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猪几近灭绝,餐桌上90%是“外来猪”,种猪危机是怎么来的?

有一个事情很有意思,原来猪价高的时候,大家抱怨吃不起,现在猪价降了,问题又来了,很多人特别是年龄稍长的人,开始怀念起以前的猪肉味道,这还真不是矫情。


大家可曾记得,小的时候,每家都养猪,就是那种黑毛猪,那个肉是真香啊,现在基本上看不到这种猪了,现在的猪肉,不仅腥味重,而且吃到嘴里发柴、发硬,没有肉香味,于是乎很多人感叹,还是以前的肉好吃啊!本土猪几近灭绝,餐桌上90%是“外来猪”,种猪危机是怎么来的?

本土猪几近灭绝,餐桌上90%是“外来猪”,种猪危机是怎么来的?

一,以前的猪肉到底是什么样的?


以前的猪,都是经过成百、上千年时间培育出的本地猪,以黑猪为主,其中有很多比较有名气的品种,比如说东北民猪、八眉猪、黄淮海黑猪、汉江黑猪、沂蒙黑猪、两广小花猪等等,大概有80多个品种。


我特意查了下资料,这些品种的猪,在上世纪80年代曾有过统计,每个品种的土猪,数量从2万头到20万头等等不一,为什么都是80年代的数据?因为从那以后,这些品种的本土猪基本上都灭绝了,即使是没灭绝的,也已经是很少很少了,没想到吧?

本土猪几近灭绝,餐桌上90%是“外来猪”,种猪危机是怎么来的?

再说下那时的猪肉是什么样的,年轻人肯定是没见过,那时的猪基本上都是散养的,最大的特点是肥肉多,占到总重量的60%以上,肥肉虽然多,但是没有一点点膻味,一口下去满嘴留香。头段时间有一个网友恰巧看到有卖土猪肉的,就是以前的那种土猪肉,肥肉厚到了什么程度,我截了张图,大家看一下,哈哈,这样的图片可不好找了。

本土猪几近灭绝,餐桌上90%是“外来猪”,种猪危机是怎么来的?

二,以前的传统土猪,现在为什么近乎于绝迹了呢?


这要从上世纪80年代说起,前面也说了,国内传统土猪的脂肪含量高达60%,而国外的猪肉脂肪含量为40%,比国内的低很多,这是其一。


这还不是关键,关键是生长周期,中国本土猪,最起码要一年以上才能出栏,而外国猪六个月即可出栏,生长周期缩短了一半。


最为关键的是饲料成本问题,中国本土猪,想要增重1公斤,需要4—6公斤的饲料,而外国的洋猪只需要2—3公斤的饲料,成本要比中国土猪节省整整一半。


基于以上原因,我国从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大力引进外国种猪,每年的进口量高达到2万头,价格可不算低,每头的价格大致在2—4万元人民币。

本土猪几近灭绝,餐桌上90%是“外来猪”,种猪危机是怎么来的?

三,进口的种猪,不仅口感差,而且慢慢成了“芯片猪”,就是说被外国卡脖子了,到底怎么回事?


1,这些洋种猪,都是来自哪里?


这些外国种猪,40%来自美国,美国是大头,其他的分别来自加拿大、法国、丹麦、英国。其中,美国的杜洛克猪、丹麦的长白猪,英国的大白猪,由于吃得少、长得快、瘦肉率高,进口的比较多,简称它们为“杜长大”。

本土猪几近灭绝,餐桌上90%是“外来猪”,种猪危机是怎么来的?

2,为什么进口的种猪,饲养出来的猪肉味道很差?


因为引进的这些洋种猪,并不是外国品质最好的种猪,这些种猪,一般在繁殖3—5年以后,就会出现品质退化,肉质会变得很差,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感觉猪肉不好吃的原因了,而并非某些人口中的“生活条件好了,天天吃,吃腻了”。


所以,洋种猪必须要重新进口,而且都是坐着飞机飞来的,成本太高了。有朋友会问了,不能进口好点品质的吗?答案是想进,但进不来,原因是这几个国家只卖给你品质一般的种猪,好的不卖,逼得你要年年花高价继续进口,其中的套路,大家应该看明白了吧?

本土猪几近灭绝,餐桌上90%是“外来猪”,种猪危机是怎么来的?

3,这些种猪就像芯片,简称“芯片猪”,成为一个被西方卡脖子的事情


华为手机芯片的事,大家都有所耳闻吧?这里种猪跟它的道理是一样一样的。因为常年引进洋种猪,国内的土猪培育基本上没有了,传统土猪只占2%甚至是更少,作为繁殖后代的本土猪都快绝迹了,自己培育不出来,只能继续进口了,这个不难理解吧?


所以拿芯片来形容现在国内的生猪现状,是再合适不过了,自己不生产了,全部依赖进口了,这就很容易被西方卡脖子了。进口的芯片不仅价格高,质量也不是最好的,就相当于肉价高,还不好吃。最为关键的是,就像国外断供华为芯片,哪天他们断供种猪了,就真没有猪肉可吃了,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惊悚?哈哈。

本土猪几近灭绝,餐桌上90%是“外来猪”,种猪危机是怎么来的?

四,国家正在逐步重视对本土猪种的保护


农业农村部日前发布的《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21—2035年)》中指出,将实施大规模的主导品种联合育种,尽快实现生产性能比肩国际先进水平,加强优质种源供给。


这个《计划》简单来解释就是,建设尽可能多的地方种猪场和保护区,种猪有了足够的数量作为基础,下一步就可以对它们进行高强度的选育。再次拿芯片来比喻,就是我们要自力更生,开始自己研发高精尖的芯片了。

本土猪几近灭绝,餐桌上90%是“外来猪”,种猪危机是怎么来的?

写在最后


中国生猪养殖的现状就是这样,同芯片的现状极其相似,好在我们还有时间,也有足够的吃苦耐劳的精神。打破垄断,不再被西方卡脖子,天天能吃上物美价廉的猪肉,相信时间不会太久。收集、创作不易,多给小乔点赞、转发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种猪   本土   丹麦   华为   生猪   肥肉   猪肉   中国   餐桌   芯片   品种   危机   品质   外国   年代   关键   美食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