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往事:贫困年代(巩钊)


八十年代初,农村人不再为饿肚子而发愁了,尽管一日三餐以粗粮为主,麦面大米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上,队里分的每人二斤油,拿到集上卖一半留一半,碗里的油花花随你咋着转换角度,永远都是看不到的。

早晚都是包谷糁子黄黄馍,中午不是搅团就是糁子面,这对于老一辈的人来说已经很幸福了,可是我们这些已经知道外面不但有啤酒而且还有咖啡的小青年,干活休息时就聚在一起,抽着九分钱的羊群烟,明知道理想跟随着辍学早已灰飞烟灭,可还是青春年少,意气风发,高谈阔论,最后又回到一个话题:理想这一辈子完了,只要啥时间能饱饱吃顿肉,就是这辈子唯一的祈求。

憧憬了无数个日日夜夜,机会终于来了,队上的老牛寿终正寝,在饲养所门外被拆卸成了令人唾涎欲滴的块块子肉,想着今晚就可实现愿望了,整个下午干活都特别有劲,仿佛肉就在地边上放着,伸手可及,甚至商量着要不要凑点钱,买一瓶一块一毛钱的白兰地以添点雅兴。

牛肉在队里的场房煮着,麦场西边是一条小河,顺着河边是一簇簇尚未晒干的玉米杆,经过地形堪测,我们四五个决定,就蹲在玉米杆内,即避人又遮风,还可一步过河,手到肉回。

十月时间,秋风潇潇,我们几个都穿的白天干活的衣裳,到了晚上感觉太冷了,可是不能吱声,也不敢出去,只是瞅着两个煮肉的老汉,一会搭几棒材,一会用铁杈在锅里上下翻腾。时间真的难熬,冻的发抖,瞌睡也来了,有受不了的想回家,又经不住锅里飘来的阵阵香味,艰难的咽下了唾沫,抱紧双腿,把头埋在里边。我小声说道:这就要学邱少云呢,人家死都不怕,咱还怕冷,坚持住,牛奶会有的,牛肉也会吃到的。

就在玉米杆簇簇内蹲了三四个小时吧,昏昏欲睡的我们被渐行渐近的说话惊醒了,队上的大小干部一行七人进了场房里边,妇女队长在锅里拣最好的肉端了一盆进去关了门。我们几个对看了一眼,没有吭声,一个个如离弦之箭跳过小河直冲锅边,不顾热气,那管手烫,每个人手一块,又飞向玉米杆内蹲下,肉烂不烂?味道如何?狼吞虎咽,此境最好!一切置之不理,只要别噎着别撒下肉渣,管他马岛之战英国胜还是阿根廷胜,我先解决腹中多日之馋,慰我肠胃之干涸,那才叫泔畅淋漓啊。

七个干部在吃好吃饱后,每人在锅里又拣了一大块,唱着秦腔戏打道回府,两个看场的老汉在撒了一泡尿后也关门睡觉了,我们几个这时候才堂堂正正的走向锅边,各捞了一块回家。

第二次早上,队长挨家挨户喊着:到场房分肉了,要汤的拿个家俱。好事么,家家户户不是老人就是小孩,端的盆提上瓦罐,高高兴兴来到了场房,锅里一两肉都没有了,只剩下了半锅汤,队长脸红,没分到肉的都给一点汤,结果呢?社员骂了几年,说是当干部的一黑里吃了头牛,撑死了,总之啥话都有。

前几年把这事当笑话说给朋友老胡,老胡深有同感,并讲了他年轻时吃狗肉的事,即好笑又心酸:肚子缺食少油,好不容易逮住了一条流浪狗,拉回家去,在对门子二叔的帮助下,开膛破肚,没有调料,凑钱买了二斤盐到进锅里大火煮上,借故把二叔支了出去关上门,二叔也许是太想吃上一点肉了,不停的在外敲门,屋里无人应声,直至肉熟吃进肚里,二叔都在外边站着,等着等着也知道肉没有他的了,无奈的叫道:啥娃子,把门打开,叔不吃肉,只要给叔一碗汤,叔能润润肺不咳嗽就行了。老胡到现在心里也还难受的说,那时间人都吃不上,别说是一个狗,狗瘦的皮包骨头,总共只有六七斤肉,五六个小伙子,肉吃完了,汤都不夠喝,那有给老汉的啊!

贫穷,可以使人挺而走险,饥饿,可以使人忘记情义,富足,才能使人通情达理。现在,有谁还在谋划着想吃一顿肉?有谁会呼啸的寒风中等待着偷肉?还有谁会对着邻居二叔的无奈嚎叫无动于衷?还有谁会认为肉是过年时才吃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场房   家俱   油花   挺而走险   包谷   老汉   小河   牛肉   队长   乡村   玉米   贫困   往事   无奈   年代   干部   理想   两个   时间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