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西安涵养古都“精气神”

 “斑马线”划出城市文明线,“半份菜”引领餐饮新风尚,“志愿者”成为市民新身份……在西安,这些生活中的微末之变,正在悄然撬动一座城市的文明嬗变。

  以承办全运会为契机,西安提出全面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外练城市“筋骨肉”,内修文明“精气神”。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交通优化、基础教育提升、全域治水等硬任务,一项项文明实践,则绵绵用力、春风化雨,推动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不断提升。

  形神兼备提品质

  对一座城市而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形神兼备,才能成为人民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有力依托、心灵寄托。日前,已蝉联九届“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的西安,再次入围“2021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候选名单。在这里,托举幸福始终是提升文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花草爬上老院墙,卫生死角变身美丽街角,文化挖掘唤醒老巷记忆……作为城市的“毛细血管”,背街小巷与老百姓天天见面、息息相关,依托“三改一通一落地”工程,西安599条背街小巷完成改造,信义巷、红小巷、冰窖巷等一批美丽街巷成为城市风景。

文明西安涵养古都“精气神”

  提升基础设施,是推动城市有机更新的“切口”,也是展示全国文明城市新形象的“窗口”。在西安,背街小巷“逆生长”,老旧小区“换新装”,“三河一山”绿道展现八水绕城盛景,幸福林带打造“世纪工程”……一个个绿色高质量发展成果,提升城市品质、擦亮文明底色。

  与此同时,新增学位10.8万个,地铁实现8线共营,85.5%的公民个人事项可在步行15分钟范围内办理等民生实事,也成为西安熔铸城市文明的根本依托。

  “形神合一”才能滋养文明新绿。围绕精神文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这一“新坐标”,成为西安提“神”的有力抓手。

  2020年7月,西安市委文明办印发《关于在全市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着力构建“西安模式”。截至4月30日,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5个、实践所42个、实践站210个,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48个,“有形的机构”为“无形的文明”夯实了提升之基。

  一城劲吹文明风

  近年来,西安的十字路口很少听到鸣笛声,斑马线上行人也加快了通行脚步。“车让人,人守规”,从一开始的不适应渐渐变为市民的行动自觉,也成为“文明西安”的一张名片。

  美好生活,不仅包括“仓廪实衣食足”的物质生活,还涵盖“知礼节知荣辱”的社会风尚。交通出行一隅之变,映射出西安城市软实力的提升。

  作为全国46个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试点城市之一,西安的各个小区里,垃圾分类正从“新鲜事”变成“平常事”;大大小小的餐馆里,“光盘行动”、使用公筷公勺渐成共识;公共场所对无障碍设施进行细节改造让城市更暖心……文明的种子,已在古都落地生根。

文明西安涵养古都“精气神”

  精神文明建设不同于修公路、盖大楼,既要保持“急不得”的心态和定力,又要采取“慢不得”的行动和措施。如何扩大向上向善的规模效应?如何让文明红利反哺个人成长?西安市委文明办推出“周末哪里去 一起做公益”品牌活动,回答了共建共治共享的问题。

  据统计,截至目前,该活动已常态化开展2300余场次,参与志愿者人数达60余万人次。周末做公益,已成为不少西安市民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的新实践,也成为社会末梢治理的新探索。

  文明之风吹拂,“大气候”也在影响“小气场”。暖心“A套餐”、的哥救受伤幼童这样的凡人善举每天都西安发生,而2020年以来,西安也先后有185个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受中央和省市命名表彰。他们,竖起了一根根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道德标杆,托起了城市文明新高度。

  人人都是东道主

  “李白乘舟将欲行,转弯多看停一停”“塞下秋来风景异,开车请勿打手机”……8月5日,西安地铁4号线“文明交通穿越号”运行,古诗词“混搭”交通安全知识带来出行新体验。这也是“服务十四运 奉献我的城”活动的一项具体实践。

  据了解,今年5月以来,西安市以“服务十四运 奉献我的城”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在城管、交通、志愿服务、生态环境等10个行业系统中广泛开展“塑美创佳争优”活动。当好热情周到的东道主、西安发展的宣传员、文明风尚的示范员、奉献全运的服务员,成为市民群众的行动实践。

文明西安涵养古都“精气神”

  退伍军人南国望是西安一名普通的出租车司机,也是陕西省见义勇为道德模范。7月21日,由南国望、陈若星、丁水彬、白秀兰、吴书强、刘洋、聂志宽、白利娟、陈笑等组成的“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志愿服务队”,已经投入服务十四运会。在南国望看来,办好家门口的全运会,要一起拿出主人翁的“精气神”。

  走在西安的大街小巷,公益广告、景观小品营造全运氛围、浸润市民心灵。一个人影响一群人,一群人影响一座城。文明需要自觉,也带来自信,并且为迎全运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力量、道德滋养。

  随着《十四届全运会东道主文明公约》、《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文明观赛指南》相继发布,十四运会“只留经典 不留遗憾”再添文明砝码。9月15日,全运会将首次来到中西部地区在西安奥体中心开幕。西安,将以崇德向善、文明有礼、砥砺奋进的新形象,迎接四海宾朋!(来源:新华网陕西频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4

标签:精气神   全国运动会   西安   修文   背街   全运会   形神   东道主   涵养   古都   小巷   南国   道德   市民   交通   城市   旅游   中心   文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