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事!马铃薯秧上结小薯,啥原因?

近日在内蒙、河北发现一桩奇事,本来马铃薯是地下结薯的作物,可在这些地方个别马铃薯秧上结出了马铃薯,凡是这种地上薯,地下产量极低。当地农民说,这种现象以前从来没有见到,所以,被农民称为奇事。很想了解这是怎么一回事?

实际,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奇事也就不奇了。这种在地上茎结薯的现象,是马铃薯在块茎形成时发生的一种生理障碍,也称“气生薯”。

造成“气生薯”的原因,主要是在植株生长旺盛时期,向下输送营养的茎组织因受到机械损伤或因感染病菌引起生理紊乱,使营养物质不能向地下块茎输送,养分无处积累,则在地上茎的叶腋间就会形成无食用价值的气生块茎。

另外,这种现象与植株旺长、气候条件,特别是高温、土壤板结和栽培密度也有一定的关系。

马铃薯植株的生长和块茎的形成及增长既相辅相成又相互矛盾。块茎形成前的茎叶营养生长时期是形成产量的基础。块茎形成后,在茎叶生长量未达到高峰之前,两者的生长速度都很快。茎叶生长量在盛花期达到高峰,而块茎仍在迅速增长,当茎叶停止生长后,块茎中的养分继续积累,产量继续增加,直至茎叶开始枯萎,薯块充分成熟。栽培技术既要满足块茎形成和膨大所需的最适条件,又要满足茎叶生长的需求。

在种植管理中要特别注意地上茎的长势状况,如果地上茎的长势弱,就会影响到光合作用,影响到块茎生长营养的供应量。如果地上茎生长过于旺盛,也会影响到块茎的生长,就是我们农户常说的“放秧子了”,会影响马铃薯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化,光合作用的消耗量大于营养物质的积累量,导致块茎不能正常生长,造成减产。还有旺盛茎叶多是细嫩组织,在田间作业时容易折断,因机械损伤,诱发病害,容易发生“气生薯”。

种植管理中我们经常会通过喷洒药剂控旺来调节地上茎的高矮,很多人掌握不好控旺的最佳时机,控旺的最佳时间是马铃薯地上部分刚封垄时,站在地头能看到个别花蕾已经开花。过早,地上部分的茎叶还没有达到高产所需的光合作用量,过晚起不到控旺的作用。

除保持马铃薯适当高度外,还应做到以下3点:

1、深耕:马铃薯块茎形成和发育需要深厚疏松的土壤。深耕可使土壤疏松,通透性好,提高土壤的蓄水、保肥能力,有利于根系的发育以及地下块茎的形成和发育。

2、培土:苗期及早培土,苗高15~20cm时进行第一次培土,促进块茎早形成;显蕾期进行第二培土,在植株开花期封垄前完成培土。培土要尽量高,给块茎生长发育和膨大创造疏松的土壤环境和较低的土壤温度,可减少“气生薯”并防止块茎外露变绿,影响商品性。

近日在内蒙、河北发现一桩奇事,本来马铃薯是地下结薯的作物,可在这些地方个别马铃薯秧上结出了马铃薯,凡是这种地上薯,地下产量极低。当地农民说,这种现象以前从来没有见到,所以,被农民称为奇事。很想了解这是怎么一回事?

实际,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奇事也就不奇了。这种在地上茎结薯的现象,是马铃薯在块茎形成时发生的一种生理障碍,也称“气生薯”。

造成“气生薯”的原因,主要是在植株生长旺盛时期,向下输送营养的茎组织因受到机械损伤或因感染病菌引起生理紊乱,使营养物质不能向地下块茎输送,养分无处积累,则在地上茎的叶腋间就会形成无食用价值的气生块茎。

另外,这种现象与植株旺长、气候条件,特别是高温、土壤板结和栽培密度也有一定的关系。

马铃薯植株的生长和块茎的形成及增长既相辅相成又相互矛盾。块茎形成前的茎叶营养生长时期是形成产量的基础。块茎形成后,在茎叶生长量未达到高峰之前,两者的生长速度都很快。茎叶生长量在盛花期达到高峰,而块茎仍在迅速增长,当茎叶停止生长后,块茎中的养分继续积累,产量继续增加,直至茎叶开始枯萎,薯块充分成熟。栽培技术既要满足块茎形成和膨大所需的最适条件,又要满足茎叶生长的需求。

在种植管理中要特别注意地上茎的长势状况,如果地上茎的长势弱,就会影响到光合作用,影响到块茎生长营养的供应量。如果地上茎生长过于旺盛,也会影响到块茎的生长,就是我们农户常说的“放秧子了”,会影响马铃薯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化,光合作用的消耗量大于营养物质的积累量,导致块茎不能正常生长,造成减产。还有旺盛茎叶多是细嫩组织,在田间作业时容易折断,因机械损伤,诱发病害,容易发生“气生薯”。

种植管理中我们经常会通过喷洒药剂控旺来调节地上茎的高矮,很多人掌握不好控旺的最佳时机,控旺的最佳时间是马铃薯地上部分刚封垄时,站在地头能看到个别花蕾已经开花。过早,地上部分的茎叶还没有达到高产所需的光合作用量,过晚起不到控旺的作用。

除保持马铃薯适当高度外,还应做到以下3点:

1、深耕:马铃薯块茎形成和发育需要深厚疏松的土壤。深耕可使土壤疏松,通透性好,提高土壤的蓄水、保肥能力,有利于根系的发育以及地下块茎的形成和发育。

2、培土:苗期及早培土,苗高15~20cm时进行第一次培土,促进块茎早形成;显蕾期进行第二培土,在植株开花期封垄前完成培土。培土要尽量高,给块茎生长发育和膨大创造疏松的土壤环境和较低的土壤温度,可减少“气生薯”并防止块茎外露变绿,影响商品性。

3、早期预防病害:马铃薯黑痣病能造成茎基部发生溃疡,导致维管束病变发生堵塞,使地上部出现枯萎形成“气生薯”。

生物防治:用以木霉菌和双核丝核菌为主的微生物菌剂提前进行防治,可减轻病害发生。

化学防治:于发病初期每亩用23%噻呋酰胺悬浮剂30克或40%氟啶胺.异菌脲悬浮剂50克,兑水40公斤进行叶面喷雾。

3、早期预防病害:马铃薯黑痣病能造成茎基部发生溃疡,导致维管束病变发生堵塞,使地上部出现枯萎形成“气生薯”。

生物防治:用以木霉菌和双核丝核菌为主的微生物菌剂提前进行防治,可减轻病害发生。

化学防治:于发病初期每亩用23%噻呋酰胺悬浮剂30克或40%氟啶胺.异菌脲悬浮剂50克,兑水40公斤进行叶面喷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奇事   马铃薯   地上茎   块茎   植株   光合作用   病害   长势   疏松   土壤   旺盛   生长   地下   营养   原因   发生   美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