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始的马尔代夫将建成史河湿地

1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建设项目名称

固始县史河湿地建设工程

项目代码

建设单位

联系人

陈主任

联系方式

13949169447

建设地点

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史河西侧现状滩涂上,起点位于史河七一大桥下游橡胶坝北侧约265米,终点位于武昌大闸。

地理坐标

115430.641秒,321113.553

建设项目

行业类别

114公园(含动物园、主题公园;不含城市公园、植物园、村庄公园);人工湖、人工湿地

用地(用海)面积(m2)/长度(km)

232841.2

建设性质

þ新建(迁建)

☐改建

☐扩建

☐技术改造

建设项目

申报情形

þ首次申报项目

☐不予批准后再次申报项目

☐超五年重新审核项目

☐重大变动重新报批项目

项目审批(核准/备案)部门(选填)

固始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文号(选填)

固发改[2021]18号

总投资(万元)

1728

环保投资(万元)

65

环保投资

占比(%)

3.76

施工工期

12个月

是否开工建设

þ否

☐是:

专项评价设置情况

设置“地表水”专项评价,项目为人工湿地建设项目,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生态影响类)》表1专项评价设置原则表,需要设置地表水评价专项。

1 建设内容

地理位置

固始县史河湿地建设工程选址位于信阳市固始县史河西侧现状滩涂上,起点位于史河七一大桥下游橡胶坝北侧约265米,终点位于武昌大闸,项目地理中心坐标115度43分0.641秒,32度11分13.553秒。本次工程选址位于史河,史河属于淮河主要支流。

项目组成及规模

1.1 项目概况

固始县蓼东污水处理厂位于王审知大道以东,滨河路以西,小史河进史河入口处北侧,收水范围为红苏路以东的区域范围。设计总规模4万m³/d,一期工程2007年6月投产,建设规模2万m³/d,采用二级Orbal氧化沟处理工艺,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二期工程2016年建成投入使用,扩建规模为2万m³/d,扩建后蓼东污水处理厂总规模达到4.0万m³/d。扩建工程污水处理工艺为改良型氧化沟工艺+混凝-沉淀-过滤工艺,设计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A标准,废水通过小史河排入史河。

为了响应《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5〕17号)、《河南省碧水工程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豫政〔2015〕86号)、《河南省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豫政〔2018〕30号)等文件要求,信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信阳市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中指出2020年度目标:2020年全市地表水质量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断面比例达到100%;消灭劣V类水体;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口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地下水质量考核点位水质级别保持稳定。确保完成省水质考核目标。中心城区全面消除黑臭水体。

通过进一步提高固始县蓼东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减少外排废水水质污染物浓度,减少史河水体污染压力,通过专用管道将固始县蓼东污水处理厂外排的中水引入本次工程建设的史河人工湿地,通过生物处理废水的方式减少蓼东污水处理厂外排中水中污染物浓度,进一步降低对史河河水的影响。目前,固始县蓼东污水处理厂总处理能力达到4万m³/d。本次工程的建设可进一步提高固始县蓼东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降低对史河地表水环境的影响,起到很好的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年本),本次工程属于“五十、社会事业与服务业”中“114公园(含动物园、主题公园;不含城市公园、植物园、村庄公园);人工湖、人工湿地”,本项目属于该名录中“不涉及环境敏感区的容积5万立方米及以上500万立方米以下的人工湖、人工湿地”,应当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

根据固始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关于印发固始县城市河流清洁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固政办〔2014〕125号),目前从蓼东污水处理厂外排中水已经有专门的管道至下游的拦水坝,该段工程不在本次工程评价范围内。

1.2 项目组成

1.2.1 项目建设概况

根据《固始县史河湿地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文稿及图集,本次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如下:

拟建项目占地面积约349.26亩,建设面积232610㎡,主要包括新建配水渠、围堰、拦水坝一座及水生植物种植。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土建部分和水生态部分,其中土建部分包括新建A、B型配水渠1090.5米(其中A型配水渠700m、B型配水渠390.5m),修建杉木桩沙袋围堰1340米,新建小史河拦水坝1座;水生态部分包括种植水生植物53175平方米(不含已有水生植物或待建构筑物面积179435平方米)。

