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病毒病的识别与防治方法

辣椒病毒病又叫花叶病,是辣椒主要病害之一,辣椒染病后可造成叶片卷曲、卷曲、变黄、落叶、落花、落果。严重的病毒病可使辣椒减产30%-70%,甚至绝收。现已进入夏季,正是辣椒病毒病高发时期,现将辣椒病毒病的识别与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辣椒病毒病的识别

辣椒病毒病由于毒源种类的不同,其症状表现也不尽相同,为便于识别,按症状表现分成以下五种,并配有图片供参考辨认。

1、轻型花叶。病叶、病果略微褪绿,仔细观察病叶可见浓绿和淡绿相间的斑驳、病株无明显矮化或畸形,一般不造成落叶。

​辣椒病毒病的识别与防治方法

2、重型花叶。除褪绿斑驳外,病叶和病果有明显皱缩畸形,叶面凹凸不平,严重时,叶片变的硬厚,边缘向上卷曲,幼叶呈现线形叶,生长缓慢,果实瘦小难以变红或只局部转红并出现深浅不同的线斑,矮化严重。

​辣椒病毒病的识别与防治方法

​辣椒病毒病的识别与防治方法

​辣椒病毒病的识别与防治方法

3、黄化。病叶明显变黄,形成上黄下绿,植株矮化并伴有明显的落叶现象。


​辣椒病毒病的识别与防治方法

​辣椒病毒病的识别与防治方法

​辣椒病毒病的识别与防治方法

4、坏死。病部组织变褐坏死或表现为条斑、坏死斑驳、主茎及生长点“枯顶”性坏死,造成落叶、落花、落果,严重时整株枯干。

​辣椒病毒病的识别与防治方法

​辣椒病毒病的识别与防治方法

​辣椒病毒病的识别与防治方法

5、畸形。病株变形,出现畸形现象,如叶片变成线形叶,即蕨叶,或植株矮小,分枝极多,后期呈丛簇型、条斑型。

​辣椒病毒病的识别与防治方法

在辣椒生产中,几种症状往往同时出现,引起落叶、落花、落果的“三落”现象,严重影响辣椒的产量和品质。

二、辣椒病毒病发病原因

辣椒病毒病主要由黄瓜花叶病毒和烟草花叶病毒引起。黄瓜花叶病毒可寄生在黄瓜、辣椒等多种蔬菜作物中,主要由蚜虫传播。烟草花叶病毒可在干燥的病株残枝内长期生存,也可由种子带毒传播引起,通过田间农事操作接触病毒传播。高温干旱、光照强烈、肥水缺乏、茄科连作、地势低洼、杂草丛生或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均可引起病毒病发生流行。

三、辣椒病毒病的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一般早熟、有辣味的品种较晚熟、无辣味的品种抗病,可选择改良型辣丰三号、单生朝天映山红、超长线椒卓越、23188螺丝椒、超前大椒牛角椒等抗病性较强的品种。

2、种子消毒。播前用清水浸泡种子4小时,放入10%磷酸钠中浸30分钟,再用清水冲洗,或用0.1%高锰酸钾浸泡30分钟,再用水冲洗。

3、及时防治蚜虫、飞虱等传播病害的害虫,可喷洒吡虫啉、啶虫脒、敌敌畏、乐果、抗蚜威、吡蚜酮等依照配比说明书,单剂或复配制剂来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减少传病机会。

4、加强田间管理。适期早播,多施磷、钾肥、常喷叶面肥、清除杂草、尽量避免连作,将前茬作物带出田间,挖坑深埋。

5、间作防治。采取每隔4行辣椒种植1行玉米的间作方式。因玉米植株高大,可起到诱蚜作用。另外,在辣椒盛果期正值炎热夏季,高大的玉米植株还可使辣椒免受烈日暴晒,可提高辣椒品质。幼树中间套种辣椒也是一种非常好的种植模式。

​辣椒病毒病的识别与防治方法

​辣椒病毒病的识别与防治方法

6、药剂防治:可在幼苗生长期或病毒发生初期,选用3.95%病毒必克水剂500倍液+0.15%芸苔素5000倍液或2%菌克毒克(宁南霉素)水剂250~300倍液+三十烷醇粉剂500倍液;或嘧呔霉素300倍+恢复液1500倍;或20%病毒克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或50%菌毒清水剂300倍液,或新植霉素20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交替使用,每隔7天左右喷一次,连喷3-4次(邢银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辣椒   病株   连作   蚜虫   病毒   植株   花叶   霉素   卷曲   叶片   斑驳   畸形   黄瓜   落叶   品种   美食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