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京山县孙桥镇婚俗“女婚男嫁”

湖北省人把婚嫁迎娶称为红喜事,由于所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生活风俗各不相同,湖北各地的婚俗也各不相同,今天介绍的是湖北京山孙桥镇的婚俗。
湖北京山县孙桥镇婚俗“女婚男嫁”

在湖北京山县孙桥镇有别具一格的"女婚男嫁"。不少家庭有儿有女,却把儿子嫁出去,让女儿招女婿。男嫁到女家(即上门)后,改用女方家的姓。女婿在家庭成员中有同等的地位,共同享受财产,继承产权。在孙桥,一个家庭有5至6个姓氏的现象非常普遍。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宗族观念、重男轻女观念在这里十分淡薄。

孙桥婚俗形成于明朝初年,一直延续到现在,这在其他汉族生活区绝无仅有。

男方到女方家做上门女婿,古称之为"赘婿"。著名人类学家费孝通在对汉族的婚俗考察后曾断言:"赘婿还只能说是父系制的补充,因为只发生在有女无儿的情况下"。然而在孙桥,有女有儿的家庭也同样出现"赘婿"。

孙桥的奇异婚俗与当地的地理条件、文化形态及经济生活有关。据清光绪八年(京山县志)记载:"元末天下大乱。盗寇蜂起,京山杀戮最惨,邑民仅存七十余家。田土旷芜无主,流徙侨寓者悉插草为识,据为己业。"京山县域在元末战争中战乱深重,是红巾军、元军、朱元璋大军反复厮杀拉锯的主战场,造成县域人口锐减,土著所剩无几。明初洪武年间,政府强制组织"江西填胡广"的大规模移民潮,县域居民十之八九为江西移民。孙桥山林沃野、九陌千畴,为京山县移民最多的地区。
湖北京山县孙桥镇婚俗“女婚男嫁”

孙桥物产富饶,是远近闻名的"桥米"之乡,女子大多不愿外嫁。当地田多劳力少,女子得留在家担当起家庭责任和重担,因此大多孙桥女性自古就有自强自立、独立的性格。渐渐地,"女婚男嫁演变成一种风尚,即使人们儿女皆全,也情愿把儿子"嫁"出去,将女婿相上门。
湖北京山县孙桥镇婚俗“女婚男嫁”

孙桥婚俗主要包括说媒、定亲、婚娶、回门等四个方面。当男女双方达到谈婚论嫁的年龄时,由女方指定媒人到男方家庭说煤。还有些男女双方已经相爱,然后托一位媒人履行程序的情况。虽有媒妁但不重媒妁。男女双方在婚姻问题上有很大的自主权。

定亲时,女方要摆上宴席,把媒人、主要亲属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请来做客,借此将婚事公布于众。此后,逢端午节、中秋节、春节,女方都要给男方送礼。赘婿不备"嫁"妆,结婚所需一切,均由女方准备。男子"出嫁"那天,家中一般不摆酒席。但女方却办得很隆重,所有亲朋好友,都要前来祝贺。
湖北京山县孙桥镇婚俗“女婚男嫁”

婚礼最能表现孙桥婚俗的特点。迎亲的那天,新娘带上两位伴郎前往新郎家,轻敲紧闭的大门。伴郎随即把封简(红包)从门缝里插入。把门的人接到封简后开门迎客。新郎把新娘请进门。新郎出嫁之际,至亲好友直接把压荷包钱送到新郎手中。家人依依送别。结婚当晚,按本族姓氏和同辈男子字牌,给女婿改名换姓,即改女方姓,辈分亦与女方相同。

次日晨起,新娘梳洗过后,引着新郎端上茶盘,礼见"大小亲这叫敬"赳脑壳茶",意思是还躺在床上的长辈等晚辈前来尽孝道时,十分享受地欠欠身、抬起脑壳象征性地喝口茶。敬茶时先敬父亲,再敬母亲,再敬其他长辈。受礼者必以馈赠,名曰"茶钱"。婚后三天,男方老家人专程来请新郎带着新娘回门。新郎即偕同新娘同去。无论路途远近,都要当天赶回。
湖北京山县孙桥镇婚俗“女婚男嫁”

随着时代的变化,孙桥的婚俗在改革开放后逐步有了新的变化孙桥的女婿上门,除延续下来的传统的直接在女方家当家一种外,还有第二种叫不娶不嫁,即上两边门,耕种两边家的田地,赡养两边的父母,享受两边家的财产。
湖北京山县孙桥镇婚俗“女婚男嫁”

"孙桥婚俗"现已被列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自驾线路:武汉一G42沪蓉高速一243省道一申公路—温泉路—京山县。

旅游景点:京山县素有"鄂中绿宝石"之美誉,主要有空山洞、绿林鸳鸯溪漂流、美人潭景区、汤堰温泉旅游度假区、惠亭湖风景区等。

当地特产:桥米、香菇、板栗、木耳、银杏、对节白蜡、中药材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京山县   婚俗   湖北   方家   赘婿   媒妁   汉族   京山   媒人   男方   女方   女婿   新郎   新娘   家庭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