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秦直道,两千多年为何仍不长草?

秦始皇的秦直道,两千多年为何仍不长草?

秦始皇的秦直道,两千多年为何仍不长草?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并帝王史上,嬴政是个干大事、能成事的强势男人:嬴政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后回到秦国。13岁时即王位,22岁平定长信侯嫪毐的叛乱,之后又除掉权臣吕不韦,开始独揽大政。亲政后,他重用李斯、王翦等人,他用了近10年时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嬴政因而也成为我国第一个拥有“皇帝”称号的君主,是为秦始皇。

秦始皇的秦直道,两千多年为何仍不长草?

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水系。在秦始皇的“大兴土木”中,除了传说中的阿房宫外与屹立千不倒的万里长城外,还有一项浩大工程项,那就是修建了秦代的高速公路——秦直道。

秦始皇的秦直道,两千多年为何仍不长草?

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万里长城是为防御外族入侵而修的,秦长城也确实起到了御敌之功效,正如贾谊在《过秦论》中所说的那样:“(长城)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

秦始皇的秦直道,两千多年为何仍不长草?

与长城相类,秦直道的修建,也是具有非常明确的军事目的——阻止与防范北国匈奴贵族的侵扰。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令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用两年时间修筑了南起陕西林光宫,北至今内蒙古包头九原郡的一条南北长达700多公里的一条军事通道,秦直道是由咸阳通往北境阴山间最捷近的道路,大体南北相直,故称“直道”。

秦始皇的秦直道,两千多年为何仍不长草?

此外,关于建造秦直道的目的还有多种说法,除了“作为运兵通道”外,较为流行的说法还包括“为了出巡便利”和“作为交通线路”等。不管秦始皇的初衷是什么,秦直道的高速便捷的交通功用,建成之后的秦直道,从秦朝灭亡,到清朝之前都被各朝所使用,在历史上发挥了相当巨大的作用。

秦始皇的秦直道,两千多年为何仍不长草?

相传,秦始皇对这条路的要求非常高。除了要宽阔平坦之外,还要求下雨天不能变软,永远不能长草。始皇会有这种要求,大约也和他希望秦朝一代一代的传下去,直至千秋万代的美好设想有关。

秦始皇的秦直道,两千多年为何仍不长草?

但在没有混泥土的当时,这对工匠的技术无疑是极大挑战。刚开始的时候,负责建造的工匠很为难,但是经过研究古籍和反复试验,工匠们真的找出了解决方法--那就是,将修筑道路的土彻底烤熟,或者是经过烧制,再掺入盐碱。这样一来,道路坚硬,再加之人为改变了土质,导致草木不生。近代的考古发掘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

秦始皇的秦直道,两千多年为何仍不长草?

秦直道的修建,让我们得以窥见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他们在依靠人力,工具简陋的情况下,一点一点的铸就了这令世人赞叹的伟大工程。建成之后的秦直道在清朝之前都有使用,至清朝时逐渐废弃。20世纪70年代时,考古学界重新展开了关于秦直道的研究。2006年和2013年,秦直道遗址、秦直道起点遗址和秦直道遗址延安段、秦直道遗址庆阳段分别列入第六批和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来自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直道   阿房宫   胡人   万里长城   郡县制   书同文   目的   度量衡   秦朝   长城   匈奴   工匠   清朝   遗址   多年   道路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