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梅问道之游览石梁瀑

止戈

  从桐柏宫出来,已是近黄昏时分,我们随即驱车前往石梁镇石梁村。准备入住那里的农家乐,第二天一早游览浙东“唐诗之路”的精华所在——石梁飞瀑。

探梅问道之游览石梁瀑

  从桐拍宫的琼台仙谷出来沿天大线前往石梁镇,车行不久,在公路左边有一个休憩亭。亭子后面有一块大石碑,上面刻着李白在天台山留下的著名诗词《天台晓望》。彰显了天台作为浙东唐诗之路上的重要地位。

探梅问道之游览石梁瀑

天台晓望

作者:李白


天台邻四明,华顶高百越。

门标赤城霞,楼栖沧岛月。

凭高登远览,直下见溟渤。

云垂大鹏翻,波动巨鳌没。

风潮争汹涌,神怪何翕忽。

观奇迹无倪,好道心不歇。

攀条摘朱实,服药炼金骨。

安得生羽毛,千春卧蓬阙?

  这首诗作于李白赐金还山后,与杜甫高适分手以后,来四明山镜湖看望老朋友贺知章登临浙江天台山写下的,主要是描写浙江天台山的华顶山,华顶山状如莲花的花心,四周群山向而拱之、层层相裹、形似花瓢,李白登华顶山,挥毫写下了“天台晓望”的旷世诗作。

探梅问道之游览石梁瀑

  我们在这个亭子休息时恰逢日暮,又值多云天气,从亭子远远眺望出去,夕阳隐在云层里,仿佛就是早上的破晓时光。可恰好应了李白这个《天台晓望》的景。只是一个是黑夜将至,一个是黑夜已逝。

探梅问道之游览石梁瀑

  从亭子后面过出去有个观景台,在这里还可以远望桐柏宫背后的琼台仙谷天台高山沙漠。

探梅问道之游览石梁瀑

  “高山沙漠”坐落于浙江省天台县赤城街道境内石门村西北面的高山上,海拔高度660米,自从被天台的驴友偶然发现并在网上披露后,一时间成为经典热门驴行线,这高山沙漠是一大片沙化的高山砂岩,远看像广袤的沙漠,故由此得名。

探梅问道之游览石梁瀑

  亭子前面有一块观赏石,上面刻着宋朝赵清源的《天台石梁》诗的首句:何处觅仙踪,天台第一峰。原诗应是“何处觅灵踪,天台第一峰。”这一字改后气势立长,把它放在道教南宗祖庭桐柏宫的琼台仙谷旁,倒是甚妙,未到石梁,已是心向往之。也由此可见道教的神仙信仰给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探梅问道之游览石梁瀑

  石梁村由方广、眠犬、太监府三个自然村组成,我们入住的是方广村的“石桥居”农家乐,它位于村子正中间高处,可以俯视整个村子,村子紧邻石梁景区,步出村口几步路就有一个前往石梁瀑布的入口,这里也是原古上方广寺的所在。

探梅问道之游览石梁瀑

  在村口的墙上悬挂着多首唐代古诗,这每一首古诗都提到了这个石梁瀑布——石桥。可见自古以来,不少文人墨客到此“打卡”,也足见天台石梁瀑布的历史文化积淀之深。

探梅问道之游览石梁瀑

探梅问道之游览石梁瀑

探梅问道之游览石梁瀑

  到达石梁村时恰好已是傍晚时分,之前联系好的农家乐的老板娘看天色已晚,就让我们先到餐厅吃饭。晚饭是三菜一汤,菜并不丰盛,不过清清淡淡,倒是挺合我们胃口,尤其是这个乌米饭,用当地乌叶汁、笋干、农家猪油烧就,清香扑鼻、色泽诱人、油而不腻、甚是可口,不用菜已是尽可下饭,不愧是农家特色。

