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人喊打,到城管工资和招聘商贩挂钩,地摊经济该如何理解?

最近一篇新闻说某地城管大队队员接到任务每天要发展三个地摊,领导更是要以身作则,发展五个。突然间角色的转变,让城管从傲气的甲方变成了卑微的乙方,只能每天像激情满满的客服,小姐姐一样打电话联系商贩来摆地摊,每天完成工作的KPI,这个画面不敢直视。看着城管真诚的笑容,再看看小贩经营的惶恐,还有朋友圈里那些傲娇的码农和高冷的金融人都嚷嚷着要出摊,实现人生理想,甚至连战术都筹划得天衣无缝。首先打开淘宝购置一批货,立即出摊兜售一批货,玩几天,如果卖不出去货,这个剩余的直接利用淘宝七天无理由退货。连启动资金都有人帮你省了。

从人人喊打,到城管工资和招聘商贩挂钩,地摊经济该如何理解?

思路打开了,你离成功就差一个执行力。段子归段子,但是这轮地摊热的风潮的确是让后疫情时代的我们感到一阵暖意。小摊小贩自古有之,老百姓也想丰衣足食。最能规避风险的方式就是在路边摆个摊糊口为生。在过世的这20年里,不允许摆摊占道。运气不好被扣了三轮车有时候还得搭上了一车不太值钱的货。一看到这样的新闻,不管在什么时候都哀叹民生之多艰。低碳经济火热的背后,是除了可以消化就业人口,提高就业率,还有一个原因,大家手里都没有什么钱了,更愿意选择那些至少看上去不是那么昂贵的地方来消费。但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就是我们正处于消费降级的浪潮中。

从人人喊打,到城管工资和招聘商贩挂钩,地摊经济该如何理解?

还记得最经典的朋友圈内容吗?一个个都是喜欢生活里充满仪式感的人,愿意为精致付费。早上喝杯星巴克,下午就买杯拿铁,晚上再约上三五好友去新晋的网红店吃个晚饭,维持着至少表面上的养尊处优。但是,从疫情后很多人就不再认同便宜没好货,而是变成了一家精明的消费者。眼瞅着商场动辄上千的衣服无人问津,人均三四百的网红餐厅门可罗雀。由于年轻人对于价格越来越不敏感,对于品质和品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买最贵不买最好,这种攀比心理已经逐渐被抛弃,品质和实用性成为新一代消费者在购物时最先考量的标准。实用性期待炫耀性的需求开始出现,其实这样的趋势是必然的。这是为什么经济越发达的国家越少见到满街的豪车,而汽车会成为代步程度更高的工具,让物品回归到事物本身的工具属性。抛开虚荣,放下面子,回归到它本应该体现的价值成为民众福祉的支点。

从人人喊打,到城管工资和招聘商贩挂钩,地摊经济该如何理解?

这次疫情让人真正意识到,钱还是存起来的好,身体健康是真的好,一家子团团圆圆才是真好。


#城管打电话喊商贩去摆摊# #地摊儿# #抗疫# #中国加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商贩   地摊   城管   地摊儿   门可罗雀   人人喊打   经济   客服   疫情   小贩   段子   淘宝   实用性   工资   消费者   品质   工具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