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热衷于劝酒,你知道吗?

人有千万种,酒也有很多种,如白酒、红酒、黄酒、米酒、啤酒......结婚生子时,家人团聚时,朋友聚会时,亲人离去时,我们都会喝酒,酒可以从某种程度上贯穿人的一生,似乎人生每一个重要的场所、时刻都离不开酒。

古代诗人笔下的关于酒的经典诗句,如“劝君更饮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们为什么热衷于劝酒,你知道吗?

我发现古代很多文人墨客,都喜欢以酒写诗,以酒传情,我国从夏,商,周(春秋战国),秦,西汉,新,东汉,三国(魏蜀吴)东西晋,五代十国,隋,唐,南北朝,北南宋,元,明,清,民国,共和国走来,几千年的历史培育了不尽其数的诗人、学者,很多经典的劝酒诗还流传至今,足见酒的文化之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我们一起来聊聊劝酒的那些事儿。

现代人口中的“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看起来像水,尝起来辣嘴,喝下去闹鬼,走起来绊腿,夜里面找水,早醒来后悔。

我们为什么热衷于劝酒,你知道吗?

我们为什么热衷于劝酒

敬酒文化

劝酒源于敬酒,而敬酒是宗法社会遗留下来的旧俗。敬酒是有社会等级区分的,臣敬君,子敬父,弟敬兄,下级敬上级,晚辈敬长辈等。敬酒首先是下对上的互动,相对没有强制性。但,上对下的互动,可称作回敬,也可以是主动敬,就有了极大的强制性。最早的劝酒多来自上对下的敬酒。尤其是从家过度到国,这种伦理慢慢变成了政治强制力。中国历史上出现过无数政治语境下的强制性劝酒案例,有些妙趣横生,但也有很多案例异常残忍,让人毛骨悚然。

我们为什么热衷于劝酒,你知道吗?

职场潜规则

似乎酒桌上有一条隐形的战壕:一边要被敬,一边要管陪。被敬得不想喝,被陪的也未必爱喝,但是一旦开了场,就务必要让对方喝下去。就像一边是盟军,一边是轴心国,你也不想死,我也不想死,一开战都要冲上去杀死对方。别人都敬酒,你也不好不敬,为了在领导面前混个脸熟,我们或许主动或许被动地参与了敬酒与劝酒中来。

我们为什么热衷于劝酒,你知道吗?

从众心理

人是群居动物,从进化的角度来看,人类从还是刚开始学会直立行走的半猴子开始的时候,就已经学会了组成一个团体来狩猎,收集食物,保护彼此,生存下去。想要以一个团体的形式生存,就必须要遵守群体规范,避免不守规矩的行为,才能增强一个团体的凝聚力。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爱喝酒的就喜欢和爱喝酒的凑一起,如果你想跟这些人一起玩,想加入他们,喝酒肯定是少不了。这听起来也似乎很公平,你想加入我们,就得按我们的规矩来。对于某个特定的圈子来说,个人的喝酒习惯会大大受到或明确或含蓄的圈子规矩影响。

我们为什么热衷于劝酒,你知道吗?

劝酒致死的法律责任

一家职业培训学校负责人陈某在乌鲁木齐市米东区某饭店设饭局,宴请周某、孟某等8人。周某不胜酒力酒醉不醒,次日早晨,周某被发现因酒精中毒死亡。周某家人随后将该培训学校及参加饭局的7人全告上法庭,要求共同赔偿周某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等共计11万余元。

法院审理认定,周某作为成年人,对酒精中毒死亡负主要责任,应承担赔偿责任的70%。组织饭局者陈某承担20%的责任,其余6名参与人共同承担剩余10%的责任,共计赔偿周某各项费用3.5万余元。

总之,劝酒不违法,但是劝酒致人身亡,你可能就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了哦。

我们为什么热衷于劝酒,你知道吗?

Tips:当被劝酒又实在不想喝时,我们该怎么办:

1.婉言谢绝,用客观原因拒绝对方,如“不好意思,我等会儿要开车不能喝酒”,“我对酒精过敏”,“我有某种身体疾病,不能喝酒”等。

2.以身体不适为由,以茶代酒,表示谢意。

3.远离爱喝酒的朋友,不进入那个圈子,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尽量不结交酒鬼、酒仙。

4.找借口说要上厕所,然后编个理由走掉。

我们为什么热衷于劝酒,你知道吗?

酒虽好,但不要贪杯哦,过度饮酒有害身体健康,你还要哪些拒绝喝酒的妙招吗,欢迎给我留言。

码字不易,喜欢就点赞+关注吧,感谢大家的支持哦。

原创文章,请勿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敬上   乌鲁木齐市   东区   西出阳关无故人   轴心国   旧俗   酒精中毒   饭局   强制性   规矩   诗人   团体   圈子   美食   喜欢   责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