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华州圣山水乡和水城的工程规划

建设水乡和水城的主要工程规划

作者 徐梦春


华州圣山风景旅游区利用被弃洪水资源建设水乡和水城的主要工程规划

建设华州圣山水乡和水城的工程规划

作者(右)同何宝森教授在圣山合影

通过精确的计算,华州圣山风景旅游区年均有一亿立方米的淡水资源,现在已被开发利用的有3000万立方,未被利用的洪水资源还有7000万立方米。其中4800万立方米是现在还未被控制的洪水资源,2280万立方米是未开采的地下水资源。这就为圣山建设现代化生态“水乡”和“水城”提供了可靠的水源。其主要工程建设项目如下:


(1)在箭峪水库和桥峪水库之间修沿山湖


沿山湖也是涧峪水库东干渠和桥峪水库西干渠,和我国传统的引水干渠的设施不同特点是:将引水渠设计为30~50米宽的能蓄水的带状湖泊形式,将干渠所经过的河流、小溪、冲沟都规划为大小库塘,使之成为“水乡”规划中主要的蓄洪调洪设施。并通过干渠将两大水库在丰水年或丰水季节无法容纳的那部分洪水引入沿山湖。沿山湖和沿途串联起来的库塘岸边和湖底都不采取水泥板砌护防渗,使一部分洪水也能补充地下水,达到地面以上和以下同时蓄洪的目的。


(2)在沿山湖到黄土台原各自然村之间规划自压喷灌管网


沿山湖以北,黄土台原地带的地面坡降为百分之三,完全可以利用自压喷灌的新技术,既省水又省地的解决农田灌溉问题。同时也使每个村庄的人民群众都能用上自来水。


(3)每个村庄都按生态村和旱涝保收田的要求,修池建塘


用农田灌溉的自压管网,把沿山湖也无法容纳的另一部分弃洪水资源用百池千塘的办法、用自压喷泉的形式蓄在每个自然村,使之出现风景美丽的水乡风光。这些池塘既是每个村的生态水面,又是干旱年的地上和地下抗旱水源,使农田达到旱涝保收的目的。


(4)在风景区中心位置规划水城中心景观河流


水城中心河流规划在沿山湖以北约2~3公里处,河宽200~300米。西起箭峪河,东到遇仙河长约11公里和沿山湖平行。主要水源是东涧峪河和涧峪水库之水。


(5)在风景旅游区规划三个大景观湖


这三个景观湖分别称日湖、月湖和大明湖,每个湖占地约200亩。其特殊的供水方式是:直接从箭峪水库、涧峪水库和桥峪水库用自压喷泉的方式供水。三个湖泊和三座水库的高程差在百米以上,这三处自压喷泉形式的旅游景观湖,不但能形成独特旅游景观,而且一年四季喷向空气中的高压水流还能起到强大的净化空气和制造空气中负氧离子作用,使“圣山水城”的空气特别清新。三处湖泊设计在水城中心景观河以南,用渠道和景观河连通。


三座景观湖和长达11公里景观河是按治水新观念规划的蓄洪水工程,既能起到城市景观生态作用,也能起到城市供水和城市以北农田的灌水作用。


圣山风景区,近期规划为柳暗花明的“水乡”起到按新的治水理论建设“水乡”的示范作用。远期规划为黄河流域最新、最美的花园式旅游城市,起到按新的治水理论建设“水城”的示范作用,并使之成为21世纪中期以后,到黄河中游旅游的国外游客最主要的落脚地。


站在圣山顶上向下看,新规划的东西方向两条景观河(湖)和南北方向的三条河流,形成两处四面被水面包围的水城,水城中间三座大型景观湖和星罗棋布的以自压喷泉供水形式的小型池塘,共同组成在全世界也很独特的旅游区景观,使之起到吸引游客的作用。


原文来源:《治水新论》

原文作者:徐梦春

整理编辑:华州文史荟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水城   旱涝保收   干渠   山风   旅游区   水乡   喷泉   水源   湖泊   洪水   水库   河流   景观   山水   工程规划   作用   旅游   资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