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全球史》:中苏关系


在冷战初期,苏联和中国的关系很密切。建立这种关系是不奇怪的,因为两个共产主义国家的领导人拥有共同的敌人——在亚洲寻求建立反共产主义堡垒的美国。

20世纪50年代初期是中苏伙伴关系的成熟期,并且呈现为一种独特的形式,即北京承认莫斯科在世界共产主义事务中毫无争议的权威,条件是苏联向中国提供军事设备和经济援助。作为回报,苏联外交官在联合国发起将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席位从台湾的国民政府转移到大陆的共产主义政府的运动。不过,苏联向中国进行的关于如何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说教破坏了两国的伙伴关系。

当中国开始工业化进程时,苏联以经济援助和技术顾问的形式向中国提供了颇有价值的援助。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苏联成为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每年对苏联的出口几乎占中国总出口量的一半。然而不久,中苏联盟出现了裂痕。

从中国方面讲,苏联援助的项目太有限并有太多的附加条件。例如,朝鲜战争时期的苏联对中国的军事援助,中国需要全部偿还,而这时中国正缺少资金。同样,在1955年,苏联向非共产主义国家如埃及和印度提供的援助比提供给中国的还多。

另外一个冲突是中印关于西藏的冲突。令中国气愤的是,苏联宣布对这次冲突表示中立,而且在冲突中,苏联向印度提供了远远超出曾提供给中国的贷款。中苏在中亚和西伯利亚的边境冲突燃起了郁积很久的两国政府之间的冲突。

到1964年末,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分歧已经公开化,双方互相谩骂。由于这时尼基塔·赫鲁晓夫担心发生核攻击,所以追求与美国和西欧国家和平共处的政策。

中国政府谴责苏联人是“修正主义者”——在共产主义词汇里这是极端污辱性的词。苏联一方指责中国是危险的“左倾冒险主义者”,因为毛泽东声称与资本主义国家的战争是不可避免的。除了谩骂以外,两国在非洲和亚洲公开进行竞赛,尤其是在刚刚取得独立的国家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64年核试验的成功鼓舞了中国人的士气。中苏分裂的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是许多国家有机会通过利用资本主义国家反对共产主义国家或者利用苏联共产主义者反对中国共产主义者来寻求更加独立的路线。

(齐格勒《新全球史》读书笔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赫鲁晓夫   联合国安理会   西伯利亚   中苏   苏联   共产主义者   印度   美国   共产主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   伙伴关系   主义者   冲突   关系   国家   全球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