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为什么爱买临期牛奶?

年轻人为什么爱买临期牛奶?

这两年,年轻人越来越重视钱了。这倒不是什么坏事,一方面不少身边的朋友都尝试开拓各种副业,多一些挣钱的路子,另一方面很多人都热衷于储蓄和理财。

这二者奶叔其实都不太擅长,奶叔比较善于省钱,一大爱好就是下班后去超市、便利店寻觅快过期的打折食品

最近,和奶叔有同样爱好的年轻人也变多了,还出现了专门卖临期食品的商店。看到有这么多“抠门”的同好,奶叔很欣慰。

年轻人为什么爱买临期牛奶?

接近保质期的食品,既经济实惠,又减少浪费,追求新潮和节俭的年轻人自然不会错过。

不过,这种“爆款生活方式”其实也有些坑。

年轻人为什么爱买临期牛奶?

从前,临时商品尤其是食品的处理是商家头疼的事,我们去超市“薅羊毛”时,那些临期食品在货架上的卖相有时也不太好。然而自今年以来,临期食品不但不愁销路,还成了火爆的生意。

原因之一是《反食品浪费法》的颁布,要求食品经营者应对临近保质期的食品分类管理,作出特别标示或者集中陈列出售。

日期决定了这类商品的售价。很多临期食品能卖到原价的三到五折,比如一箱45-50元的牛奶,一旦成为临期商品打折促销,只需25元,对于精打细算的人来说,以这样的低价买到大品牌的食品很有诱惑力。

年轻人为什么爱买临期牛奶?

临期食品的“宝库”正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发现。

在一个热门社交网站上,“我爱临期食品”的小组有7万多人,大家分享着最新的促销信息和自家的“战利品”,小组的标签写明“用打折的价格,吃到不打折的美味”。

在一些购买攻略作者的描述中,3块钱能买平时售价10元的商品,原价159的坚果礼盒直接打到1.4折,临期食品就像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不买就是亏。

年轻人为什么爱买临期牛奶?

除了便利店和超市抓住商机,某宝上卖临期食品的店铺已接近万家,过去一年约有200多万用户购买临期食品,90后、大学生和大城市上班的青年人是消费主力。

据央视财经的调查,消费者在购买临期食品时,首选饮料、奶制品、薯片等能在短时间吃完的食品,最纠结的则是面包糕点、生鲜饭食等商品。

那么问题来了,临期食品能不能放心吃?

年轻人为什么爱买临期牛奶?

临期食品指的是即将到达保质期、但仍在保质期内的食品。这里我们应当关注一个概念,临界期。食品的临界期到底有几天,要分情况而定:

标注保质期1年或更长的,临界期为到期前45天,比如常见的罐头、糖果、饼干等;

保质期6个月到不足1年的,临界期为到期前20天,我们经常囤的方便面、无菌包装的牛奶、果汁之类属于这一范畴;

年轻人为什么爱买临期牛奶?

保质期90天到不足半年的,临界期为到期前15天,例如一些真空包装并冷藏的熟食、速食品等;

保质期30天到不足90天的,临界期为到期前10天,主要是一些灭菌包装的肉食品、鸡蛋等;

保质期更短、在16天到不足30天的,临界期为到期前5天,像酸奶、点心等等;

最后一类,保质期少于15天的,临界期为到期前 1-4天,包括鲜牛奶、现做现卖的主食、未灭菌的熟食等等。

一般来说,没有超过保质期的食物,只要在靠谱的超市或其它渠道买的,不必太担心。

而那种超过了临界期的食品,奶叔建议你还是谨慎购买。

年轻人为什么爱买临期牛奶?

就说大家爱囤的奶制品,无菌牛奶的临界期大概是20天,酸奶要是距离保质期还有两三天就要考虑一下,鲜牛奶的临界期更短。

另外,要特别关注某种食品的储存条件,无菌牛奶可以在常温环境中储存,酸奶、鲜牛奶则需要冷藏,因此,短保质期的食品临期安全的风险相对较高,应当仔细询问商家生产日期和储存条件等信息。

之前,便有媒体报道超市售卖的鸡肉因还有3天保质期打折促销,买回家打开包装后才发现鸡肉已经变质。

一些不良商家可能修改产品的生产日期,或者在带有生产日期的价签上多加一层价签以冒充临期食品。这片新兴市场目前还缺少有效的规范和监管。

年轻人为什么爱买临期牛奶?

除了保质期极短的食品有变质风险,临期食品的商家也在增加消费者“捡漏”的难度。

抢购临期食品已然成了一种生活方式,就像网红盲盒一样。但如果你打开一些热门的临期商品APP逛一圈,会发现能认出来的品牌并不多,大部分商品都很陌生。而在线下,一些临期折扣店商品琳琅满目,主营进口食品兼网红品牌,国内一线品牌占比很低。

有网友慕名去临期食品网红店打卡,直观感受是“70%是杂牌”,少数大牌产品也是冷门的口味。

年轻人为什么爱买临期牛奶?

相当于雄心勃勃想薅个羊毛,结果发现这只羊是个秃子。

毕竟,一些商品变成临期并不是没有理由的。在那些临期食品专卖店里,抢手货仍是那些比较“大牌”的食品,而这些大牌并不是每次都能买到。库存高的往往是原本销量就差的食品。

同时,一些不知名的无名零食,正借机混入临期商品中,以低质量的产品冒充临期。

年轻人为什么爱买临期牛奶?

然而看到“临期”、“打折”,很多人也难以抑制消费冲动。

那些“进口好物全场2折起”、“心动特价宝藏店”的海报、花花绿绿品种繁多的零食、饼干、饮料,很容易让人头脑发热。加上价格便宜,装满购物车似乎“买不了吃亏也买不了上当”。结果,想省钱的目标非但没实现,又在家里囤了一堆零食。

而且,你还要提醒自己赶快吃完,本来就是临期货,放到过期,等于啥便宜都没占上。

本以为是省钱的理性消费,结果又变成了被价格刺激产生的冲动消费。

年轻人为什么爱买临期牛奶?

奶叔建议你回想一下晚上在超市买打折饭团、三明治的情形。

一开始也许你并不是专门掐点去买的,只是下班了路过,看到打折很开心,正好买点小零食回去当夜宵或者第二天的早餐。

有折扣当然好,没有也无所谓,为了需求也会掏钱。

年轻人为什么爱买临期牛奶?

这种临期消费其实是生活中“偶然的小幸运”。但如果你把临期食品当成主流、强行“薅羊毛”,浪费时间精力不多,生活、消费都变得更复杂,囤积的食品不管坏没坏,都不利于健康。

所以,面对诱人的临期食品:

1.首先考虑食品安全,注意临界期和储存方法,对短保质期的食品如牛奶要谨慎;

2.一次不要买太多,避免造成新的浪费;

3.临期食品买回家要尽快吃掉,打开包装时注意食品的状态,一旦商品过期,责任属于消费者自己。

年轻人为什么爱买临期牛奶?

奶粉们,你们会买临期食品吗?

留言告诉奶叔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牛奶   年轻人   奶制品   熟食   临界   保质期   酸奶   羊毛   大牌   零食   超市   商家   发现   美食   食品   商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