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被奥林匹克震撼,是什么打动了我们的心?

过去的两周里,我也和大家一样守着电视追剧东京奥运会。38金32银18铜的成绩再次证明了中国奥运健儿的实力,看到五星红旗一次又一次升起,中国观众自然心潮澎湃。

不过,真正打动人心的又何止是奖牌、何止是输赢。就我自己的感受而言,最震撼我的,是苏炳添一次一次挑战自己的极限,是管晨辰膝盖胶布上写着的励志口号,是张雨霏重拾曾已被她放弃的200米蝶泳时终于克服“心魔”,是全红婵敢跟自己死磕的“一天400跳”,是中国女排在无缘八强终局已定后,依然竭尽全力地打出了收官战。

人生不是一定会赢,而是要努力去赢。

或许正是这些动人的故事和细节,诠释出了奥林匹克精神;也正是这样的奥林匹克精神,才具有生命力,感动着当代年轻人,也感动了世界125年。

张雨霏的“破茧”

东京奥运会上,中国女子游泳队队员张雨霏斩获两金两银。女子200米蝶泳中,张雨霏以2分03秒86的成绩获得金牌,并刷新奥运会纪录,成为当之无愧的“蝶后”。

当我们被奥林匹克震撼,是什么打动了我们的心?

然而就在上一届巴西里约奥运会,张雨霏的200蝶只排位第六——这对14岁就进国家队、从小到大赢惯了、且在前一年的喀山世锦赛已经囊获奖牌的张雨霏来说,是不理想的成绩,张雨霏的信心因此一度受挫。

此后,张雨霏在2018年杭州短池游泳世锦赛和2019年光州游泳世锦赛的成绩都不理想。光州世锦赛上,张雨霏甚至都没能进入决赛。

据张雨霏的母亲张敏回忆,2018年到2019年的一年里,张雨霏甚至想过放弃游泳。这个从小就被称为游泳“天才少女”的姑娘,第一次说出自己不喜欢游泳。

当我们被奥林匹克震撼,是什么打动了我们的心?

如此曲折。但,这才是真实的奥运冠军之路,或许也是奥运所启示的所有通往巨大成功之路——它们从不平坦,在鲜花遍地前曾经一路荆棘,划出道道伤口,而比日复一日的辛劳、汗水更难逾越的,其实是在漫漫低谷中,自己的“心魔”。

谁曾想见,今日的200米“蝶后”,在3年前,甚至打算过从此放弃200蝶再也不游了。

这也是为什么所有过来人都会说出那一句:我们真正的对手,其实是自己啊。

2017年,张雨霏师从崔登荣。崔教练定下三年计划,从技术改造开始,将原本已经定型的张雨霏直接推翻,发力方式、动作细节统统重头再来。张雨霏能吃苦,她说那段时间,“很多次夜里感觉肌肉在燃烧,被疼醒。”

但也正是在那个阶段,一个全新的张雨霏,一个更有力量和技术专业度的张雨霏,一个重新面对自己的张雨霏,正在缓慢新生。

蝶,是破茧而成的。“蝶后”之绽放亦是如此。敢于打破,敢于推倒,敢于克服,敢于重生!这才是奥运精神!

全红婵的“一天400跳”

正常一个14岁的孩子,每天都在做些什么呢?也许来自学校的课业就已经让他们觉得负担过重;也许当惯了家庭的小太阳,对全家都要绕着孩子转习以为常;也许人生至此吃过最大的苦,就是某次军训暴晒了太阳、某次临考温习功课到深夜。

在东京奥运会上以3跳满分向全世界展现了“水花消失术”、获得女子十米台金牌的小将全红婵,今年也是14岁。

当我们被奥林匹克震撼,是什么打动了我们的心?

