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路 | 你住的小区,原来曾有这么多故事(下)

如上集(寻路 | 你住的小区,原来曾有这么多故事(上)所说,在苏联开了花的赫鲁晓夫楼传到中国,已经是文革结束后的70年代末了。

创伤

寻路 | 你住的小区,原来曾有这么多故事(下)

△ 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城区南柳巷的永兴庵腾退现场。目前,该院仅剩建筑主体,其余已拆除完毕,可见庭院中曾被加盖、挤建了大量房屋。根据该院内贴出的腾退公告,安置整院住户约需投资近亿元。

1974年底,北京市委、市革委会起草了一份《关于解决北京市交通市政公用设施等问题的请示报告》。《报告》指出,北京「新建生产工作用房和住宅、生活服务用房比例失调」,居住水平一降再降。北京全市有多达10万的缺房户,「工厂附近没宿舍,每天20多万人远道上下班,买东西、看病排长队,孩子进不了托儿所,挤公共汽车如同拼命」,「广大职工迫切要求党和政府解决」

这个《报告》对实际情况的估计其实有所保留,加上当时几代人挤住在大杂院一间违建房里的情况非常普遍,并未被计入「缺房户」,实际上住房短缺的情况更为普遍。《报告》还提到,城市污水就地排放形成十余条新「龙须沟」,河道不疏、洪水漫溢、供水供热供气紧张,要求中央拨款解决。

多年的政治运动尤其是文革8年,给首都市政带来了巨大创伤。

拨乱反正后的1982年,北京市正式提出《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进一步明确「以居住区作为组织居民生活的基本单位」。《方案》认为,50年代的两版方案先后提出以9-15公顷、30-60公顷的「大街坊」作为基本单位,「均不是一个相对完整独立的生活单位,缺少邮局、医院、书店、电影院、菜市场等具有一定规模的服务设施」。因此,这一版方案确定了将60-100公顷(3-6万人,800至1000米见方),作为居住区的基本单位,同时与基层政权建设相结合,配置齐全的配套设施。

国务院在1983年批复这一版方案,要求北京在1990年前,基本解决无房户和居住严重困难户的住房问题。

寻路 | 你住的小区,原来曾有这么多故事(下)

△ 赫鲁晓夫楼,图:视觉中国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规模的小区建设在北京热火朝天地展开,经过中国化改造的赫鲁晓夫楼大展身手。仅在北京三环沿线,就有双榆树、安贞、左家庄-静安庄-西坝河、团结湖、劲松等大片居住区迅速建成(是不是有你住的?),几十万套住宅如雨后春笋般随着改革浪潮涌出。1990年,市区人均居住面积达到7.72平方米,比1977年的4.57平方米增长了近70%;与此同时,全国各大城市也同样掀起了赫鲁晓夫楼的建设高潮。

寻路 | 你住的小区,原来曾有这么多故事(下)

一如50年代苏联大规模的住宅建设,这一波席卷全国的大规模的住宅建设,也让千千万万没房住的群众喜迁新居。我就出生在一栋1980年竣工的「赫鲁晓夫楼」中,在此之前,一家几口人挤在一间10平方米左右的小屋,而新居有43平方米,两室独卫、南北通透,还有阳台,我至今记得家里人回忆起当年刚搬新家时的喜悦之情。

然而,这一大波小区的建设,也成为了今天不少问题的历史根源。

由于当时还没有实行房改,仍是福利分房制度,单位又实力不均,导致有实力的大单位独占一大块地、没实力的几家凑一起「集资统建」,一栋楼甚至一层楼就有多家产权单位,公共部位维护长期虚置,沦为如今的「老破小」。

这波小区建设,也为中国城市千篇一律的面貌贡献了自己的独特力量。1975年,苏联上映了一部电影《命运的捉弄》,白一点说就应该叫《摸错门》:男主人公坐错了车到了列宁格勒,进了别人的家门,但丝毫没有察觉——无论是街道名称、楼房外观和室内装修,都和他在莫斯科的家一模一样。国内的图纸没有苏联那样高度同质化,但给城市特色带来的抹杀,却也不容忽视。这样的面貌,很大一部分保留至今,成为一代代人的审美底色。

无论大还是小,我们始终把「居住区」看做一个独立的元素看待,认为只要安排足够丰富的配套,就可以在居住区内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实际上,有居住区就要有对应的商务区、政务区、工业区,按照规划,无论距离远近,人总是要在居住区生活,并跨出「居住区」与其他分区的界限,来到自己的工作场所;而规划的商业、医疗等配套,又未必能满足所有居民的多样化需求——城市的交通量因此产生。这样的分区理念,在计划经济时代尚且有一定合理性,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下,似乎值得商酌:人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动物,思绪和需求瞬息万变,对新鲜事物、对多样性的追求也是天性。企图把实现各类需求的路径归一,无异于将人视作永不生厌的机器。

扯多了。

整个80年代,由于住宅的大量建设,不少城市比文革之前「长胖」了好几圈。住宅多了,对于工作机会、多样化商业的需求也多了,但这些还多集中在传统的市中心。这也就意味着,通勤距离不再友好,交通拥堵接踵而至。

