太太一看这见面礼,当时就皱着眉头说礼太重了。

但王氏并不以为然,说大伯好几年都没见了,索性这次都补上。

盛维这次来,不仅给明兰带来了丰厚的初次见面礼,家中其他的孩子包括大人,也都得到了这位大伯不菲的礼物。

《知否》淑兰之所以会嫁给孙秀才,明兰的嫡母居然也有一半的功劳

王氏回到葳蕤轩,见华兰正在训斥如兰眼皮子浅。原来,大伯送给明兰的金锞子,如兰要了一半过来。

如兰在王氏的教育下,时时拿出嫡女的派头,大伯伯拿出那么多好东西给明兰,她自然是气不过,认为庶女不配拿那么多好东西,只有她嫡女的身份,才应该有这些。

接着,王氏夸明兰懂事,嘴巴甜讨大伯喜欢,大伯才额外拿出一些金锞子给明兰的。可如兰时时耍大小姐脾气,嘴巴又不甜,自然不讨大伯喜欢了。

谁知如兰却大声喊道:谁要大伯伯喜欢!不是母亲说的吗?要没有老太太,大老太太早就被大老太爷休了。要是没有父亲,大伯伯哪来的偌大的家业!大伯伯一家受了我们家这么大的恩惠,拿他们多少东西都是不过的,我干嘛要讨好大伯伯,他给我东西是应该的!

《知否》淑兰之所以会嫁给孙秀才,明兰的嫡母居然也有一半的功劳

从如兰的这番话中,虽然难听,却道出了王氏对大房的优越心理和态度。

在王氏看来,盛家大房有今天,都是托他们一家所赐。大老太太有今天, 是婆母所赐,盛维有今天,则是盛纮的功劳。所以,说自家是大房的救世主也不为过,大房不管怎么感激,都是应该的。

王氏的这种心理,加上她的浅薄,在对待大房的态度上,自然会有意无意流露出优越,再加上她太师之女的身份,在众妯娌间自然也就是不折不扣的王者了。

李氏的心病

盛维的妻子李氏,在嫁到盛家前,是家中的庶女。

当时盛维还没有发达,正和母亲妹妹在努力拼搏的阶段。盛家上门提亲时,众多姐妹都避之不及,最后将最不讨喜又是庶女的李氏嫁了过来。

《知否》淑兰之所以会嫁给孙秀才,明兰的嫡母居然也有一半的功劳

随着盛维一房的崛起,作为盛家长房的嫡长媳,李氏庶出的身份也鲜少被人提起。

盛维一举成为宥阳当地有名的富商,堂弟盛维的帮助不小。这一点,不管是盛家大太太,还是盛维夫妇心里都有数,也都在极尽所能的回报。

逢年过节,盛维就将一车车的银钱宝物送往盛纮家,盛纮能官运亨通,从一个小小的登州通判,一步步走到京城,成为四品大员,这其中银子起了多少通关作用,恐怕只有他自己最清楚了。

两兄弟这番配合默契,两位老太太也感情深厚,按理这两房是再融洽不过了。

不过,在李氏心里却始终有个疙瘩。

原来,大房大把的银钱衣物往二房送,对盛纮一家从上到下也极其大方,可王氏却在见面时,时常给李氏脸色看。

《知否》淑兰之所以会嫁给孙秀才,明兰的嫡母居然也有一半的功劳

妯娌俩统共没有见过几次面,却让李氏心里如此不舒服。连华兰的婚礼,都推脱家里有事没来。可见,王氏的脸色给的有点重了。

可能一两次给孩子的礼物不满意,亦或送的东西不入王氏的眼,以王氏的浅薄性格,当场让人下不了台的可能性是有的。

盛维夫妇来拜访,盛维主要与老太太和盛纮交流比较多,李氏更多的是与王氏交集。李氏庶女出身,不管是家境还是出身,与王氏都会有差距。再加上王氏始终觉得盛维夫妇亏欠自家,耍派头给脸色自然是不可避免了。而这一切,都是李氏在独自面对。