表 2‑1 项目主体工程建设情况一览表

工程类别

建设内容

主要参数情况

主体

工程

配水渠

A型

A型渠长700m,每隔2m设置一处配水孔。

B型渠长390.5m,每隔0.3m设置一处配水孔。

暗渠断面1m×1m,钢筋砼结构。渠道水流由北向南引流。

配水渠临水侧有浆砌片石护坡延至河床,护坡基础埋深0.5m。

B型

杉木桩沙袋围堰

内侧河流

杉木桩直径20cm,长5m,每米设置5根,用耙钉、钢筋连接为整体。

外侧河流

距杉木桩1m范围内采用沙袋回填,沙袋采用土工生态种植袋。

辅助

工程

小史河拦水坝

拦水坝

坝身内侧边坡2:1、外侧边坡1:1,坝底采用15cm厚砂砾垫层。大坝采用水泥砂浆砌筑MU30浆砌片石。

公用工程

给水

来水有配水渠进入湿地,来水来自蓼东污水处理厂外排水。

排水

经过湿地处理后的废水通过排水口排出。

临时工程

临时土方

临时土方为河道河沙,采用随挖随堆,沿配水渠堆放。

环保工程

挺水植物

种植面积91975m2,主要为芦苇、黄菖蒲、千屈菜,规格:分栽、多年生、2个芽以上。

沉水植物

种植面积41470㎡,为金鱼藻,规格分割繁殖、多年生

1.2.2 拟建工程设计方案

本次工程主要有拦水坝工程、配水渠、杉木桩沙袋围堰三块工程组成,以上建成后对该区域进行种植水生植物,通过植物的吸收、降解等方式降低来水中污染物的浓度,以此降低对史河地表水体的影响。

根据固始县自然资源局“用地预审与选址受理审查意见告知书”结合实际调查,项目选址位于史河河堤内河滩上,占地未超出河堤外,不涉及新增建设用地,不予办理规划选址和用地预审手续,目前项目选址属于史河河滩,由于受季节性河水影响,该块区域属于“涨水为河、落水为滩”,本次工程情况见图 1,各分项工程建设情况见下文。

图 1 本次工程建设内容整体平面图

1.2.3 拦水坝设计方案

本项目新建拦水坝1座,主要作用于将史河水引流至下方配水渠内,结构采用浆砌片石拦水坝。拦水坝坝身内侧边坡比2:1,外侧1:1。拦水坝坝身采用M10水泥砂浆砌筑MU30浆砌片石。坝底采用15cm厚砂砾垫层。蓄水池池底采用30cm厚MU30浆砌片石护砌池底。

图 2 本次工程拦水坝位置

图 3 挡水坝的剖面设计图

1.2.4 配水渠设计方案

根据设计史河湿地配水渠全部采用暗渠,新建A型配水渠700米;新B型配水渠390.5米,暗渠断面1m×1m,A型配水渠每间隔2米设置一处配孔,B型配水渠每间隔0.3米设置一处配水孔。以上配水渠配水孔尺寸为10cm×20cm,结构采用钢筋混凝暗渠,A型配水渠和B型配水渠分布图见图 4。

图 4 本次工程A-B配水渠分布图及类型

根据设计蓼东污水处理厂出水通过拦水坝处引入A型配水渠,经过配水渠进入B型排水渠,进水口渠底高度18.6m,B型配水渠末端标高17.509m,来水可在A-B配水渠无动力流动进入人工湿地,配水渠渠道井墙采用MU10烧结普通砖,暗渠顶板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盖板,渠道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基础,配水渠表无附属构筑物。

图 5 配水渠整体设计剖面图(正视图)

配水渠渠底采用C20混凝土铺底,铺设宽度2.07m厚度10cm;然后铺设宽度2.05m宽厚度17cm厚标号C30混凝土。具体工程剖面图见图 6。

图 6 A、B型配水渠剖面图

1.2.5 杉木桩沙袋围堰设计方案

本次设计修建杉木桩沙袋围堰1340米,设计围堰地基承载力不低于120KPa。杉木桩直径尺寸为20cm,长5米。每米设置5根。杉木桩连接采用相钉、钢筋连接为整体,杉木桩纵向连接采用中12钢筋在距离顶部80cm处对拉加固,每50厘米设置一个。杉木桩横向连接采用耙钉加固,内外均设置。沙袋采用土工生态种植袋,回填河沙距杉木桩一米范围采用土工生态袋回填。

