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陈济情老师的一件和田玉玉雕佳作——“伯牙抚琴觅知音”

记陈济情老师的一件和田玉玉雕佳作——“伯牙抚琴觅知音”

去年夏天,张老师和陈老师以及其他的几位朋友一起上山,去看一位企业家在山上建的小院子,因为同行的还有一位道医以及一位做古琴(斫琴师)的王老师,道家修心之法离不开古琴,所以,大家很自然地就谈到了古琴。恰逢上山,山上草木颇盛,空气又好,所以吃过饭休息的时候,王老师就取出他珍爱的七弦琴,弹了一首《高山流水》,颇有“群贤毕至”的兰亭雅集之影,这已是去年夏天的事,但此情此景,仍如在眼前。这不,前不久,陈老师用新疆和田玉籽料青花做了这件“伯牙抚琴觅知音”。

记陈济情老师的一件和田玉玉雕佳作——“伯牙抚琴觅知音”

《列子·汤问》中记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伯牙抚琴觅知音的故事,千古流传,古人以琴为友,“琴者,心也,琴者,吟也,所以吟其心也”。陈老师用新疆和田玉籽料青花做了这件“伯牙抚琴觅知音”,也是君子吟其心也。

记陈济情老师的一件和田玉玉雕佳作——“伯牙抚琴觅知音”

这件和田玉玉雕作品的尺寸是13*13*5.5cm,重754g。选用的是一大块新疆和田玉籽料青花原石,整块大料保留了和田玉籽料的原皮原毛孔。

记陈济情老师的一件和田玉玉雕佳作——“伯牙抚琴觅知音”

最难得的是,顶部红黄的沁色部分恰好俏色巧雕为一棵树,而且是秋天的树,秋日宜相思,树下是伯牙在抚琴,旁边还有立着和倒着的酒罐。

主体部分的质地也很有意境,水墨风韵十足。让我一下想到了南北朝时期的那封跨越千年的书信《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青花籽料原石上做了代表苍老的沧眼,与籽料青花的肌理相互彰显。

底座也是由陈老师亲自设计制作,配的是黝黑发亮的千年古木——阴沉木,很好地衬托出新疆和田玉籽料青花很有味道的高级美,木石相合,很是讲究。

记陈济情老师的一件和田玉玉雕佳作——“伯牙抚琴觅知音”

古人为什么对古琴情有独钟呢?

原来在古琴音乐的音声交错、变幻无方、悠悠不已之中,凡高山流水、万壑松风、水光云影、虫鸣鸟语及人情复杂之思和宗教哲学之理,尽能蕴涵表达。

宋代《琴史》中说:"昔圣人之作琴也天地万物之声皆在乎其中矣。"晋时嵇康作《琴赋》曰:"众器之中,琴德最优。"也就是认为在各种乐器中,古琴是最好的,具有最优异的品德,最适宜君子作为修养之具。琴音的松沉旷远,能让人雪躁静心,感到和平泰然的气象,体验内心的祥和喜乐;琴乐的洁净精微,能让人感发心志、泻泄幽情,化导不平之气、升华心灵意境。

记陈济情老师的一件和田玉玉雕佳作——“伯牙抚琴觅知音”

唐朝诗人常建的《江上琴兴》一诗最能写出艺术(琴声)这种净化、深化的作用:

江上调玉琴,一弦清一心。

泠泠七弦遍,万木澄幽阴。

能使江月白,又令江水深。

始知梧桐枝,可以徽黄金。

艺术的意境,既使心灵和宇宙净化,又使之深化,使人在超脱的胸怀里体味到壮阔幽深的宇宙意识,生命情调。

记陈济情老师的一件和田玉玉雕佳作——“伯牙抚琴觅知音”

这件作品谁能拥有它,谁就是找到了知音一般的感觉。不管从材质、设计、题材……来看,都是属于一件不可多得的收藏品。




记陈济情老师的一件和田玉玉雕佳作——“伯牙抚琴觅知音”

玉雕大师简介

陈济情

河南省玉石雕刻大师,原邱启敬工作室主力成员,为人低调谦和,颇有文人之风。作品承袭邱启敬老师的风格,通过抽象的人物与大开大合的山水对比,阐述大音希声的至臻境界。他常用写意山水来表达内心,禅意的诗画意境很容易将观者带入一种恬静、惬意的氛围中,所谓道家之“静”,佛家之“空”,是陈济情对人生和自然的独特体验与感受,表达出中国人特有的一种精神和审美。


张老师玉雕严选大师汇:

由张旸老师创办,经过张老师团队严选玉雕大师与玉雕作品,为广大藏友提供有价值、有审美、有升值潜力的玉雕大师作品汇集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玉雕   列子   水光   知音   和田玉   善哉   古琴   青花   新疆   高山流水   道家   佳作   意境   陈老师   大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