李氏心里有委屈,却无处可诉。

《知否》淑兰之所以会嫁给孙秀才,明兰的嫡母居然也有一半的功劳

李氏的决定

在李氏看来,王氏显摆耍派头,不过都是仗着家里有人做官。如果家里有人在朝,就再也不用看王氏的脸色了。

有了这个想法,李氏在儿女的婚姻上,就多了一层谋划。在为淑兰说亲时,她首选的就是读书人家的孩子。

很快,宥阳当地有名的神童孙秀才就入了李氏的法眼。

孙秀才时年二十岁,十二岁就中了秀才,因家中贫寒,靠母亲帮人缝补浆洗过活,迟迟未能成婚。

《知否》淑兰之所以会嫁给孙秀才,明兰的嫡母居然也有一半的功劳

尽管孙秀才家中贫寒,但在李氏包括盛家大房看来都不是事,盛家有钱,只要多多的给淑兰嫁妆就行了。淑兰嫁过去,孙秀才一心读书,不用再为生计发愁,那金榜题名不是指日可待?

此时的孙家,正在为一日三餐发愁,有这样一个富户亲家找上门,岂有不答应的道理。

很快,这桩亲事就成了,淑兰嫁到了孙家,同时带过去了大量的田产、铺子、银钱。

可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盛家看上的这个孙秀才,是个扶不上墙的渣男。

可能是以前贫穷太久了,陡然的美好生活,让孙秀才一下子找不到北了。淑兰进门不到半年,就给孙秀才选了两个通房,一年不到,房里就多了四五个人。

《知否》淑兰之所以会嫁给孙秀才,明兰的嫡母居然也有一半的功劳

不仅如此,孙秀才也无心学业,天天不是与酒肉朋友喝酒吟诗,就是流连在烟花柳巷,并且乐在其中,早将科考之事抛到了九霄云外。

这门亲事,盛家不仅看走了眼,损失了一大笔钱财不说,还害了淑兰。

其实李氏想攀取一门官家亲戚,也不是没有道理,为自家找到一只潜力股。就像盛纮于王家,文炎敬于盛家。王家如果不是看到盛纮的潜力,会将嫡出女儿嫁给他吗?同样,文炎敬如果不是才华出众,会入盛纮的法眼?就更别谈会将如兰嫁给他了。

只不过盛维一家的运气不太好,眼光也略差了一些。遇上了孙秀才这样扶不上墙的烂泥。

《知否》淑兰之所以会嫁给孙秀才,明兰的嫡母居然也有一半的功劳

不过盛维也并不是一条腿在走路,孙秀才折了,盛家还有一个希望。这些年来,盛维将次子盛长梧赶到京城,寻找合适的机会,以期可以为朝廷效力。后来,在盛纮和长柏的帮助下,长梧也在军中谋到了一个差事。

话说回来,以盛维的能力和眼光,哪里不知道只有自家人才是最靠得住。王氏的眼色,他未必不知道。但他更清楚,在二房里,老太太和盛纮才是说得上话的人,只要这两人的态度不变,其他人的态度,他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知否》淑兰之所以会嫁给孙秀才,明兰的嫡母居然也有一半的功劳

王氏使眼色又怎样,一年见不到一次,相较商场的艰难凶险,这又算得了什么。

所以,即使王氏没有使眼色,对盛维一家也亲近有加,盛维还是会在儿女的婚事上想办法和有前途的秀才举子搭上关系,只不过经过淑兰的失败婚姻,让他对这条路的成功概率产生了怀疑,最后将品兰嫁给了自己的外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太和   妯娌   银钱   亲事   见面礼   派头   大伯   大老   伯伯   功劳   夫妇   脸色   家中   态度   东西   自然   时尚   孙秀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