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交民巷使馆建筑群-奥地利使馆旧址


东交民巷使馆建筑群-奥地利使馆旧址

东交民巷使馆建筑群-奥地利使馆旧址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台基厂头条3号,奥匈帝国在清同治十年正式设立东交民巷驻华使馆,位置最初是在台基厂街北部路东,占地规模不大,首任公使是保加利亚出身的外交官嘉理治,当时的奥公使也要兼顾东南亚其它国家,还要驻日、驻暹罗,为保障日常政务效率,便执行了委托官员代办的制度,清光绪二十三年 ,使馆代办阿图尔·讷色恩又买下北邻长安街、西贴台基厂街12800平方米的地产,经过两三年施工建设,初步扩大了公使馆的规模,1900年爆发“庚子事变”,该使馆位于东交民巷北界防守外围,因此在“义和团运动”冲击中最先毁于战火,据《法国驻京公使毕盛先生有关1900年6月20日至8月14日外国使馆被围的报告》:“(奥国)公使馆三面被围,而且距离其它使馆很远,处于被隔离的状态。鉴于不利的战略位置以及使馆建筑群低下的防御能力,而且由于从该使馆出发没有安全的撤退路线,所以,内部人员不得不于6月20日下午撤离最先遭到中国人攻击的奥匈帝国使馆楼。……就在他们撤离的第二天,奥匈帝国使馆楼便遭到了中国士兵和拳匪的洗劫,并被付之一炬。”,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奥匈帝国借口重修使馆、增设东部兵营,趁机扩张利益,一方面选中了镇国公荣毓宅第的废弃地基,使南界直抵赫德路(今台基厂街)因路南东偏,曾是晚清海关总税务司署的总办事处和宿舍所在,(英国爵士罗伯特·赫德担任总税务司职务,故名);向东则占据裕亲王府、经版库及昭忠祠等地界,只就北界,忌惮中华民族英勇抗争,被迫退缩了17米纵深的一小片缓冲空间,至此,基本奠定了其在旧中国半殖半封时期的布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宣布参加协约国,决定驱逐参加同盟国的奥匈帝国驻华大使,奥匈帝国公使馆遂调回公使,以荷兰大使馆成员名义,留下了原派驻的部分办公官员和警卫队员,1918年10月初,奥匈帝国政体崩溃解体,同年11月初,奥地利临时国民议会宣布奥地利共和国诞生,1919年9月初,中国签订对奥《圣日耳曼和约》,原公使馆正式划归奥地利共和国,但此后近三十年的漫长时间,都未再从本土派驻新公使驻京,1920年3月初,被中东铁路中俄工人驱赶下台的沙俄贵族、原中东铁路管理局局长狄米特里·列奥尼德维奇·霍尔瓦特流亡北京,携其家眷奔赴东交民巷奥地利公使馆寻求庇护,直至1937年病逝于北平,辛亥革命后,国学大师、精通九国语言的翻译家辜鸿铭,也曾得到酷爱汉学的讷色恩全权公使全方面援助,最终促成了辜氏出版最后一部“四书”英译版《大学》之夙愿,两人来往甚密,辜鸿铭也应邀出任公使馆翻译官一职,直到上世纪20年代还在服务,1938年3月初,德国法西斯以“维护奥地利秩序”为名,派兵进占奥地利,该国沦变成纳粹德国的一个省,东交民巷的奥使馆建筑及设施,统统被德使馆吞并,改设德国俱乐部,1945年,二战同盟国军队战胜了奥地利本土德国侵略者,美国接收了这处房产,改设盟国资产管理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一些建交国家继续留驻东交民巷建馆办公,匈牙利人民共和国依循国家历史关系,继承了这处公使馆建筑,直至1955年,《重建独立和民主的奥地利的国家条约》签订为止,驻扎奥地利的各国军队才陆续撤离,奥地利最终获得民族独立、成立奥地利第二共和国,后于1971年5月初与中国恢复邦交,是清末民初时期奥匈帝国在北京设立的使馆,现仅存大门及主楼建筑,始于清同治十年,清光绪二十三年购得北临长安街、西临台基厂12800平方米的地产,经两年多的施工建成公使馆,1900年被义和团烧毁,《辛丑条约》签订后,奥匈使馆趁机强占土地,面积扩大了数倍,其东部为使馆,西部为兵营,新建使馆主楼、大门保存至今,大门面阔三间,基座之上以塔司干圆柱承托檐口及三角山花,檐部饰以三垄板,中间为大门,两侧实墙开券窗,门楼两侧为弧形环抱侧墙,形成门前开阔空间,主楼坐北朝南,东西长52 米,南北长23米,整体造型为法国古典式风格,主楼建筑为西洋古典式,地上二层,立面作两层外廊,檐上用三角山花突出重点,两边围廊,主楼虽然尚存,但内外装修均有较大改动,院内还遗存有一个以四只雕花鼓形石座托起的欧式石凳,造型颇为别致,院内园林虽屡经改变,但尚维持较好的状态,旧址的公使馆大门与主楼都保存完好,大门主体面阔三间,最下方设基座,其上竖立塔斯干式的双圆柱支撑门头,檐部饰以三垅板,上以三角山花结构结束,柱间居中开启大门,两侧实墙开窗,门楼两侧为弧形环抱之侧墙,形成前置的空敞环境,主楼上下二层,前出外廊,东西长52米,南北宽23米,其整体造型较为简洁,带有一定的西方古典元素,南立面分为五个部分,平面近似倒置的希腊字母“Ψ”,中央与两侧翼的顶部,均冠以三角山花,并略向前凸,中央入口为三开间,两侧翼又各为两个衔接部分,每部分均为三开间,底层柱廊为方柱,二层为圆柱,皆为简化的变体塔斯干柱式,檐部简洁无装饰,只在二层采用活泼效果的宝瓶式栏杆,自主入口进楼,两侧设置管理用房,过第二门道才是宽大的门厅,正北为双分式大楼梯,室内门窗、金属栏杆、天花分格仍为原物,而门廊柱子及檐部新贴了部分瓷砖,建筑现状通体刷白、淡雅明快;列柱白色,窗套、栏杆均饰以蛋黄色,檐口油饰绿色,与外廊投射在墙上的阴影形成明暗对比,近代西方殖民时期,为抵御东南亚地区的炎热气候而创造的外廊式殖民风格,被加以调整、巧妙地应用到这里的建筑上,现为北京市第五批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保护建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奥地利   使馆   长安街   公使馆   台基   公使   帝国   主楼   建筑群   旧址   共和国   山花   北京市   中国   月初   大门   建筑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