和很多14岁孩子一样,全红婵也有着她的童真,她也喜欢玩手游,也梦想着能去一趟游乐园,像其她女孩子那样玩抓娃娃。她还爱吃,据说从小就喜欢吃小卖部里5毛钱一袋的辣条,甚至儿时志向是开一个小卖部,还被网友们戏称“干饭王”。

全红婵的性格大大咧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自嘲学习不好,喜欢玩,以为跳水可以玩就去练跳水了。率真的全红婵甚至都没提一个“苦”字儿,尽管其实她早知真正训练跳水根本不那么好玩,尽管就连以严格著称的中国跳水队教练,都叹服全红婵的吃苦精神。

全红婵是同年龄的孩子里,训练最拼命的,最能吃苦的。

所有成功都是1分天才加上99分汗水:少那1分天才是不行,但99分汗水里,少1分也都不会成。

敢拼、敢苦,而且是年复一年的拼命和辛苦,这种一头扎进去跟自己死磕的精神,又是奥林匹克的另一个代名词。全红婵从8岁开始训练跳水,吃苦的日子,她已经过了6年,乃至早已习惯而不觉得那么苦了。

和很多14岁孩子不一样。何威仪教练说,全红婵每天在陆上就要练跳(不是普通起跳,而是讲求动作技术的空翻跳之类)200~300个,水上还要再跳120个!这还仅仅是“跳”的部分,不包括其它力量、柔韧等高强度训练。

而如果没有跳好呢?全红婵就会自己跟自己死磕。比如奥运选拔赛上她的207C动作没有跳好,全红婵回去后就天天盯着这个动作跳,而且一组就跳7、8个甚至10个。

一组,就是连着跳的那种,逼自己形成身体记忆,直到靠身体记忆都不会失误。

当我们被奥林匹克震撼,是什么打动了我们的心?

正在生长发育期的全红婵爱吃,但其实就连这本能的身体诉求,都是不可以被释放的。由于跳台项目对于体重体型有着要求的严格,所以全红婵的饮食需要被严格控制,与那些高糖分高热量的美食几乎绝缘。

爱打手游的全红婵也懂得节制,她小小抱怨了一句自己年龄不到,所以每天只能玩一小会。

全红婵小小年纪对家庭的责任心,还击中了很多观众的泪点。她训练再苦都不会告诉父母,怕他们担心,因为妈妈早前出了车祸,治病开支不菲,懂事的全红婵说:“我想我也赚钱,就可以给妈妈治病。”

哪有什么奥运健儿可以横空出世?全红婵“一天400跳”的意志品质,证明了,一切,不过是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才是奥运精神!

中国女排的“永不言弃”

中国女排的东京奥运会收官战,对决阿根廷队。那是一场无论怎么打都无缘八强的比赛,中国女排就此告别本届赛场的终局已定。

面对这样一场比赛,她们会如何表现?

我们身边有多少人,可以在顺境里乘胜追击,却难以在逆境里愈挫愈勇;做得到“胜不骄”,却难以做到“败不馁”。但这种即便在逆境里依然“永不言弃”的精神,在中国女排的身上始终延续。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中国女排对垒占尽主场优势的美国队,并且在1982年世锦赛上的那次交锋,中国队是负于美国队的。要说在这样的环境下打这么一场堑壕战,女排姑娘们就是逆境求生,并无心理优势可言。但她们硬生生靠着“永不言弃”的精神,一个球一个球地扣出,一分一分地赢过美国队,打出了一场让全中国守着电视万人空巷的巅峰对决,成为了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当我们被奥林匹克震撼,是什么打动了我们的心?

但自1986年女排拿下世锦赛冠军后,这只队伍沉寂了整整17年,直到2003年陈忠和带领女排再登世界巅峰;而2004年夺得雅典奥运会金牌以后,中国女排又进入了11年的蛰伏期,期间郎平归来指教女排,并终在2015年世界杯斩获冠军,进而在2016年“夺冠”里约奥运会!