图 7 杉木桩沙袋围堰铺设分布图

本次杉木桩围堰从高度上分为两种(人为分类,非工程设计分类),一种为图 7所示的高档水围堰、一类为平溢流围堰。其中高档水围堰剖面图见图 8,高档水围堰分布在湿地东侧,围堰标高18.6m,高于史河常年水位标高16.6m,目的阻挡史河水进入湿地内。平溢流围堰设计标高和湿地内标高一致,经过湿地处理后的废水通过杉木桩沙袋围堰直接溢流排出湿地。

图 8 本次工程杉木桩沙袋围堰断面剖面图

1.2.6 水生态工程设计

本项目种植水生植物共计53175平方米(不含已有水生植物或待建构筑物面积179435平方米)。根据水生植物特点及湿地水深情况,本次设计种植挺水植物种类为:芦苇、黄菖蒲、千屈菜,沉水植物种植种类为:金鱼藻,本次工程水生植物种植范围分布图见图 9,种植数量及面积情况见表 2‑2。

图 9 本次工程水生态绿化种植分布图

表 2‑2 本次工程水生态植物种植情况汇总表

序号

名称

规格

单位

数量

备注

1

芦苇

分栽、多年生

71060

16丛/㎡,水深0.3-0.8m

2

黄菖蒲

分栽、多年生、2个芽以上

7860

16丛/㎡,水深0.3-0.7m

3

千屈菜

分栽、多年生、2个芽以上

13055

16丛/㎡,水深0.3-0.4m

4

金鱼藻

沉水植物、分割繁殖、多年生

41470

16丛/㎡,水深1-2m

表 2‑3 本项目工程量统计一览表

序号

建筑物、构筑物名称

单位

工程量

土建部分

1

配水渠

1.1

砌筑方沟

1090.5

1.2

回填方(河沙)

立方米

8800

2

拦水坝

2.1

浆砌块料

立方米

420

2.2

挖方及垫层

立方米

110

3

围堰

3.1

杉木桩沙袋

立方米

26800

3.2

回填方

立方米

12450

水生态部分(种植水生植物)

平方米

53175

1.3 人工湿地设计相符性分析

1.3.1 人工湿地进水情况说明

根据项目可研设计报告、固始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固始县城市河流清洁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固政办〔2014〕125号)文件及与项目周边配套工程建设情况可知,目前蓼东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能够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要求,从蓼东污水处理厂外排的废水已经建设了专用排水管道,该管道从蓼东污水处理厂至项目拦水坝,因此可以保证本次人工湿地来水水质和水量的稳定,确保本次工程设计的人工湿地能够安全有效的处理蓼东污水处理厂的外排废水。

1.3.2 湿地处理规模合理性分析

根据《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05-2010)规范要求,人工湿地水深0.3~0.5m,但由于该项目设计有深水和浅水区,根据设计最深水深0.9m,湿地最大池容186340m³,根据调查蓼东污水处理厂外排污水通过管网直接进入项目人工湿地,蓼东污水处理厂设计总处理废水量为40000m³/d,日排水量为40000m³/d,根据核算湿地水力停留时间为4.6d,满足技术规范设计的4~8d的要求,因此湿地设计最大池容满足要求。

1.3.3 进水水质合理性分析

蓼东污水处理厂经过两期工程后,根据蓼东污水处理厂2021年5月份全月废水总排口逐日监测结果(见附件 6),外排废水水质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要求,由于从蓼东污水处理厂至本次工程人工湿地已铺设专门的管道,因此可以保证蓼东污水处理厂的出水全部进入该人工湿地,能够保证来水的水质和水量。本次评价人工湿地的进水水质按照污水处理厂的外排废水水质为准,根据《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05-2010)表1表面流人工湿地进水水质要求,项目设计的进水水质满足湿地设计规范要求。人工湿地进出水水质标准见表 2‑4。

表 2‑4 本次工程湿地进出水水质 单位mg/L

水质指标

COD

BOD5

NH3-N

SS

TP

蓼东污水处理厂外排废水水质

11.1

——

0.98

——

0.25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

50

10

5

10

0.5

本次人工湿地进水水质指标按照该标准执行

≤20

≤10

≤1

≤10

≤0.25

表面流人工湿地——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05-2010)要求

≤125

≤50

≤10

≤100

≤3

进水满足规范要求对比

满足该规范的进水水质要求

1.3.4 湿地排水指标

根据《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技术指南》(环办水体函[2021]173号)文件要求,人工湿地出水水质原则上应达到水体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的要求,因此本次评价根据史河地表水质量要求、当地环境管理要求及项目可研设计,本次工程湿地外排废水水质排放标准数值上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数值要求,具体执行标准见表 2‑5。

