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做的菜,我愿意吃一辈子

今天是母亲节

在这里先祝全天下的妈妈节日快乐!

❤️

想妈妈的时候,总是不由自主得想起妈妈做的菜。尤其离开家后,过去天天都能吃到、甚至偶有腻味的饭菜,如今却成了最想念的味道。

在今天这个特殊日子里,我们和大家一起聊聊妈妈们的拿手菜。在台台发出故事征集后,收到了不少粉丝留言投稿,还有些不按套路出牌,既有不会做饭的妈妈,也有沉迷奇葩料理的妈妈,比如这道迷幻的“红葱炒小葱炒香菜梗”

她做的菜,我愿意吃一辈子

她做的菜,我愿意吃一辈子

她做的菜,我愿意吃一辈子

也有远离厨房的妈妈

她做的菜,我愿意吃一辈子

有的妈妈虽然已经离开了,但幸福的回忆却一直都在❤️

她做的菜,我愿意吃一辈子

不过更多的还是这种“我妈做菜最好吃、我妈做菜天下第一”的爱的画风

她做的菜,我愿意吃一辈子

她做的菜,我愿意吃一辈子

看完大家的故事,台台发现台粉的妈妈们真的很厉害,有的妈妈充满了精致巧思,有的妈妈拥有“点石成金”的魔力,有的妈妈天马行空,做菜路子非常野。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下一下来自天南海北的妈妈们的拿手菜。

她做的菜,我愿意吃一辈子


母亲的私房菜,汽锅云翅

@林可 上海人


她做的菜,我愿意吃一辈子


我是80年生人,从小生长在上海的弄堂里。父亲是教师,母亲是普通工人。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物资还不算很充裕,大部分家庭还是会在家中宴客。我父亲性情疏旷,经常邀请朋友来家里吃喝聊天,又君子远疱厨,于是母亲常在厨房中忙碌,这对我热爱厨艺有特别大的影响。

母亲常说她手笨,可是我觉得她的心思特别巧。她喜欢自创各种小食,我最喜欢吃母亲做的什锦水果乳羮、香蕉煎小饼、贝柱炸牙签串儿和白馒头煎蛋吐司,吐司有甜咸两种,甜口的加了绵白糖,咸口的加了小葱,一口咬下去喷香。不过最让来访的客人们赞叹不已的是一道汽锅云翅,色味俱全,心思比功夫更深。

这道菜最难的地方是把鸡中翅里两根骨头完整地剔出来而且一点儿也不能破坏鸡翅。母亲告诉我,要把鸡骨上连着的小筋一根根剪断再用巧劲抽取,千万要小心伤到手。我记起来有一次母亲剔骨时猛得一下细骨插进了指甲里,血流如注,想想都觉得疼。

她做的菜,我愿意吃一辈子

鸡翅去骨后用花雕细盐腌制片刻,同时把云腿、冬笋切成和鸡骨相近的细条,每只抽骨的小翅中插一根火腿条、一根笋条,正好插在原来两根骨处。多余的笋条垫在汽锅下面,然后码上云腿酿翅,再盖上香菇和葱节。深锅放水煮开,上汽锅蒸40分钟。鸡翅被蒸气焖熟的过程中,火腿和笋子的鲜味都入到肉里,打开锅盖,鲜香扑鼻。

她做的菜,我愿意吃一辈子

在今天,物资和生活水平如此丰馈的时代,鸡翅算不上什么特别珍贵的食材,也鲜少有人花这样的心思去料理它。然而在那个年代,这实在可算是值得一提的家庭私房菜了。

她做的菜,我愿意吃一辈子

在妈妈的腊肠面前,我毫无存在感

@OO 重庆人

我妈妈是一名人民教师,为人乐观开朗,一本正经的时候她是我心中的“李女士”,但有时也挺孩子气,遇到好玩的新鲜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心,这时候她是我的“妈三岁”。

李女士的拿手菜,其实挺多的,但腊肠必须拥有姓名。身边的很多朋友都吃过妈妈做的腊肠,以至于我每次从老家回到上海,朋友最关心的是妈妈今年的腊肠还有吗?在妈妈的腊肠面前,我总是毫无存在感。

她做的菜,我愿意吃一辈子

作为一位美食博主,妈妈的腊肠也常常给我很多灵感,在腊肠的基础上我也尝试过很多创意料理,比如腊肠焖饭、南瓜蒸腊肠的早餐搭配。

她做的菜,我愿意吃一辈子

李女士还有两年就退休了,按我家话说,李女士的青春刚刚开始啊。年年有今日,我还是想说我爱李女士,我爱妈三岁,我爱我的妈妈,祝所有母亲节日快乐!

