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春秋战国时期,在寿光修建的马灵台

近日,在张全文的带领下,我们来到孙家集街道南王村西,看到了一座高台。“这就是‘马陵台’,位于寿光、青州交界地带,是属于我市的一处文化遗址。‘马陵台’位于孙家集街道南端,青州界北,南王村西二里许。”张全文说。

随即跟随张全文攀爬“马陵台”,在台南偏东的位置,有一条人工踩成的小路直通台顶,整个台子分为明显的三层,其上长满了酸枣和“大荆条”。在台顶俯瞰,周围一览无余,南侧是济青高速公路,北侧便是高楼耸立的寿光市区。

探寻春秋战国时期,在寿光修建的马灵台

张全文先生介绍马陵台

今年76岁的王国彦告诉记者,此台传说建于春秋战国时期,看上去像是点将台。“过去听老人们说,早先‘马陵台’规模宏大,有七八亩之大、四层楼之高。在台东北角有水井一眼,可以推算,平时有专人驻守。现在所见的规模比原先要小,现在东西每端缩进了约三十米,南北每端也缩了五米左右。”

同村村民王国庆说,相传筑建‘马陵台’,全是由人工兜土堆起来的。“由此可见,这个土方工程巨大。”20世纪七十年代,村里曾在台东北角取土扣胚烧窑,土层中发现有人体站立状态骨骼和头骨。据此推断,站立的骨骼可能是对逃避者的刑罚。王国庆告诉记者,‘马陵台’每二十厘米就是一个土层,用圆夯夯实,现在这些工程痕迹依然明显。

探寻春秋战国时期,在寿光修建的马灵台

马陵台位于济青高速公路寿光段

关于‘马陵台’,南王村村民流传着两个传说。其一是名将庞涓战死在此,其二是相传远古时期有一人经过此台,从大门处隐约看见一个姑娘在赶着牲口压豆子,那人乘其不备便偷抓了一把,等天明一看是灿灿闪光的金豆子。“这都是传说,但真正口传下来的事实,是从清朝中后期算起的。”王国彦说。

“因为是平地高台,周围又无高山,当战时的瞭望所便是个好地方。”王国彦说。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首先占领了‘马陵台’。“用来监视我们‘三元片’(时称)的这些村庄,居高临下,一览无余。当时我们这里有来埋伏打鬼子的,鬼子就先在台上监视,看到往哪里跑就往哪里追,还曾在台上打伤过我们的村民。”王国彦介绍,因为是土质高台,又有水井,民不聊生的年代如果没有军队来建立哨所,这里便是“避难所”,“周围几个村子都来这里避难,种粮食。”

探寻春秋战国时期,在寿光修建的马灵台

古马陵道配图

解放战争时期,这里地处寿光、寿南、益寿县的交界地带,八路军也曾在此建立前哨。“看弥河对岸国民党军队的动静。那个时候没有大棚没有高树,站在高台上看河对岸,清清楚楚。”

“此台四周曾筑有高高的围墙,易守难攻。在民国版《寿光县志》上,有太平军和捻军在我市作战的记载,按照记载路线,捻军确实经过此地。”张全文说。而王国彦也的确听老人们讲过此段历史。“当时清廷将起义军描写为杀人不眨眼的‘怪物’,老百姓们都没见过,听说起义军至此,周围几个村子的百姓为了抵御起义军侵扰,构建了一处避难所,故兜土重新修补‘马陵台’,年轻人占据台子的第一层,保护二三层的老弱残疾。据史料推测,途径此地的起义军应为捻军。”王国彦介绍。

探寻春秋战国时期,在寿光修建的马灵台

马陵之战示意图

关于“马陵台”的介绍,记者翻阅我市一些古籍,并没有详细的介绍。民国版《寿光县志》记载,臧台又称马陵台,今已属青州,位于古阳河流域。又有《水经注》记载:“巨洋水又东北径晋龙骧将军、幽州剌史辟闾浑墓东而东北流。墓侧有一坟,甚高大,时人成谓之为马陵,而不知谁之丘陇也。”因为辟闾浑墓在今孙家集街道钓鱼台村,弥河古称巨洋水,南王村的这处高台在地理位置上更接近于《水经注》的记载。

“关于‘马陵台’,我还听一些老人讲过,说‘马陵台’与纪台隔巨洋水五里相望。传纪台是春秋时纪候拒敌所筑,为军事上的烽火台或点将台。齐、纪对峙,经常兵戎相见,齐筑马陵台瞭望,故可以推测,马陵台为齐国所筑,是进攻抗拒纪国的烽火台或指挥台。”张全文说,“我们在台顶看到的盗洞应该是新盗洞,去年我来此时并未发现,我们真心希望我们的这处文化遗址能好好保护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寿光   水经注   灵台   水井   高台   青州   捻军   南王   土层   王国   起义军   烽火台   县志   避难所   台子   我市   春秋   战国时期   美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