探梅问道之游览石梁瀑

  晚饭后,老板娘带我们到住宿的地方停车,放下行李入住,又让我们接入插座给小蓝冲上电,一切安排得当,我们到村中转了一圈,权当饭后散步。村中几乎家家户户都是经营农家乐,当天入住客人并不多,村中夜色甚是静谧。想着明天要游览石梁瀑布,我们决定到房间休息,洗漱完毕,我来窗台前,这里正对的正是石梁景区和天台县城方向,从窗台走廊越过石梁景区望出去,霞色满天,远处一幡鱼肚白,恰好似挂着的长条形旗子,突然想起之前在村口看到过的孟浩然《舟中晓望》诗中的“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标。”以及李白《天台晓望》中的“门标赤城霞,楼栖沧岛月。”不禁陶然神往,我想此刻我与诗人的心是一样的……。

舟中晓望

孟浩然 〔唐代〕

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

舳舻争利涉,来往接风潮。

问我今何适?天台访石桥。

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标。

探梅问道之游览石梁瀑

步云居

探梅问道之游览石梁瀑

  早上起来到老板娘专门接待游客用餐的步云居,简单吃了点早餐,步云居前的溪涧对岸就是原上方广寺所在。上方广寺早已毁于大火,殿宇荡然无存,现在已经变成了村民集中卖土特产的地方。

探梅问道之游览石梁瀑

  从这里走出去就是原上方广寺所在,也是景区前往石梁村最近的道路。路肩之下就是中方广寺,也是整个石梁景区最著名的景点——石梁飞瀑,因此,村子取名石梁村可谓名符其实。这个台阶的对面即是大兴坑,我们来的时候正值九月,恰是枯水期,一汪清泉延着崖壁顺流而下,崖壁在长年累月的冲刷下形成了一石锅状的漩涡,漩转的水花仿佛向游客诉说其拥有着温柔而又坚定的力量。而石锅向我们展示了其漫长岁月积累的演化,也说明了山泉是常态,山洪是例外。

  顺着台阶右拐而下,即是中方广寺,这里是大兴坑和金溪两溪交汇处,到中方广寺门左侧,两水合流后即横穿石梁奔泻而下,其下就是闻名遐迩的"石梁飞瀑"。 其山峦滴翠,古木参天,怪石遍布,奇峰突兀,是一处绝佳的旅游之地。

探梅问道之游览石梁瀑

  与古方广寺同年建造的中方广寺,就建在石梁旁边,我们前往时,寺门倒是开着,一僧人守在门口,从寺内穿过可直接到达石梁大门紧锁,僧人告诉我们因寺院维修,也不能到寺内的昙花亭参观,恰逢疫情期间,我们倒是觉得也正常,只是有些遗憾没能感受当年徐霞客从石梁俯视百丈深渊时,产生的“余从梁上行,下瞰深渊,毛骨俱悚。”的感觉。

探梅问道之游览石梁瀑

  从中方广寺出来,我们穿溪而过继续前行,溪对岸的巨石上刻着“石梁飞瀑”以及“二奇”的摩崖石刻,“石梁飞瀑”自是明白不过,“二奇”是哪二奇倒是不甚明白,查阅后才得知,“二奇”之说出自晋孙绰的《游天台山赋》一文,“赤城霞起以建标,瀑布飞流以界道。”赤城山与桐柏瀑布被称为天台山二奇,这一山一水成为了孙绰心中的奇观。“二奇”二字的摩崖,为郁昆所书,郁昆为清同治十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擅长书法。

探梅问道之游览石梁瀑

  穿过“二奇”的摩崖石刻,顺着台阶蜿蜒而下,就来到了瀑布旁边的古色古香的下方广寺,寺四周茂林修竹,掩映其间,现存主体建筑多为清代遗存,分为五进、五殿,占地4000平方米。依次为山门、伽蓝殿、地藏殿、大雄宝殿等,碧光琉璃、翘角飞檐、梵宇庄严。据《天台山全志》所载,自东晋兴宁年间昙猷尊者在此结茅为庵,在此修行,感得五百罗汉点化,其后一千四百年,一直为天台宗著名寺院,因此,下方广寺又称古方广寺。

探梅问道之游览石梁瀑

  作为中国汉传佛教最早的罗汉道场,古方广寺内有古罗汉堂,供奉有五百罗汉金身,系清代木雕,雕工精致,容相各异,富有情趣。

探梅问道之游览石梁瀑

  从古方广寺山门出来左转,沿台阶而下,穿竹林时已闻水声潺潺,稍往前再蓦然回首,眼前豁然开朗,一瀑三折自上而下,一天然石梁横架其上,蔚为壮观。其梁长约6-7米,横亘在两山峭壁上,巧夺天工,世间罕见。梁上金溪和大兴坑在此汇合,飞流直下,形成落差30余米、宽10余米的飞瀑。