她做的菜,我愿意吃一辈子

妈妈寄的卤猪蹄最暖心

@土土 浙江人

我最喜欢我妈妈的一道菜是,卤猪蹄。这也是我妈会做的最复杂的一道菜,也是她最自信的一道。因为做了一次,发现我很喜欢吃,之后她就经常做

她做的菜,我愿意吃一辈子

后来我到外地读书、上班,也会做很多,然后专门跑去熟食店,让店员弄成真空包装寄给我。放在冷冻层,想吃的时候就拿出来热一下,非常温暖。

她做的菜,我愿意吃一辈子

妈妈的下饭菜,湖南农家一碗香

@静怡 湖南人

湖南菜很下饭,特别是这道农家一碗香。

她做的菜,我愿意吃一辈子

每家人的做法都不一样,我妈妈有一荤一素两个版本,素的是用荷包蛋搭配二荆条、香干和胡葱,有了胡葱,这道菜更加香气十足和下饭,通常饭馆做的都是加五花肉和二荆条,我姐姐喜欢吃肉,她在家时,妈妈就会加入五花肉。现在我自己住,也常会做这道菜。

她做的菜,我愿意吃一辈子

在美国的新疆人,最想妈妈的拉条子

@MoMo 新疆人

因为平时家里都是爸爸做饭的缘故,印象里只有我爸出差不在家的空隙,我妈才会给我露一小手,用各种有心思的素菜俘获我。比如清新利落的青椒炒芹菜,比如把葫芦瓜先分成三份,每一片都是小扇子的素炒葫芦瓜,再比如醋香浓郁的醋溜土豆丝。

有一道他俩配合的绝佳的菜,就是作为一个新疆家庭必备的“拉条子”。

她做的菜,我愿意吃一辈子

我爸和面炒菜,我妈拉面煮面。有次我坐了两天硬卧从上海回家,打我进门我妈就开始拉面,等我放下行李洗完手,就吃上了一口热乎劲道的拉条子,疲惫瞬间退散。

她做的菜,我愿意吃一辈子

我现在在纽约读动画,因为疫情的原因居家隔离中,暑假大概率也不能回家了。上周用库存最足的胡萝卜、皮芽子和牛肉做了一次我妈去年亲自传授的新疆手抓饭,配上从华人超市买来的榨菜丝,一口就回家了。

她做的菜,我愿意吃一辈子

我妈做饭,基本属于一门玄学

@大何 贵州人

虽然我觉得我妈做菜还挺好吃的,但说实话看到“最喜欢/最想念妈妈的哪道菜”这一题,我脑海中并没有检索出任何答案来……

因为这位具有罗曼蒂克属性的女士在她的饮食事业中毕生都在追求“创新”,从不走寻常路经常爱搞些发明创造企图为大家的生活增添情趣以至于水平忽上忽下时高时低发挥极不稳定,基本也是属于一门玄学,得看天意得靠天时地利人和。所以我老妈的饭菜总能给我带来惊喜,每顿饭开饭前都在猜测有种赌博的快感。

她做的菜,我愿意吃一辈子

大何妈妈的杂烩

从上大学后就常年独自在外了很少再吃到妈妈做的饭菜,如果说现在给我一个机会跟她点菜的话那我就点个大杂烩吧,这是一道没有正式菜名的菜,至于杂烩要烩什么也照旧依着我妈的心情来,或许是冰箱里昨天没吃完剩下的食材或许是早上出门闲逛新买的菜,简单方便快捷没有过多的调味但搭配丰富营养均衡还很下饭(吹上天

她做的菜,我愿意吃一辈子

我家的“猪食”,土豆炖茄子

@小峰 东北人

小时候在东北,冬天食材特别有限,最常吃的就是白菜、土豆、茄子。在那个物资匮乏的五十年代,有一道我们小时候的最爱——土豆炖茄子,在我家还有个特别好玩儿的名字“猪食”。“猪食”是从太奶奶开始就传承下来的一道婆媳间的美食。与大众眼中的土豆炖茄子不太一样,我们家的这道菜,里面放入了两个精髓:猪骨汤跟猪油渣

