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另一个角度重新审视离家出走这件事,父爱反成被遗忘的重点

用另一个角度重新审视离家出走这件事,父爱反成被遗忘的重点

处于青春期且叛变的小孩子离家出走,大抵是许多家庭都会遭遇到的问题,流浪一度成为他们反抗父母“暴政”的有效手段,既带有桀骜不驯的快意,又能迫使父母重新审视他们的自我意识与权力。

出走总是以一种“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使失职的父母警醒,暴露家庭存在的代沟与隔,虽然事件本身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但古往今来无论是在现实生活还是艺术创作中,出走、流浪、回归的故事演绎总会让人乐此不疲。

用另一个角度重新审视离家出走这件事,父爱反成被遗忘的重点

2006年,由导演菲利普・里奥雷拍摄的《我会好起来》就是描写这样故事的电影。

来自青春期的叛逆

青春期的叛逆与父子之间的矛盾构成了这部电影的主要剧情。

用另一个角度重新审视离家出走这件事,父爱反成被遗忘的重点

因为和父亲打架而出走的弟弟,还带走了他心爱的木吉他,流浪音乐人自由自在的形象满足了我们对于反抗权威的浪漫幻想,但值得怀疑的是父母平静淡漠的态度,实在是与丢失儿子之后所应该具有的焦虑心情大相径庭。

唯一符合我们期待的表现来自于弟弟的双胞胎姐姐莉莉

用另一个角度重新审视离家出走这件事,父爱反成被遗忘的重点

她度假回来听见父母用无所谓的语气说出弟弟失踪的消息,震惊之后的焦急寻找把我们带入故事情节,夹带着些许疑惑:我们一面期待弟弟在外流浪的奇特经历,一面又带有旁观意味,看父母如何能挽回倔强的儿子。

独特的视点

如此一来,影片随着视点不同,寻找线索和情感的空间也就大大增加

用另一个角度重新审视离家出走这件事,父爱反成被遗忘的重点

导演菲利普・里奥雷首先使我们认同莉莉的观点与视线,鉴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最初把同情的目光投向孤军奋战的莉莉。于是我们只能看到莉莉的行动,并以审视的态度来反观父母冷漠的反应与精神病医院工作人员的固执蛮横,连好友ea与托马斯最初闯进医院的嬉笑和探险般的心态也让人痛恨。

弟弟的失踪仿佛只有莉莉一个人最痛苦,其他谈论这件事的人虽然都是出于帮助和安慰的意愿,但总显得游离在时间链条之外,于莉莉寻找弟弟这件事毫无意义

用另一个角度重新审视离家出走这件事,父爱反成被遗忘的重点

而把目光投注在莉莉身上的观众也会随之产生绝望无助的感觉,莉莉绝食,我们也在生理和心理上萎缩,她苍白脸上的迷狂与偏执是源自对深爱弟弟的关怀和担忧。我们作为莉莉情感的认同方,走进自我封闭的小世界。

感受如山的父爱

来自弟弟的信是这部电影剧情的最成功的之处,远方美丽的风景与弟弟随性潇洒的姿态,以及对父亲保尔的怒斥激发了莉莉生活下去的希望。

用另一个角度重新审视离家出走这件事,父爱反成被遗忘的重点

青春期的孩子对家庭问题总是非常敏感,常以年轻人的角度来批判父母在生活中的诸多不堪。莉莉确信弟弟是受了父亲的虐待而出走,这是我们站在年轻人的立场所认为的最恰当最完美不过的理由。

康复之后的莉莉对父亲产生怨心理,一心想要效仿弟弟独立自由,她辍学去超市打工,在饭桌上大胆反父亲的话语,莉莉觉得这种滋味疼痛而又爽快,连托马斯的爱也不能平复她这种情绪。

用另一个角度重新审视离家出走这件事,父爱反成被遗忘的重点

平衡恰巧就在此时被打破。莉莉突然在雨中看见父亲熟悉的身影,他只是在信箱投下一封信,所有的前因后果已经明了。悲伤的莉莉哭倒在托马斯怀中不能自已,我们也开始检讨所有的认识,那些明显的或者暧昧模糊的,都在脑海中一回放。

用另一个角度重新审视离家出走这件事,父爱反成被遗忘的重点

尽管起初我们的立场站在莉莉一边,但当影片继续往后进行,我们的思维却产生了向前或向后的分裂,向后看我们疑惑父亲投递信件的隐情,只有弟弟失去消息或弟弟已遭不测两种可能。所以唯一能供仔细琢磨的就是向前看早先被我们忽略的父亲的各种表现

用另一个角度重新审视离家出走这件事,父爱反成被遗忘的重点

用另一个角度重新审视离家出走这件事,父爱反成被遗忘的重点

高大的父亲一辈子平庸,做一份扎扎实实的工作,供房子,养育妻子儿女,就像老一辈所有父亲那样,面目模糊。或许只有看电视才是唯一的消解与娱乐。电视屏幕淡蓝色阴郁的光投射在保尔的脸上,压抑的神情最初看似漠然,此时回想却是巨大的悲恸与伤感。

他模仿儿子的笔迹和口吻,写下残忍的话语,既是鼓励莉莉恢复生的希望,又是在默默检讨自己,他或许早已在心中自责:为什么只有等到失去,才会专心聆听儿子美好的歌声,而在平时碌碌无为的日子,连与儿子踢一场球的机会也不肯?

用另一个角度重新审视离家出走这件事,父爱反成被遗忘的重点

他背着儿子的吉他,在莉莉到达旅店之前留下身影,让莉莉越发坚信弟弟是在流浪,就只为不再失去女儿。他为家庭做出巨大的牺牲与努力,这种重压使得他自己也不能承受。

用另一个角度重新审视离家出走这件事,父爱反成被遗忘的重点

当弟弟的墓碑出现在电影中,这惊讶实在令人难以接受,却又在预料之中

我们以出走的美好念想开始,期待父母与儿女之间会有一场精彩的情感对抗,却猛然发现:不止我们站在莉莉一边的情感认同是一场闹剧,且连最初的思维模式也苍白得令人汗颜。儿子的死,打破了一切疑惑与常规,原来以双生子情感为最大幌子,着意表现的却是另外一种更加内敛更加深沉的爱。

用另一个角度重新审视离家出走这件事,父爱反成被遗忘的重点

而这父亲的爱如同山中怒草,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日日繁盛。

结语

《我会好起来》是一部成功电影,菲利普·里奥雷“玩弄”观众的情感。迫使我们去感受那种老旧的情节与熟悉的情感,我们既觉厌恶又心生喜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父爱   保尔   菲利普   托马斯   青春期   莉莉   疑惑   弟弟   最初   角度   父亲   儿子   父母   期待   重点   家庭   美食   情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