探梅问道之游览石梁瀑

  我们到访时正值枯水期,此时“丽日下碧潭,长光透疏竹”,清流映带左右,一番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宁静祥和景象。

探梅问道之游览石梁瀑

  恰游人甚疏,三三两两,或坐或立,或合影或嬉水,俱怡然自得。

探梅问道之游览石梁瀑

  瀑布下游溪面甚宽,有一石拱桥,名曰“仙筏桥”,相传徐霞客曾在此观瀑,旁边有观瀑亭,亭旁有石梁飞瀑的介绍,云“飞瀑穿梁下过,恰似天上银河倾泻而下,色如霜雪、声若雷霆”。心想此瀑若是在丰水期,遇大雨滂沱时,瀑水穿梁而过,喷涌而下,势必如奔马,声洪若惊雷,当极尽雄伟壮丽之势。

探梅问道之游览石梁瀑

  观瀑亭旁边有一徐霞客的石雕像,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江阴县 (今江苏省江阴市)人,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他经30年的游历考察撰成了60万字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被称为“千古奇人”。

探梅问道之游览石梁瀑

  徐霞客是我国和世界科学史上占有极重要地位的伟大的地理学家、旅行家、文学家。徐霞客游历考察的三十多年间,在完全没有他人资助的情况下,主要靠徒步,先后四次进行了长距离的跋涉,足迹遍及相当于现代的江苏、浙江、山东、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安徽、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广西、贵州、云南和北京、天津、上海等21个省、市、自治区,可以说是用双脚丈量了大半个中国,这在当时的交通与治安的状况下,可以说是殊为不易、殊为可贵!

探梅问道之游览石梁瀑

图片来自网络

  徐霞客与天台山的渊源颇深,他曾经三游天台山。他的著作《徐霞客游记》的第一篇写的就是天台山。因此,当地政府部门在推荐天台旅游时,也把天台山称为《徐霞客游记》的开篇地。

  徐霞客以毕生精力考察了大半个中国的地理山水,他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仅从旅游的角度看,徐霞客与13世纪西方大旅行家马可·波罗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分别被推尊为“东、西方游圣”。他的旅游文学经典巨著《徐霞客游记》,是其所有成就中的高峰,堪称中国旅游史及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2001年5月19日,浙江宁海徐霞客旅游俱乐部向社会发出设立“中国旅游日”的倡议,建议以《徐霞客游记》开篇之日(5月19日)定名为中国旅游日。2011年03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决议,自2011年起,每年5月19日为“中国旅游日”。

探梅问道之游览石梁瀑

远观方广寺与石梁瀑

探梅问道之游览石梁瀑

松烟萦楼碧水蓝 葱笼秀屏翠叠嶂


  从金溪、银溪的交汇处向右折,沿银溪向上游约200余米处有巨石大印,这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大印,誉为“天下第一印”。

探梅问道之游览石梁瀑

  印文为“法华晨光”四个小篆,“法华”指佛教天台宗经典《妙法莲华经》,是大乘教义的集大成之作;“晨光”寓天台山最早沐浴大乘佛光,是天台宗的祖山。

探梅问道之游览石梁瀑

  在巨印不远处,有一座渥云亭,亭柱上的一幅对联尤其让人眼前一亮。上书唐代徐凝的诗句:银地秋月色,石梁夜溪声。落款为清代著名书画家、篆刻家赵之谦,赵之谦是晚清的艺坛上书画篆刻都使人为之耳目一新的全能大师,其篆刻艺术对后世影响深远。此亭又被称为“心心相印亭”。

探梅问道之游览石梁瀑

  沿银溪而上,溪滩上巨石嶙峋,看似杂乱无章,其实已经反复冲刷,各有定所。再往上行不远,就到了小铜壶瀑布。

探梅问道之游览石梁瀑

  小铜壶瀑布两侧的岩石就像两只“猴子脸”面对面,它们将自己的嘴巴对准那出水的地方,像是渴极了要喝水的样子,又像是两只猿猴在亲吻。 那水流出的地方,就像一把铜壶的口。据说这是因为这座山从上向下看,是一把铜壶的样子;从洞中仰观,四面石壁光滑圆润,就像铜壶的内壁,是一个天然与人工结合得十分巧妙的神来景致,因此,这里又被称为“两猿对饮铜壶瀑”。

