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论文引起的恐慌:美国又现变异病毒,致死率提高82%?

作为一个写金融的博主,我本来是不写病毒的,但今天我家的“大家庭聊天群”里出现集体恐慌,闹得我们家有严重基础疾病的老太太都死活要去打疫苗了。

她说:继德尔塔之后,美国又出来了新的变异株病毒,老年人一旦感染就死路一条了。

(声明:我提倡提高疫苗接种率,我家那位是肺癌术后病人,且退休在家无任何刚性出门需求,情况特殊,所以我们不让她打疫苗。)

我赶紧就他们说的这事儿搜了一下,嚯,原来被热议了,还上了今天某网站的热门新闻榜单了。

一篇论文引起的恐慌:美国又现变异病毒,致死率提高82%?

一篇论文引起的恐慌:美国又现变异病毒,致死率提高82%?

一篇论文引起的恐慌:美国又现变异病毒,致死率提高82%?

可问题是,这事儿吧,就是个大乌龙啊!

我对病毒学是不专业,但对查证新闻事实还是自信的。“愉见财经”发现,以上友媒们的陈述里,有两点是有误导性质的。

一篇论文引起的恐慌:美国又现变异病毒,致死率提高82%?

注意点一:

B.1.526变异株不是最近才出现的

这货,其实早就红过了,现在都过气了好吧……

路透社早在今年2月份的报道中,援引了哥伦比亚大学瓦格洛斯医学院(Columbia University Vagelos College)的报告,B.1.526变异病毒最初是在2020年11月,自纽约采集的样本中发现的。

因此当时,这货就有了一个俗称,叫“纽约变异株”。

后来,世界卫生组织又正式将其命名为:lota。

当时美国的研究人员就已经很积极地研究这个变种了。其中,加州理工学院的专家通过扫描一个名为GISAID的数据库中成千上万个病毒基因序列的突变,发现了B.1.526变种的上升,变异毒株的两种基因突变频率都在增加:一种是E484K突变,该突变被认为有助于新冠病毒部分躲避疫苗;另一种是名为S477N的突变,它可能会优化新冠病毒绑定人类细胞的过程,进而可能增加感染率。

对于这其中的E484K突变,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又对他们学校医疗中心的1142份样本进行了测序,发现12%的感染者感染了含有E484K突变的变异病毒,携带这种变异病毒的患者年龄要比一般患者平均年龄大六岁左右,而且住院的可能性也更大。

所以如果有谁非要恐慌,那也应该是在当时,而不是在大半年后的今天。因为那个时候大家发现了这个变异病毒能够削弱疫苗效力、传播率更高、住院率和死亡率都更高。

国内的媒体报道过来的速度是很快的,所以在2月份,中新社等主流媒体就有译电了。

一篇论文引起的恐慌:美国又现变异病毒,致死率提高82%?

由此呢,今天的这个热点报道,在时间顺序上是明显误导的。他们说成了先发现了德尔塔,继而“又”新发现了B.1.526,似乎B.1.526更厉害。

事实并非如此。B.1.526的威力其实已经是过去式了。

注意点二:

B.1.526变异株致死率不及德尔塔

那为啥都过气已经不红了的变异品种,今儿才勾起大家的恐慌,上了热搜呢?

一篇论文引起的恐慌:美国又现变异病毒,致死率提高82%?

两个原因。

原因一是,有个在病毒流行了好一阵子以后、有足够的样本进行测序研究的论文,的确是前两天才发布的,文中归纳了The B.1.526 variant (WHO designation: Iota)这家伙的各种特性,比如IFR(感染死亡率)和transmissibility(传播性)等。而这份论文被美媒援引后,又受到了不少国内媒体的关注和引述。

一篇论文引起的恐慌:美国又现变异病毒,致死率提高82%?

原因二是,这论文里对变异株B.1.526的感染死亡率上升数据,乍一看是有点吓唬人。原文确实说了,与之前的新冠变异株相比,45~65岁、65~74岁以及75岁以上的感染人群的感染死亡率分别提高46%、82%和62%。

然后媒体又很会做标题,他们把里头最高的82%这个数字顶到了大标题里,起到弹眼落睛之功效。

这可吓坏了我家老太太。我简直怀疑她老人家根本没看清楚是“感染致死率比原先的水平提高了82%”,因为基数低,所以增加后仍是一个很小的概率;她和很多和她一样的读者,八成看成了“致死率提高到82%”!

妈嘞,这可咋整!

缓口气,听“愉见财经”继续说哈。

其实吧,一则,论文原文里说啦,他们的这些数据,是during Nov 2020 – Apr 2021的,从去年11月到今年4月,并且是相对于早期毒株而言的。如我们既有常识,很多病毒都是发展到后面,传播性更强了,但致死率更弱了。

毕竟作为一枚病毒的心愿,是与宿主人类长期共存。

二则,感谢知乎上的新冠讨论达人“拍照如屎党党魁”(特此鸣谢,不过你这ID也真是醉人)的发现,如果要比住院率、ICU率、死亡率增加了多少的话,德尔塔变异株这三者分别是120%、287%、137%。

一篇论文引起的恐慌:美国又现变异病毒,致死率提高82%?

也就是说,德尔塔明显比B.1.526能打。

“愉见财经”这么说不是为了增加你们的焦虑,而是为了缓释。即便是德尔塔进入中国,以我们众志成城的防疫体系与政治优越性,依然是相当可控的。

所以,积极防疫的同时,也请尊重科学,保持理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美国   恐慌   哥伦比亚   病毒   论文   纽约   死亡率   防疫   突变   疫苗   样本   我家   原因   发现   媒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