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康森院士:建议制定国家水产品产量目标,划定水产养殖水面红线

麦康森院士:建议制定国家水产品产量目标,划定水产养殖水面红线

日前,十三届全国政协第52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在京召开,围绕“加快绿色发展,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协商议政。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主持会议。


民革党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麦康森在会上就持续推进水产业绿色发展提出建议。


麦康森院士:建议制定国家水产品产量目标,划定水产养殖水面红线

△ 麦康森院士



麦康森院士介绍,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水产品生产国与出口国,养殖产量占全球2/3,为人类提供优质的食物蛋白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认为,作为优质食材,水产品安全是消费者关注的重要话题。虽然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提高了,但消费者的食品安全知识是不完善的、碎片化的。大家对水产品安全的认识存在许多误区。例如,认为野生的一定比人工养殖的更安全,进口的一定比国产的更安全;认为凡能检测到有害成分的产品必然带来健康风险。这些认识在多数情况下,都是错误的。随着《食品安全法》的实施与“渔业质量年”的持续开展,近年来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持续提高,达到了本世纪以来的最好水平。


他指出,威胁我国水产品安全的主污染源有两类:一是化学污染:如抗生素和甲醛 (保鲜添加) 等药物残留、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多氯联苯、二噁英、不当的食品与饲料添加剂等);二是生物污染:病原生物(细菌、病毒、寄生虫)、生物毒素(河豚毒素、贝类毒素)等。这些污染源有一些是天然存在的,更多是人类工业、农业、生活污水和养殖活动带来或者人为不当造成的。而且这些污染物通过地表径流进入水生态系统,最终在水生生物体内富集,进而威胁水产品安全与人类健康。


近年来,我国水产品污染物膳食暴露与健康风险评估表明,抗生素等药物残留、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等引起的健康风险均极低,水产品中的致病菌、寄生虫超标导致患病存在一定的风险。然而,目前消费者普遍关心的还是滥用抗生素、违规使用孔雀石绿和甲醛等问题,这也许不会直接导致食品安全事故,但是可能会产生耐药性的超级病原菌,从而产生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片面追求高产和短期效益、饲养密度过高、养殖环境恶化、病害频发、药物滥用、冷链物流系统不全、立法不全、执法不严等,都是系列问题产生的原因。


针对上述问题

麦康森院士提出五点建议:


一、制定国家水产品产量目标,划定水产养殖水面红线,规划具体的养殖区、限养区、禁养区以及养殖容量;采取许可证准入制度,尽快实现我国传统家庭式经营到规模化现代渔业转型。


二、加强渔药代谢的基础研究和专用渔药开发,指导科学用药。


三、加强与水产养殖环境、产品质量安全的立法,加大执法力度。


四、建立水产品安全监测的市场化机制,政府以购买服务方式引入优质、高效、公平的第三方检测服务。


五、严格控制生食水产品、建立完善的水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水产品   院士   污染源   污染物   寄生虫   抗生素   红线   毒素   水面   药物   产量   消费者   风险   目标   生物   质量   建议   我国   食品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