表 2‑5 本次工程人工湿地出水水质确定情况

出水水质控制因子

CODCr

BOD5

NH3-N

SS

TP

湿地出水水质要求

20

4

1

5

0.2

说明:污水控制因子按照《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05-2010)表1给出的因子进行控制,本次标准污水排放标准数值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的数值进行控制,由于悬浮物(SS)没有对应的标准,本次评价根据该规范给出的去除效率(本次评价取效率为50%)确定。

1.3.5 本次湿地污水净化工艺效率取值合理性分析

根据项目工程设计可行性研究报告及相关图集,对比《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05-2010),本次工程人工湿地属于“表面流人工湿地”,人工湿地系统进水水质要求及去除效率按照该规范执行,具体见表 2‑6。

表 2‑6 本次工程人工湿地处理效率取值

表面流人工湿地

CODCr

BOD5

SS

NH3-N

TP

进水水质要求

≤125

≤50

≤100

≤10

≤3

污染物处理效率

50~60

40~70

50~60

20~50

35~70

本次工程处理效率取值

55%

60%

50%

50%

60%

1.3.6 废水处理效果分析

外排废水经过本人工湿地处理后的外排出水水质见表 2‑7。

表 2‑7 废水经过处理后外排水质一览表 单位mg/L

表面流人工湿地

CODCr

BOD5

SS

NH3-N

TP

进水水质要求

20

10

10

1

0.25

本次工程处理效率取值

55%

60%

50%

50%

60%

湿地外排废水水质

9

4

5

0.5

0.1

出水控制标准

20

4

5

1

0.2

根据以上结果显示,本次工程建设人工湿地废水处理效率按照《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05-2010)取值要求,廖东污水处理厂外排废水经人工湿地处理后的外排废水水质满足设定的排放标准,人工湿地废水处理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1.3.7 人工湿地设计参数合理性分析

本次工程来水为城市污水经过深度处理后的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要求,污水处理厂出水直接排入本次拟建人工湿地内进行进一步处理,以提高污水出水标准,降低对史河的水生态影响。根据《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05-2010)文件给出的设计参数:人工湿地面积应按照五日生化需氧量表面有机负荷确定,同时应满足水力负荷的要求,同时表面流人工湿地几何尺寸的设计应满足相关要求,根据本次工程设计结合该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对比,确定本次工程的设计是否满足该规范的要求,依此判断项目建成后的处理效率是否满足该规范的要求,具体对比见表 2‑8。

表 2‑8 本次工程设计指标与规范对比一览表

人工湿地类型

BOD5负荷/[kg/(hm2.d)]

水力负荷/[m³/(㎡·d)]

水力停留时间/d

长宽比

湿地水深

水力坡度

表面流人工湿地

15~50

<0.1

4~8

3:1~5:1

0.3-0.5m

<0.5%

本次工程设计

22

0.08

4.6

3.9:1

0.3~0.5

0.3%

是否满足要去

本次工程设计参数满足规范要求

根据以上对比,本次工程的设计满足《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05-2010)文件的要求。

因此根据以上分析,项目从设计处理能力,水力停留时间,污染处理负荷、湿地尺寸等均能够满足《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05-2010)文件,能够保证项目废水处理要求。

1.4 项目建设与《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技术指南》(环办水体函〔2021〕173 号)相符性分析

根据生态环境部2021年4月14日发布的《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技术指南》(环办水体函〔2021〕173号),指导相关单位参照使用,根据该项目的设计情况和该指南进行对比,依此判断项目的建设是否满足该指南的要求。

表 2‑9 项目建设与《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技术指南》相符性分析

序号

对比

类容

《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技术指南》技术要求

本次工程设计情况

相符性

1

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达标排放的污水处理厂出水、微污染河水、农田退水及类似性质的低污染水的人工湿地水质净化过程,可作为人工湿地水质净化设计、施工与验收和运行维护的技术依据。

本次人工湿地来水为蓼东污水处理厂的外排废水,污水处理厂出水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A标准,满足技术指南适用范围。

