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啦!马铃薯最全病害附图(下)

11

马铃薯黑胫病

注意啦!马铃薯最全病害附图(下)

细菌引起的病害。

一、马铃薯黑胫病的发病规律

  病害发生程度与温湿度有密切关系。气温较高时发病重,高温高湿,有利于细菌繁殖和危害。土壤黏重而排水不良的土壤对发病有利,黏重土壤往往土温低,植株生长缓慢,不利于寄主组织木栓化的形成,降低了抗侵入的能力;黏重土壤含水量大,有利于细菌繁殖、传播和侵入,因此黏重土壤、低洼地块发病严重。播种前,种薯切块堆放在一起,不利于切面伤口迅速形成木栓层,也会使发病率增高。

二、马铃薯黑胫病的症状

  (1)马铃薯幼薯染病,节间短缩,叶片黄化,上卷,茎基以下部位组织发黑腐烂,故称为马铃薯黑胫病。

  (2)感病幼苗生长缓慢,植株细弱,甚至死亡。

  (3)马铃薯薯块染病,湿度大时,薯块变黑褐色,腐烂发臭。

  (4)成株期马铃薯黑胫病的症状出现迅速,晴天更为明显,叶片凋萎下垂,发病早的可全植株凋萎,但不卷叶。最明显的症状是茎基(接近地面的地上和地下数厘米内)变为褐色,变黑的茎迅速软化腐烂,茎秆极易从土中拔出,拨出后可见顶端带有母薯的腐烂物。发病茎杆常自动开裂。

  (5)后期植株矮化变黄,叶片向上反转,茎基棕色或棕黑色,茎杆破裂后出现大量粘液。

  (6)种薯染马铃薯黑胫病腐烂成粘团状,不发芽,或刚发芽即烂在土中,不能出苗

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
  (2)选用无病种薯,建立无病留种田,采用单株选优,芽栽或整薯播种。
  (3)催芽晒种,淘汰病薯。可采用土沟薄膜催芽晒种,具体做法是:在播前25天左右,挖深0.5米,宽1.0-1.3米,长度根据种薯数量而定的土沟。沟底铺草厚10.0-13.3厘米,上堆种薯3-4层,盖上塑料薄膜,保持在17-25℃下催芽7天左右,当幼芽催出火柴头大小时,白天揭膜晒种,夜间盖草帘防冻,可切脐部检查,将病薯彻底淘汰。
  (4)切块用快爽+草木灰拌种后立即播种。
  (5)适时早播,注意排水,降低土壤湿度,提高地温,促进早出苗。
  (6)发现病株及时挖除。清除田间病残体,合理轮作换茬,避免连作。
  (7)种薯入窖前要严格挑选,入窖后加强管理,窖温控制在1-4℃,防止窖温过高,湿度过大。
  (8)化学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叶面喷洒势赢50g/亩+应天丰10ml、福美双或霜霉威盐酸盐、秀泽50ml/亩+应天丰10ml、络氨铜溶液80ml或氢氧化铜溶液能显著减轻黑胫病,但对量的要求很严格,易出药害,建议多元复配使用。或细刹打药机100g/亩,滴灌150g/亩,喷灌200g/亩。

12

马铃薯枯萎病

注意啦!马铃薯最全病害附图(下)

初期萎蔫

注意啦!马铃薯最全病害附图(下)

湿度大病部有菌丝

危害特征:发病初期地上部出现萎蔫,剖开病茎,薯块维管束变褐,湿度大时,病部常产生白色至粉红色菌丝。
防治方法:

①实行轮作;建立无病留种田,尽可能采用整薯播种;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加强田间肥水管理。
②必要时可选择: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三氯异氰尿酸片剂1000倍液浸种薯。
③发病初期,可采用下列药剂进行防治:苯甲·丙环唑,苯酰菌胺,恶菌灵,萎锈灵,或丙烯酸•恶霉•甲霜,或10%络氨铜水剂灌根。

13

马铃薯病毒病

注意啦!马铃薯最全病害附图(下)

普通花叶型

注意啦!马铃薯最全病害附图(下)

黄化卷叶型

注意啦!马铃薯最全病害附图(下)