她做的菜,我愿意吃一辈子

村里办喜事的时候都会杀猪,老妈去蹭个热度,多少整点猪骨头跟油渣肉回来,两样加在一起,估摸着也只有半斤不到的样子。奶奶把油渣肉清洗一下,放入热出烟的锅里面,就听见“呲啦~呲啦~”,随着油渣肉的滑动,锅底有了油亮亮的玩意儿。紧接着,奶奶把炸出来的油渣放到旁边。锅底留一点油,开始做骨头汤。汤熬好后,装一碗最上面的汤放在灶台旁,把削好的土豆跟处理好的茄子,放入锅中翻炒,期间还要用铲子不停的捣碎,翻拌,同时还要分次往里面加骨头汤,直到汤汁被完全吸收。然后放入油渣,再翻炒调味。关火拿锅盖闷一下,再次打开的时候,肉香四溢。要趁热,把剩下的半碗汤汁,倒进锅里,顺时针搅拌一下。一份带着浓浓肉香的土豆炖茄子就做好了。那个时候,有这一道菜,我们堂兄弟姐妹7个人,都能吃两三碗饭。

后来,奶奶老了,烧不动了。就变成老妈烧饭,同样的手法,同样的食材,唯一不同的是老妈会在里面放点青辣椒。同时还会把茄子皮一个个的给我们挑出来。本来有点塞牙的“猪食”,被老妈整得顺口多了。因为这道菜几乎看不到土豆跟茄子,全都和成了泥,所以我们总是喜欢亲切地叫他“猪食”。

她做的菜,我愿意吃一辈子

吃妈妈做的焖面时,我有两个胃

@小羊 陕西人

虽然跟着美食台学会了不少菜,但我妈依旧因为担心我在外面吃不好,千里迢迢从老家跑来上海待了半个月,让我过上了回家就能吃到饭的幸福日子

我妈是个典型的家常菜选手,虽然我家的餐桌上没有什么华丽硬菜,但她总能把寻常食材做得很好吃,其中,百吃不厌的非豆角焖面莫属,我家直接省略焖字,就叫做豆角面。豆角面做法很简单,像炒菜一样炒豆角、五花肉,调味好加上水,再放上鲜面条焖就好了。

她做的菜,我愿意吃一辈子

豆角面其实是我们北方家庭的必备节目,我妈、我姥、我奶每个人做豆角面都有自己的偏好。我奶奶喜欢用豆角和土豆一起焖,土豆焖到绵软得接近烂掉,给面条增加了一点沙沙的口感,还会专门调制一个酸辣的醋蒜蘸水;我姥姥喜欢用宽宽的扁面条焖,还会放些五花肉,面条香又油润。我的做法和我妈妈的类似,都用韭叶宽的面条。但又融合了些老人家的方式,有时候也会加些土豆(但我很少和肉一起焖)吃到一半还会弄点蘸水。

她做的菜,我愿意吃一辈子

后来独自在上海生活,有时候我也会做些豆角面,做法简单、食材易得,有时候做一锅可以连着吃两三顿,庆幸楼下有鲜面条卖,一吃到豆角面,就找到家的感觉了。

对游子来说,妈妈的味道太宝贵

@后后

上次吃的妈妈做的饭,是春节假期结束时,准备复工去的早饭。经典套餐“馍馍+凉菜+饮品”。妈妈还特意新蒸了8个馒头让我带上,路上饿了能吃,就算复工被隔离也不会饿到。我是一名游子,常年在外吃饭,妈妈的味道对我而言太过宝贵,每次回家先整3碗臊子面,平常家里不是在整馒头就是在烤核桃饼,要么酸菜截截、臊子麻食,这些味道令我朝思暮想。有次妈妈来工作的地方看我,给我留下一罐炒好的臊子,我买了面条和菜,加入臊子的时候,远行的游子终于吃到了妈妈的味道。

她做的菜,我愿意吃一辈子

最爱一碗妈妈煲的汤

@小林 厦门人

上一次吃到妈妈做的菜是五一回家的时候喝到妈妈煮的第一碗鸭汤。

她做的菜,我愿意吃一辈子

最喜欢的也是这一口浓厚的鸭汤,鸭子也是妈妈在工作之后的时间去喂养的,所以对于不轻易表达情感的家庭来说,所有的爱意都在这碗汤里了。

她做的菜,我愿意吃一辈子

@不二家姑娘

妈妈亲手灌注的辣肠,最适合煮豆焖饭,油香油香的。还有妈妈的臭豆腐茼蒿,也是独特的吃法,妈妈做的酱菜是天下之最,秒杀外面所有的,因为是独一无二的!