探梅问道之游览石梁瀑

  从小铜壶瀑布再往上走,就是景区的另一个出口了,由于我们准备回到农家乐吃午饭,限于时间关系,我们没有从这里出去,而是折返回到石梁瀑布。

探梅问道之游览石梁瀑

  这一折返的机缘凑巧,不仅让我们得以近距离观石梁全貌,而且也碰巧见识了方广寺“茶禅一味”是天台山茶文化。就在我们回到古方广寺前的仙筏桥时,见一僧人身背褡裢,一手拎竹篮,一手拎茶壶,来到了仙筏桥头,只见他放下褡裢,不慌不忙在桥头铺好席子,又从竹篮中拿出茶具和点心,一字摆开,熟练的泡起茶来,边泡茶边和游客打招呼,此刻已近正午,游人不免或饥或渴,大家围坐在仙筏桥前,石梁瀑布美景就在眼前,奉茶闻道,坐忘云物外,得失山水间,真可谓快然自足。

探梅问道之游览石梁瀑

题石桥

陈知柔 〔宋代〕


巨石横空岂偶然,万雷奔壑有飞泉。

好山雄压三千界,幽处常栖五百仙。

云际楼台深夜见,雨中钟鼓隔溪传。

我来不作声闻想,聊试茶瓯一味禅。


  方广寺僧人历来有以茶来供佛的传统, 南宋陈知柔这首七律从桥、泉、寺、茶四个方面道出了天台山石梁这个非常适合参佛悟道的清幽环静。林谷芳先生在《茶禅》一书中写道:”茶禅是一场修行之路“,而修行的方式即在生活中修行,与生活打成一片,是谓”打水砍柴,莫不是道“。当前此景,正合此意。

探梅问道之游览石梁瀑

  拜别僧人,从仙筏桥经古方广寺上来,再经昙华亭所在的中方广寺时,不想从这里可直接到石梁的后门竟然已经开放了,因此,我们得以由此直达瀑布,近观石梁。

探梅问道之游览石梁瀑

石梁就在寺基的台阶尽头处

探梅问道之游览石梁瀑

  此前正遗憾没能近距观看石梁,感受一下当年徐霞客从石梁俯视产生的“余从梁上行,下瞰深渊,毛骨俱悚。”的感觉。现在倒是了了心愿,得以近观石梁瀑布。这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唯一的一座天生石桥。不过此时水不大,天晴物燥,石梁上并不湿滑,饶是如此,似鲤鱼背般拱起的石梁,容人落足的地方并不宽,从上俯视下去还是让人有些心惊。

探梅问道之游览石梁瀑

  石梁的尽头,是一个祭台,这里原来安放有一座明天启年间铸造的铜殿,供僧人们参拜进香。铜殿内壁三面铸有五百罗汉渡海浮雕。栩栩如生,出神入化,后来成了中方广寺的镇山之宝。 石梁正中镌刻着“前度又来”四字。想是取自唐刘禹锡的《再游玄都观》中“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之意。石梁旁边置有条石,前有铁围栏,此时静坐在石条椅上,溪水潺潺,凉风习习,甚是惬意。

探梅问道之游览石梁瀑

探梅问道之游览石梁瀑


  休息片刻,我们就从中方广寺原来的进口出去回到步云居农家乐吃午饭。饭菜是四菜一汤,香菇豆皮、山笋炒肉、野菜蒲公英、西红柿蛋汤、素食为主,依然简简单单。不过走了一上午,米饭倒是吃了两三碗。至此,石梁瀑布之行圆满结束,回到房间,稍事休息,驾着已充满电的小蓝,我们前往下一个目的地——国清寺。

探梅问道之游览石梁瀑

未完待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金溪   赤城   桐柏   天台   铜壶   高山   古方   亭子   僧人   景区   石桥   李白   中方   瀑布   农家乐   美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