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的人,终会相遇

爱吃的人,终会相遇


昨天收到了一本新书《新滋味:西食东渐与翻译》。


封面是这样的,红绿白配色,像是香港老字号奶茶店的招牌。


而书的内容,也和奶茶这种饮品一样,贯穿了东西方饮食相互影响的地理、历史、语言和文化。


有趣的话题,搭配流畅的文笔和详实的资料,我花了整个晚上一口气读完了全书,爱不释手。幽默、理性,不玄学、不迂腐,我认为,这应当是今年最值得一读的新书。


爱吃的人,终会相遇

1.融入

爱吃的人,终会相遇


《新滋味:西食东渐与翻译》的作者王诗客,是浙江传媒学院的教授,与我同在杭州。在因书结缘之前,我们本不认得,却在生活中有许多神奇的交集。


最重要的是,我们都有一颗探究美食的心。


在食味艺文志去年10月的新疆系列推文里,我提出了一个观点:文化可以作假,但饮食和语言却不能。融入市井百姓的饮食和语言,真实地反映了文化的传承和流变。换个方向理解,说一样语言、方言的人,日常吃的食物,也会大概率相似。


而在王诗客老师的这本《新滋味:西食东渐与翻译》里,用大量篇幅,叙述和探讨了近代西学东渐的过程中,汉语词汇爆炸的同时,食物品类也快速融合增多,来自坚船利炮的西餐,最终深远影响了中国饮食的历史。


打个比方,Bread,先后被译作布莱德、馒头、面包的语言发展过程,正是面包这种食物逐渐融入华夏文明的过程。


爱吃的人,终会相遇

2.潮流


我以为不应该把糖、咖啡、茶、烧酒等许多食品的出现贬低为生活细节。它们分别体现着无休止的重大历史潮流。


爱吃的人,终会相遇


这句写在《新滋味:西食东渐与翻译》扉页上的,费尔南·布罗代尔的金句。就像一支利箭,扎进每一个爱吃的读者心上。


食物不应当只是生活的细节,而是浓缩了地理、历史、生物和化学的百科全书。


今年7月,食味艺文志的推文《国家西餐地理》里,我提到了广州、上海、天津等地的西餐,与这三座城市红酒与烽烟构成的近代史。


很巧,王诗客老师的这本《新滋味:西食东渐与翻译》,也叙述了在中国这些率先开埠的城市,西方饮食对市井生活的影响,和对传统士大夫世界观的改变。


不谋而合。


在中国的历史上,每一次饮食文化的爆发,都与国家大事件紧密相关:汉通西域,带来了品类丰富的新食材;五胡乱华,培养了农耕民族吃羊肉的习俗;隋唐开疆拓土,把中国茶丰富的喝法推到了全世界;宋室衣冠南渡,在南方保存了大量中原古食……


今天中国菜丰富的味觉殿堂,不仅来自庖厨大师们代代相传的巧手,更来自厚重的民族文化沉淀。


从这个角度上讲,读《新滋味:西食东渐与翻译》,不仅了解了某一段历史,更能窥斑见豹,读懂整个中华饮食的来处和归途。


爱吃的人,终会相遇

3.相遇

爱吃的人,终会相遇


王诗客老师告诉我,写作这本书的源起,是她给大学本科生开设的一门课“西方饮食文化入门”。


这门课程相当受学生欢迎,从学校门口廉价的披萨店,到欧洲历史上著名的修道院啤酒。不论历史民族、不论阶级层次,对美食的探索,是老师和学生们共同的爱好。


有一次,王老师上课时掏出几瓶比利时的智美啤酒(Chimay),并给欢呼的学生们每人发了一纸杯。几口小酒不至于微醺,但能想象当时学生们的投入和快乐——庆幸选对了课,庆幸遇到了好老师和好同学。


事实上,我组织的食味之旅,带大家品尝四处的美食,与王诗客老师开设这门饮食文化课程的主题是相通的。


真正爱吃的人,终会相遇。


爱吃的人,终会相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费尔   品类   市井   西餐   中国   饮食文化   滋味   食物   地理   饮食   语言   老师   美食   文化   旅游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