从“五连冠”走向“十连冠”,过去40年中国女排历经三代黄金期。“中国女排”四个字,就是点燃了几代中国人的精神图腾。而其精神内核“永不言弃”,本质上,并不作用于胜利时,那恰恰是在逆势中,依然拼搏向上,赛出风格。

这才是中国女排一次次凤凰涅槃的终极秘密。

回到日前对战阿根廷队的那场比赛。中国女排放手一搏,大胆变阵,让核心朱婷休战,反而让我们看到了李盈莹无所畏惧的强势表现;看到了全场即使遇到对手胶着难缠,也冷静镇定攻守有道;看到了中国女排,无论胜败去留,都在为荣誉和尊严而战,最终以3:0力克强敌。

当我们被奥林匹克震撼,是什么打动了我们的心?

有人曾问郎平,所谓“女排精神”究竟是什么?郎平的回答是:

“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人生不是一定会赢,而是要努力去赢。”

这段话,说的既是本届奥运会中的女排表现,也是中国女排一路走来的气场。穿越起落,穿越输赢,只是尽力去拼!这不也正是奥运精神的又一条脚注么!

奥运精神与我们同在

东京奥运已落下了帷幕,中国队38个夺金时刻已远去,但奥运精神永驻。

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是我们敢于挑战自己;有梦敢拼,是我们穿越输赢,永不言弃——而这些,也是浦发银行信用卡以其多年深耕的体育营销,与当代年轻人形成的精神共融和价值观连接。

当我们被奥林匹克震撼,是什么打动了我们的心?

浦发信用卡是懂得年轻一代的热血与冲劲的。一路走来,他们用心地安排着一次又一次的活动,趣味性和互动性都很强,为的就是将广大持卡人带到运动场景之中,甚至还让大伙体验体育健儿亲自带教进行运动的乐趣,感染他们身上的拼搏精神,同时收获周边商品、比赛门票、视频会员等多重好礼。

2019年FINA世锦赛期间,浦发信用卡携手中国国家游泳队、中国国家跳水队,加持运动健儿们的世锦赛的逐梦之旅。活动期间,浦发信用卡还与叶诗文、闫子贝、徐嘉余进行了微博联动。当时评论区可热闹了,好多观众都参与了进来,为健儿们加油鼓劲。

去年在大家都居家办公之际,浦发信用卡又贴心地替用户们着想,别出心裁地推出了“冠军教你宅家运动”主题活动,请来了徐嘉余、陈艾森现场教学。用户们可真是享受到了世界冠军亲身带教的高峰体验。活动中互动不断,网友纷纷点赞。

当我们被奥林匹克震撼,是什么打动了我们的心?

此外,为了让体育健儿与当代年轻人形成青春正能量的共振与共鸣,贴合着用户需求,浦发信用卡还联合《三联生活周刊》推出“青春赛道”快问快答视频,邀请徐嘉余等3位国家游泳队队员讲述了他们关于青春的故事,据说这些视频在抖音播放量很快就超过了122万。

去年,浦发美丽女人卡之拼搏主题信用卡闪耀面市,携手朱婷、张常宁、袁心玥三位女排健将,推出拼搏版和朱婷版两版卡面,深度融合女排精神,向女性消费者传递有梦敢拼,永不言弃的人生理念。

当我们被奥林匹克震撼,是什么打动了我们的心?

当我们被奥林匹克震撼,是什么打动了我们的心?

当我们被奥林匹克震撼,是什么打动了我们的心?

有梦敢拼,永不言弃!这样的精神其实是三位一体的:那是时代精神,是浦发信用卡对于年轻一代精神内核的深度洞察,同时也与浦发信用卡自身锐意进取、不断创新的品牌内核不谋而合。

信用卡这一金融产品,通过浦发持续的营销与品牌之道,慢慢营造出了精神属性。一张卡片就是一种认同感,将年轻持卡人那份独有的热血激情,与体育的魅力碰撞出化学反应,激起精神共鸣。

当前,头部信用卡机构已经越来越形成一个共识,认为好的卡产品本就该层次丰富:既是支付和贷记工具,又是权益载体,还可以是一种精神连接,就像一张年轻的“护照”。

浦发信用卡长期耕耘的体育营销已经形成了辨识度。这背后,是大写的“用户思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奥林匹克   里约   东京   女排   世锦赛   跳水   中国   信用卡   中国女排   奥运会   游泳   奥运   精神   孩子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