相符

2

术语定义

湿地分类

人工湿地按照填料和水的位置关系,分为表面流人工湿地和潜流人工湿地,潜流人工湿地按照水流方向,分为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和垂直潜流人工湿地。

本项目为表面流人工湿地

相符

3

低污染水

指达标排放的污水处理厂出水、微污染河水、农田退水等类似性质的水。

湿地来水属于污水处理厂出水,属于低污染水

相符

4

进出水水质

进水水质

当处理对象为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出水时,进水应达到当地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当处理对象为河湖水、农田退水时,进水应优于当地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湿地进水水质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A标准,满足技术指南的进水水质要求。

相符

5

出水水质

人工湿地出水水质原则上应达到受纳水体水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要求。当有再生水回用需求时,出水水质需满足再生水回用用途要求。

本次人工湿地建设进一步去除废水中污染物浓度,设计的污水处理效率满足《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05-2010)要求,出水指标满足受纳水体水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要求。

相符

6

设计水量

当处理对象为污水处理厂出水时,设计水量需与污水处理厂出水量相匹配;当处理对象为河湖水、农田退水时,设计水量应考虑受纳水体水质改善需求、可利用土地面积、湿地耐冲击负荷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

项目设计处理能力为4万m³/d,蓼东污水处理厂的排放量为4万m³/d,设计水量需与污水处理厂出水量相匹配

相符

7

场址及平面布置

场址选择

场址选择应因地制宜,优先选择坑塘、洼地和荒地等便于利用的土地。场址选择需妥善考虑地形、高程等因素,便于湿地进水及处理后的出水排放或回用。场址选择应符合《防洪标准》GB50201及相关防洪排涝的规定,不宜布置在洪水淹没区。

项目因地制宜,利用史河荒滩,完全利用污水自流的方式,便于湿地运行,并且建设单位已委托三门峡市水利勘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编制《固始县史河湿地建设工程洪水影响评价报告》并通过评审,项目的建设不会对史河防洪造成明显不利影响。

相符

8

总体布设

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总体布置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有利条件,工艺流程紧凑、合理,满足土建施工、设备安装、湿地维护和日常管理等要求,满足水质改善目标。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应符合排水通畅、能耗较低和土方平衡的要求。系统内水流应尽量采用重力流,当需要提升时,宜一次提升。

项目整体设计呈南北走向,蓼东污水处理厂排水通过配水渠引入人工湿地上游吗,通过自流的方式进入人工湿地。湿地整体设置合理,通过水重力作用进行处理,减少动力消耗。

相符

9

工艺设计

工艺选择

在污水处理厂等重点排污单位出水口下游,宜选择潜流人工湿地或潜流表流结合型人工湿地,用地紧张时选择潜流人工湿地;在河流支流入干流处、河流入湖(库)口、重点湖(库)滨带、河道两侧的河滩地等,宜选择表面流人工湿地,但用地紧张或河湖水质较差且水生态环境目标要求较高时可考虑建设潜流人工湿地;

项目选址位于史河现有荒滩上,根据规范优先推荐表面流人工湿地。

相符

10

工艺尺寸

表面流人工湿地几何尺寸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单个处理单元面积不宜大于3000㎡,由天然湖泊、河流和坑塘等水系改造而成的表面流人工湿地可根据实际地形,在避免出现死水区的前提下,因地制宜设计处理单元面积及形状;
2)长宽比宜大于3:1;
3)水深应与水生植物配植相匹配,一般为0.3m~2.0m,平均水深不宜超过0.6m,超高应大于风浪爬高,且宜大于0.5m。
表面流人工湿地宜分区设置,一般分为进水区、处理区和出水区。处理区需设置一定比例的深水区,深水区水深宜为1.5m-2.0m,一般控制在30%以内。对形状不规则的人工湿地,应设置防止短流、滞留的导流设施,保证水力分配均匀。