她做的菜,我愿意吃一辈子

她做的菜,我愿意吃一辈子

@瀟湘箴兒

麻麻今年61岁,退休前是一名公务员,以前工作忙没时间做饭,厨艺堪忧,退休后跟着美食台等自学美食制作,极大的丰富了晚年生活,她的美食方针是——营养丰富,好吃好看

她做的菜,我愿意吃一辈子

她做的菜,我愿意吃一辈子

她做的菜,我愿意吃一辈子

还有不少粉丝投稿了奶奶和外婆的菜,她们的菜也是我们和妈妈们共同拥有的珍贵味道。

她做的菜,我愿意吃一辈子

外婆下厨,我都能吃下三大碗饭

@Siyupro 湖北人

我们这一辈六个兄弟姐妹全是外婆一手带大,她做菜是家里最好吃的。年少的记忆里,只要外婆下厨,我都能吃下三大碗饭,吃到最后往往都是将菜汤拌饭一扫而光。外婆每次还要问一句,吃饱了吗?

外婆拿手菜很多,我最喜欢包坨

她做的菜,我愿意吃一辈子

包坨是用红薯粉加芋艿揉成面团,包入各种馅料的一种主食。是我们老家逢年过节必吃的,象征团圆。虽然做起来复杂,又是揉面又是炒馅料,但因为我们喜欢吃,外婆平时也常做。

她做的菜,我愿意吃一辈子

我不爱吃芋艿,外婆就只用红薯粉揉面,特别Q弹。馅料用肉末拌小葱,清爽纯粹的滋味,每次想起都特别馋。我终于在去年,向外婆学会了包坨的做法,这将是跟随我一生的技能。

她做的菜,我愿意吃一辈子

桂花飘香时,就能吃到外婆的味道

@Charlie 江苏人

每年桂花飘香的时候,就知道,外婆又要做糯米糖藕啦!

她做的菜,我愿意吃一辈子

这是道极需耐心的菜式,从准备到烹饪都很耗时。小时候看外婆拿着筷子,慢慢将泡软的糯米戳进藕孔,浸在红糖水中小火炖煮3个小时,出锅前撒上一把干桂花。

她做的菜,我愿意吃一辈子

软糯香甜的藕片配上满口溢香的桂花,呀!是秋天的味道!

奶奶的魔力饭菜,是我疯长的体重

@雪 甘肃人

我奶奶做的饭有多好吃呢?这么说吧,我们家孙子辈没一个瘦的。

奶奶最擅长做肉菜,我对红烧肉印象尤为深刻,因为那是使我一个暑假长胖二十斤的罪魁祸首。除此之外,还有炖排骨、卤鸡翅鸡爪、炸带鱼、茄夹藕合,和过年必上桌的扣碗子(梅菜扣肉、笼笼肉、粉蒸排骨)。

她做的菜,我愿意吃一辈子

在我的记忆中,只要奶奶家油锅一起,抽油烟机一响,下一秒便香气四溢。奶奶做的饭菜常常都带有魔力,也许是因为爱的加持,吃起来格外香,身上的肉长起来也是丝毫不落后的。

她做的菜,我愿意吃一辈子

想念外婆老家的山东大包子

@Neil 上海人

她做的菜,我愿意吃一辈子

以前每到过年的时候外婆总是会做山东的包子给家里人吃,那种包子味道很特别,和外面吃的都不一样,不知道是不是只有山东会有的这种味道,但是自从外婆生病到去世6、7年了吧,我再也没有吃到过这种味道的包子,有时间我会回山东,找一下有外婆味道的包子!

你还记得上次吃妈妈做的菜是什么时候?你最喜欢、想念的是妈妈做的哪道菜?快在留言区里和我们一起回忆妈妈的味道吧!

妈妈平时做菜辛苦了,除了吃妈妈的菜,也可以多看看美食台,做给妈妈吃呀~

她做的菜,我愿意吃一辈子

点击进入美食台万能菜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汽锅   油渣   猪食   美食   拿手菜   腊肠   豆角   茄子   面条   外婆   土豆   奶奶   味道   母亲   妈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