皱缩花叶型


危害特征:马铃薯病毒病是马铃薯生产上最严重的病害之一。普通花叶型:叶片沿叶脉出现深绿色与淡黄色相间的轻花叶斑驳,叶片有一定程度的皱缩。有些品种仅表现轻花叶,有的品种植株显著矮化,全株发生坏死性叶斑,整个植株自上而下枯死,块茎变小,内部有坏死斑。
黄化卷叶型:病株叶缘向上翻卷,叶片黄绿色,严重时叶片卷成筒,但不表现皱缩,叶质厚而脆,易折断。重病株矮小,个别的早期枯死。
皱缩花叶型:条斑花叶与普遍花叶复合侵染症状为皱缩花叶,叶片变小,顶端严重皱缩,植株显著矮小,呈绣球状,不开花,多早期枯死,块茎极小。
防治方法:

①培育、选用脱毒的马铃薯健康种薯,繁殖过程中拔除带病病株;及时防治蚜虫,防治传毒。
②处理种薯:种薯在35℃的温度下处理56天或36℃下处理39天,可除去种薯内所带病毒,采用变温处理,特别是处理切块比整薯更有效。

③发病初期,可采用下列药剂进行防治:盐酸吗啉胍,宁南霉素;吗胍•乙酸铜;三氯异氰尿酸;香菇多糖水剂,或氨基寡糖素。

14

马铃薯小叶病

注意啦!马铃薯最全病害附图(下)

马铃薯小叶病危害症状

危害特征:从植株心叶长出的复叶开始变小,与下位叶差异明显,新长出的叶柄向上直立,小叶常呈畸形,叶面粗糙。主要有三种症状。
花叶型:严重时叶片皱缩,全株矮化,有时伴有叶脉透明。
坏死型:叶、叶脉、叶柄及枝条、茎部都可出现褐色坏死斑,病斑发展连接成坏死条斑,严重时全叶枯死或萎蔫脱落。
卷叶型:叶片沿主脉或自边缘向内翻转,变硬、革质化,严重时每张小叶呈筒状。
防治方法:

①采用无毒种薯,淘汰病薯,推广茎尖组织脱毒;改进栽培措施,实行精耕细作,高垄栽培,及时培土,中耕除草,严防大水漫灌;避免偏施过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及早拔除病株;发现有蚜虫为害及时防治。
②发病初期,可采用下列药剂进行防治:宁南;吗胍•乙酸铜;三氯异氰尿酸;香菇多糖,或盐酸吗啉胍。

15

马铃薯青枯病

注意啦!马铃薯最全病害附图(下)

病株矮缩、叶片浅绿

注意啦!马铃薯最全病害附图(下)

横剖可见维管束变褐

危害特征:病后病株稍矮缩,叶片浅绿或苍绿,下部叶片先萎蔫后全株下垂,开始早晚恢复,持续4~5天后,全株茎叶全部萎蔫死亡,但仍保持青绿色,叶片不凋落,叶脉变褐,茎出现褐色条纹,横剖可见维管束变褐,湿度大时,切面有菌液溢出。
块茎染病:发病轻的不明显,发病重的脐部呈灰褐色水浸状,切开薯块,维管束圈变褐,挤压时溢出白色粘液,但皮肉不从维管束处分离,严重时外皮龟裂,髓部溃烂如泥,别于枯萎病。
防治方法:

①与非茄科蔬菜轮作3年以上,最好与禾本科进行水旱轮作;选种抗性品种;采用高畦栽培,避免大水漫灌;选择健康种薯。

②发病初期,可采用下列杀菌剂进行防治:中生菌素;农用硫酸链霉素;叶枯唑;噻唑锌,三氯异氰尿酸或络氨铜灌根,每株灌药液0.3~0.5L,视病情隔5~7天灌1次。

16

马铃薯癌肿病

注意啦!马铃薯最全病害附图(下)

马铃薯癌肿病危害症状

危害特征:主要为害地下部。被害块茎或匍匐茎由于病菌刺激寄主细胞不断分裂,形成大大小小花菜头状的瘤,表皮常龟裂,癌肿组织前期呈黄白色,后期变黑褐色,松软,易腐烂并产生恶臭。病薯在窖藏期仍能继续扩展为害,甚者造成烂窖,病薯变黑,发出恶臭。
地上部,田间病株初期与健株无明显区别,后期病株较健株高,叶色浓绿,分枝多。重病田块部分病株的花、茎、叶均可被害而产生癌肿病变。
防治方法:

①严格检疫,防治扩散;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重病地不宜再种马铃薯,一般病地也应根据实际情况改种非茄科作物;加强栽培管理,做到勤中耕,施用净粪,增施磷钾肥,及时挖除病株集中烧毁,必要时病地进行土壤消毒。
②70%植株出苗至齐苗期,三唑酮乳油1500倍液浇灌;苗期、蕾期用20%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或25%嘧菌酯悬浮剂1000倍液,或50%烯酰吗啉800倍液喷雾。

17

马铃薯银腐病

注意啦!马铃薯最全病害附图(下)

马铃薯银腐病危害特征

危害特征:在马铃薯的生长期就已侵染,主要为害块茎。收获时在块茎上可见病斑,特别是潮湿时症状明显。
病斑主要分布在茎基部的块茎上,为表面呈不规则的褪色斑,苍白色至棕色,逐渐扩大,严重时皱缩,病斑覆盖块茎表面大部分面积,病斑下面的组织是健康的,后期开裂失水,对块茎外观影响很大。
防治方法:

①新薯入窖前将窖内清扫干净,并用硫磺粉熏蒸消毒;入窖时剔除病、伤、虫咬的块茎,并在阴凉通风处堆放3天左右,降低薯块的湿度,减少发病;窖内保持通风。

②在贮藏前用45%多菌灵处理块茎,也可在贮藏期间,用烟雾剂处理。

18

马铃薯白绢病

注意啦!马铃薯最全病害附图(下)

密生白色菌丝

注意啦!马铃薯最全病害附图(下)

棕褐色小菌核


危害特征:主要为害块茎。薯块上密生白色丝状菌丝,并有棕褐色圆形菜籽状小菌核,切开病薯皮下组织变褐。
防治方法:

①发病重的地块实行轮作;深耕土壤,把病菌翻到土壤下层,可减少发病;菌核形成前,拔除病株,病穴撒石灰消毒;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适当追施硫酸铵、硝酸钙发病少;加强田间肥水管理。
②发病初期,可采用下列药剂进行防治:甲基硫菌灵;三唑酮,或腐霉利等拌土撒施于茎基部,隔7~10天1次。或甲基立枯磷灌穴或淋施1~2次,隔15~20天1次。

19

马铃薯根腐线虫病

注意啦!马铃薯最全病害附图(下)

初期黑褐色小斑点

注意啦!马铃薯最全病害附图(下)

病斑扩展引起腐烂

危害特征:主要为害根部,严重的植株矮化,地上部黄化,薯块表面产生黑褐色小斑点或褐色溃疡斑,贮藏中病斑扩展后引起腐烂。
线虫为害产生的伤口,为病菌侵染提供了条件,因此线虫发生重的地块会加重枯萎病,黄萎病等土传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防治方法:

①实行轮作;严格选种,栽植无线虫种薯;收获后立即清除病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种植前每亩施干燥鸡粪150~500kg,有较高防治效果

②栽植前处理:用5%噻唑膦颗粒剂,或0.5%阿维菌素10-20倍液,或10.5%阿维•噻唑膦颗粒剂在开沟时沟距60厘米,沟深15厘米,把药撒匀后覆土。

20

马铃薯灰霉病

注意啦!马铃薯最全病害附图(下)

马铃薯灰霉病危害症状

危害特征:马铃薯灰霉病是一种马铃薯疾病,可侵染叶片、茎秆,有时为害块茎。病薯表皮皱缩,呈黄褐色半湿状腐烂,由伤口长出毛状密集的灰色霉层。

防治方法:

①严格挑选种薯,尽量减少伤口;保持窖内低温、通风透气。

②发病初期,可选用以下药剂进行防治:40%嘧霉胺悬浮剂600~1000倍液,或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8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马铃薯   病株   维管束   菌核   癌肿   块茎   植株   花叶   病害   叶片   褐色   湿度   土壤   附图   初期   症状   特征   美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