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知否》同样是隐忍,淑兰和华兰的结局为何会截然不同

盛家的女儿中,虽然每一个都嫁得不错,但也不是每一个都幸福。其中淑兰和华兰,都是嫁到婆家后被百般挑剔,受尽苦头。不同的是,华兰最终走了出来,与袁文绍重来了一次蜜月,而淑兰,却在老祖母的主持下,与孙志高和离了。

《知否知否》同样是隐忍,淑兰和华兰的结局为何会截然不同

同样是盛家的女儿,结局为何最截然不同呢?

家庭教育

盛家大房和二房虽然都因祖辈的“宠妾灭妻”没落过一段时间,但情况却还是有所区别的。

盛家大房的盛大太老爷,当时迷上了一个舞妓,一度想要休妻娶舞妓进门。后来还是勇毅侯独女——盛二老太太出面,并将盛大老太太安排到乡下,这才阻止了大房的这场闹剧。

从这件事上看,盛大老太太的娘家,在宥阳当地可能是富户,但却远不如盛家,否则,盛大老太爷怎敢这样有恃无恐,居然想休掉嫡妻娶舞妓进门。

盛二老爷也是“宠妾灭妻,但盛二老太太是侯府小姐,远比孤身一人在京的盛二老太爷有底气,两人因为妾室斗得你死我活,最终以盛二老太爷一命呜呼终结。

《知否知否》同样是隐忍,淑兰和华兰的结局为何会截然不同

到盛纮做官,华兰出世后,盛家大房才刚刚走出贫困,生意也慢慢上道,盛维娶了李家的庶女为妻。

从盛家大房二房两位老太太的出身,到儿子的事业来看,二房管是在经济上,还是受教育程度上,都是大房远不及的。

因此在教育上,对子女投入的自然会更多。二房已经走入正轨后,大房才刚刚上路,中间必少不了努力奋斗,对子女的教育自然会有忽略。再加上两位老太太的出身不同,后辈自然就相差得更远了。

《知否知否》同样是隐忍,淑兰和华兰的结局为何会截然不同


两家的家庭教育,直接导致了华兰和淑兰两人结局的不同。

华兰淑兰的品性不同

淑兰的性子是比较软弱的,身处困境时,并没有想方设法改变自己的处境,而是一味的隐忍,退让。指望孙家母子能够良心发现。

华兰就不同了。

华兰在出嫁前,盛老太太就曾告诫华兰:女人过日子一定要用脑子,不能稀里糊涂的叫人欺负,也不能全凭心意的闹脾气,置气,赌气。

《知否知否》同样是隐忍,淑兰和华兰的结局为何会截然不同

盛老太太的这番金玉良言,让华兰受益不少。

最开始几年,华兰也是一味的忍让,但随着华兰大姐姐在婆家站稳脚跟后,她就开始找机会反击了。

当婆母要她的嫁妆给小姑子,她索性将此事闹开,最后不仅没有损失了嫁妆, 反而让婆婆对公公臭骂了一顿,连曾经休妻的事都被翻了出来。

《知否知否》同样是隐忍,淑兰和华兰的结局为何会截然不同

婆婆总说华兰没有生儿子,骂华兰的闺女,华兰就到娘家救助,最后通过贺老太太的千金好手,成功的生下了儿子。

这都还不算,最绝的是,华兰在明兰的建议下,由袁文绍的姑母出面,给公公寻了一门贵妾,贵妾进门后,婆婆再也没有时间来找华兰的不是了。

没有了婆母在中间掣肘,华兰迅速打发了房里的几个妾室,和袁文绍的感情越发亲密,让人羡慕。

华兰时刻都在为自己找机会,变被动为主动,终于将婆婆“制服”了。

其实淑兰遇到问题,不是没有到娘家救助,可惜淑兰没有一个得力的母亲为她出谋献策。母亲李氏次次都以钱财来哄姑爷开心,结果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让姑爷更加鄙视淑兰,认为淑兰玷污了他的清高,对淑兰的打骂更加变本加利了。

《知否知否》同样是隐忍,淑兰和华兰的结局为何会截然不同

对婆母,淑兰除了一味的顺从外,应该也有积极想办法去解决,但奈何身边没有高人指导,所使的方法始终没有奏效。

就这样,孙家母子一直都骑在淑兰头上。

嫁人不同

华兰的夫家,是永昌伯爵府,其夫袁文绍,也是盛纮亲自挑选的。人品相貌样样不差。

而孙秀才家,在与淑兰成亲前,是靠其母亲替人缝补桨洗度日的,如果不是淑兰,母子俩还生活在贫困线上,哪有今天的奴仆成群。孙秀才十二岁就中了秀才,是当地有名的神童,但人品明显就不怎么样。

《知否知否》同样是隐忍,淑兰和华兰的结局为何会截然不同

华兰虽然被婆母苛待,但袁文绍是心疼她的。尽管房里被母亲塞满了妾室,但对华兰的感情,却一直没有改变。

孙秀才则不同,孙秀才觉得母亲抚育自己长大已经很辛苦了,所以做媳妇的就更应该孝敬婆母。孙婆母对媳妇的苛待,孙秀才并不认为母亲不对,相反,她认为是淑兰不够贤惠,没有做到做媳妇的本份。

《知否知否》同样是隐忍,淑兰和华兰的结局为何会截然不同

再者,孙婆母将淑兰束在自己房里,更有利于孙秀才出去鬼混,于孙秀才来讲,母子俩的配合简直是天衣无缝。他又哪里会怜悯淑兰的不易,母亲的过份。

盛家大房是商贾人家,选择孙秀才,是想他有一天高中了,能照拂盛家一二。但孙秀才总认为娶了淑兰,是辱了他读书人的门楣,而淑兰的谨小慎微,则让他更加嚣张。在他心里, 淑兰是配不上自己的。

但孙家的生活,又离不开淑兰,孙秀才似乎只有折磨淑兰,才能达到内心的平衡。

《知否知否》同样是隐忍,淑兰和华兰的结局为何会截然不同

相较孙秀才的变态心理,袁文绍则正常多了。在他心里,华兰是自己明媒正娶的妻子,不管母亲怎么闹腾,都不能改变这一点,更不能改变她对华兰的爱。

男人能不能嫁,要看他品性的最低处。袁文绍的最低处,是“愚孝”,而孙秀才的最低处,是软饭硬吃。

华兰和淑兰的结局,充分说明了所嫁之人的重要性。

就如淑兰,尽管盛家是宥阳大户,叔伯堂兄是朝廷命官,但遇上一个无赖,不管怎么隐忍、退让,都无法改变悲惨的命运。相反,淑兰如果遇到的是一个朴实的人,不管她怎么软弱,怎么无城府,对方大概都不会骑到她头上吧。

《知否知否》同样是隐忍,淑兰和华兰的结局为何会截然不同

家世、教育、眼界、见识等等,固然是一段幸福婚姻的基础,可如若没有遇到一个对的人,这所有的一切,都百无一用。人对了,就什么都对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结局   老太爷   姑爷   嫁妆   婆家   品性   娘家   老爷   母子   截然不同   老太太   婆婆   盛大   儿子   母亲   自然   时尚   华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