根据上文2.3章人工湿地设计参数合理性分析,项目设计指标满足该规范推荐的尺寸设计。

相符

11

湿地植物选择与种植

a)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1)宜选择适应当地自然条件、收割与管理容易、经济价值高、景观效果好的本土植物;
2)宜选择成活率高、耐污能力强、根系发达、茎叶茂密、输氧能力强和水质净化效果好等综合特性良好的水生植物;
3)宜选择抗冻、耐盐、耐热及抗病虫害等较强抗逆性的水生植物;
4)禁止选择水葫芦、空心莲子草、大米草、互花米草等外来入侵物种。
b)人工湿地可选择一种或多种植物作为优势种搭配栽种,增加植物的多样性和景观效果。根据湿地水深合理配植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并根据季节合理配植不同生长期的水生植物;
c)应根据人工湿地类型、水深、区域划分选择植物种类挺水植物宜为9株/㎡~25株/㎡,浮水植物宜为1株/5㎡~9株/㎡,沉水植物宜为16株/㎡~36株/㎡。

本次人工湿地采用当地常见的水生植物,成活率高、耐污能力强根系发达、抗寒耐冻。选择挺水植物种类为:芦苇、黄菖蒲、千屈菜,沉水植物种植种类为:金鱼藻,水生植物株距满足该指南要求。

相符

12

二次污染控制措施

湿地系统应根据淤泥积存情况、运行要求及对环境的影响等定期清淤排泥。根据进水水质及工艺设计,对于可能散发恶臭并对周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的工艺环节,应采取相应措施除臭。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的出水作为再生水利用时,应符合《城镇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 50335中的有关规定。应采取隔声、消声、绿化等措施降低噪声,厂界噪声应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 中的有关规定。

项目设计定期对湿地进行维护,湿地采用表面流人工湿地工艺,废水处理过程汇总恶臭废气对环境影响较小,湿地处理后的废水排入史河,并且项目来水采用自流方式,整体运行无高噪声设备,对厂界及周边无噪声影响。

相符

根据对比,从使用范围、湿地分类、进出水水质、厂址及平面布置、工艺设计等方面与《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技术指南》(环办水体函〔2021〕173 号)相符。同时本次评价提出建设单位在后期运行过程中应按照该指南第四章“运行维护”进行日常维护,确保湿地能能够长期稳定运行。从整体上看项目的建设满足该指南的要求,项目的建设将提高蓼东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项目土地使用情况

本次工程选址位于史河现有河滩,根据固始县自然资源局《用地预审与选址受理审查意见告知书》(固自然资预告[2021]1号)(见附件 3),项目建设选址位于史河河道内侧,选址不超出河堤外,不涉及新增建设用地。项目物料运输依靠周边道路和滨河公路,不新建施工临时便道,不新增取弃土场。

工期安排

项目整个工期1年,其中前期手续准备2个月,施工工期4个月,水生植物种植养护期4个月,竣工验收结尾1个月。

生态环境现状

项目选址位于史河河滩,史河为河流淮河南岸Ⅰ级支流,史河干流,起于金寨县,流经霍邱县和河南省固始县,至三河尖入淮河。史河河滩受季节性河水影响较大,造成河滩反复冲刷变化,并且处于城区附近,人类干预历史较长、强度大等原因,史河河滩,河滩无明显优势植被,不存在珍稀植被物种等。工程选址区域属于史河橡胶坝下游,河流水生浮游生物较少,加上河水冲刷,区域无鱼类三场,根据资料收集评价区域无珍稀鱼种和经济鱼养殖区等,整体来看,项目工程选址位置生态环境现状一般,不存在属于应特别关注的生态敏感区、鱼类养殖区等重点关注对象。

本次工程选址固始县史河西侧现状滩涂上,起点位于史河七一大桥下游橡胶坝北侧约265米,终点位于武昌大闸。本次人工湿地选址有小史河入史河上下游,根据地理卫星图,该入史河排放口上游为河滩,方便项目建设,下游为河流无滩且有在建跨河大桥,因此不适合项目建设,根据工程设计需要项目选址位于小史河入史河口上游处,因此本项目选址明确合理。

固始的马尔代夫将建成史河湿地

固始的马尔代夫将建成史河湿地

固始的马尔代夫将建成史河湿地

固始的马尔代夫将建成史河湿地

固始的马尔代夫将建成史河湿地

固始的马尔代夫将建成史河湿地

固始的马尔代夫将建成史河湿地

固始的马尔代夫将建成史河湿地

固始的马尔代夫将建成史河湿地

固始的马尔代夫将建成史河湿地

固始的马尔代夫将建成史河湿地

固始的马尔代夫将建成史河湿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固始县   湿地   固始   马尔代夫   围堰   水生植物   水渠   沙袋   杉木   水深   污染物   废水   污水处理   水质   植物   美食   项目   工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