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依依,离别之苦,古诗词中以柳惜别的名场面

古人送别,常折柳相赠。大致因为柳树的“柳”和“留”谐音,古诗词中常用柳树的意向来表达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其中不乏经典之作和名场面。

一、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写柳的诗词中,我最喜欢“杨柳岸,晓风残月”,出自柳永的《雨霖铃》。柳永是著名的宋代词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词风悲凉,雅俗共赏。

原文如下: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杨柳依依,离别之苦,古诗词中以柳惜别的名场面

雨霖铃

这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词,恋人执手,泪眼凝噎。“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说不知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在杨柳岸边,独自面对凄冷的晨风和空中的残月了。杨柳岸,晓风,残月,仅七个字就将恋人离别的凄苦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有离别,就有思念。“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写的就是闺中少妇思念丈夫之情。该诗句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闺怨》,是一首著名的七言绝句。王昌龄以七绝诗尤为出色,人称“七绝圣手”。

原文如下: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杨柳依依,离别之苦,古诗词中以柳惜别的名场面

闺怨

这首诗的大意是说这名闺中少妇本来天真烂漫,不知愁为何物,在明媚的春日里着装打扮,登上高楼。忽然看到陌头的杨柳青青、春色正浓,惆怅与思念之情涌上心头,她后悔当初不该让丈夫从军边塞,建功立业。这首诗笔法细腻、含蓄,寥寥数字,勾勒出一个本来无忧、触景生情、心生幽怨的闺中少妇形象,刻画了这名贵族少妇赏春时的心理变化过程。

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离别也不一定是爱人之间的离别。“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就书写了戍边士兵的思乡之情,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其中一首。

原文如下: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杨柳依依,离别之苦,古诗词中以柳惜别的名场面

凉州词

这首诗是讲诗人初到凉州之时,面对边城的辽阔景象,有感而发:黄河远远望去好像奔流在白云之间,一座孤城矗立在高山峻岭之间。羌笛何必要吹出《折杨柳》这般哀怨的曲子,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

在黄河、白云、孤城这样苍凉的环境下,戍边的将士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子又恰好是《折杨柳》,这不禁勾起了戍边士兵们的思乡之情。有乡愁、有抱怨、但更有责任,整首诗苍凉慷慨,悲而不忿,非但不颓废,反倒有几分豁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玉门关   羌笛   黄河   晓风残月   夫婿   杨柳依依   古诗词   残月   今宵   柳树   泪眼   苍凉   杨柳   春风   原文   少妇   场面   思念   美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