80年代这一波「老破小」,不少已经被列入城市更新的对象,而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准一线城市,由于地价昂贵,加上近年来学区房的热度,导致更新成本居高不下,只能等待列入老旧小区改造的名单中。

浪涌

南风吹来满眼春。

1992年,小平南巡,市场经济的萌芽经历了80年代的踯躅,终于开始大踏步地向上生长。各种曾经属于「资本主义世界」的舶来品纷至沓来,其中就包括与刘德华、喇叭裤一道,从东方之珠吹来的房地产开发模式,与大笔大笔的港澳台资金。

寻路 | 你住的小区,原来曾有这么多故事(下)

△ 香港规划导则中对城市天际线的控制,作者翻摄自《北京规划战略思考》。模式来了、资金来了,规划的理念并没学来

同样是1992年,北京市对《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进行了修订,明确提出通过实行土地有偿使用、批租土地,为城市建设集聚资金,通过多种形式的房地产开发吸引各方投资,建设城市。从此,小区进入了新时代,「楼盘」的概念诞生,影响之后几十年中国经济的、跌宕起伏的房地产市场,开始慢慢孕育。

一时间,虎狼般觊觎中国已久的外资疯狂涌入,与地方政府的卖地冲动如干柴烈火般燃烧。强拆屡禁不止,规划被搁置一旁,紫禁城旁不到1公里的王府井路口,竟然也要建设规划高度达45米的东方广场,北京旧城的天际线被一次次捅破;借着「危改」的名义,大量胡同被成片扒倒。城乡结合部的乡镇也充分意识到土地的价值,绿化隔离带的设想成为泡影,饼子被一圈圈摊大。

1998年,福利分房戛然而止,把大量普通市民推向了房地产市场,从此,房地产市场再也不是有钱人的游戏,大量工薪阶层席卷其中,以房子为中心的一场深刻社会变革,由此开始。

浪奔、浪涌,你我都已在浪中。

由于一直以来形成的道路尺度和土地的国有化,以及房地产与城镇化的同步进行,国内地产市场的「地」一直是以「地块」形式出现的,这与周边的香港、台湾以单体楼式为主的地产开发有很大不同。开发商拿下一个地块,必然会开发多幢楼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于是80年代沿袭下来的小区模式就成了最现成的开发模板:低端的开发商,直接在赫鲁晓夫楼的图纸改改,能摆多少楼摆多少;高端一点的,可以在户型、外观设计上多下功夫,或者做一个像样的园区,或者引入优质的物业服务,从而提升附加值——但无论如何,四周被道路围合,中间是多幢住宅的小区格局,这些年从来没有变过。

如今的国人,似乎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小区生活。然而,当年大规模住宅建设的弊病,却完全不会因房子姓公还是姓私而会有什么变化:物业管理水平依然参差不齐,即便管护得力,建筑亦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小区越建越大,路网密度越来越低,小区连着小区,使城市尺度愈发不可控,一到高峰,停车、开车依然艰难,职住分离愈演愈烈;小区内由于更加封闭,所有配套设施都在外围,与城市联结就一定要进入道路,徒增了大量城市交通量。

而小区外围的街道呢,则要不断拓宽以容纳机动车交通,人行道被压缩得越来越窄;店铺开在居民楼的一楼,楼上的居民则要忍受下面的嘈杂与烟火,北京索性以「开墙打洞」为由进行整治,彻底消灭了街道生活……

寻路 | 你住的小区,原来曾有这么多故事(下)

△ 卫星图俯瞰北京天通苑,小区一个挨一个。回龙观和天通苑是本世纪初北京为疏解旧城人口而形成的有名“睡城”


鞋子好不好穿,只有自己知道。我们的城市业已成型,任何针对这些弊病的改善,都必须建立在现状基础上,而非理想主义者的假设之上。毋庸置疑的一点是:小区已经成为中国城市居民的基本居住形式,在当前体制下难以撼动;而多年的小区建设实践,也已经让我们清醒地看到小区这一居住形式的缺陷。

常有理想主义者们意淫着雅各布斯所描绘的完美的、中世纪式的街道生活——不过在我看来,那样的乌托邦在国内或许只能用城中村来承载,而谁会认为住在城中村是幸福、优雅的呢?单就一个噪音问题,就不是已习惯在小区生活的国人所能承受的。

她生动描绘街道生活的意义,或许在于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城市的本质是多样性,人们为此而来到城市,城市不能辜负我们每一个人。因此,无论是居住形式,还是商业活动,都应该以促进多样性、促进人的交往融合为指针,而不是相反。

全文完,感谢您的耐心阅读。

长假开心~


参考文献

《北京规划战略思考》,董光器,1998年版

《城记》,王军,2003年版

《明日之城:一部关于20世纪城市规划与设计的思想史》,彼得·霍尔,1988年版、2009年汉译本

《明日之城市》,勒·柯布西耶,1924年版、2010年汉译本

《苏联建筑的新趋势》,沙洛诺夫,原载《建筑学报》1956.7

《最后的千栋赫鲁晓夫楼要拆了》,曹然,《国家人文历史》,2017.4.20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赫鲁晓夫   浪涌   苏联   小区   北京市   居住区   北京   中国   住宅   街道   形式   年代   需求   方案   故事   城市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