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获:一千多年都未能抓住的传奇

孟获:一千多年都未能抓住的传奇

公元225年,三国鼎立时期,诸葛亮的确南下平定南中。南中诸郡也的确在这一时期发生叛乱,不得不平定。否则,诸葛亮为蜀国北征的宏图大业就会泡汤。

据《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记载:“南中诸郡,并皆叛乱。”

在叛乱的人中,有历史记录的,有名有姓的确有多人,比如李寿。据《魏书·李寿传》记载:“ 寿 ,字武考 。初为雄 ( 李雄 )大将军,封建宁王 ,以南中十二郡为建宁国 。”

而南中当时的内乱的困苦情况,在唐朝王勃的《蜀中九日》诗中有所反映:“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三国演义》以传奇的方式,写了个七擒孟获的故事。故事跌宕起伏,悬念丛生。人物生动传神,故事又快炙人口。既写出了诸葛亮足智多谋,又写出了孟获的彪悍与刚烈。

可是,七擒孟获究竟在现在的哪个地方呢?

历史上众说纷纭,各有说词。不少地方为增加旅游资源,创设旅游景观,猜测加估计,编造加化用,推陈出新的搞出多种版本来。

有人说,七擒孟获在现在的雅安石棉县,有孟获城作证。有人说,是在现在的乐山市峨边县大堡镇一带。峨眉山到峨边有个地名叫射箭坪,传说就是当年诸葛亮一箭定边界的地方。也有人说,七擒孟获在现在的云南昆明一带。各个地方都有这样那样的传说和证据,就是没有历史文献的记录。

这孟获,真的就成了一个一千多年都未能抓获的传奇。

(1)射箭坪的故事

《三国演义》里,有一段很精彩的故事,说是诸葛亮和孟获以射箭定边界的事。

关于射箭定边界的传说,在康定有个叫打箭炉的地方。据传,就是当年诸葛亮派李姓将军打箭的地方,也是用这个地方打的箭来与孟获射箭定边界的。

百度上,是这样介绍康定的:古为羌地,三国蜀汉称“打箭炉”。汉隶属沈黎郡,隋为嘉良地,唐县境东北部为中川、会野等羁縻州,属雅州,属吐蕃。

因为有一句“三国蜀汉称打箭炉”,就有人推测并臆断这是诸葛亮与孟获射箭定边界的地方。

其实,只要细心一点,就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因为,其古为羌地,不是彝或僚人的地盘,后来又是土蕃之地,与孟获没有任何关系。其打箭炉是因藏语“打折多”,音译而来的,并不是诸葛亮打箭而命其名的。

藏语称康定为“打折多”,意为打曲(雅拉河)、折曲(折多河)两河交汇处。旧史曾译作“打煎炉”,后通译“打箭炉”,简称炉城。这段文字,是公开的,对康定的介绍里解释的。

射箭定边界,在峨边县是流传已久,并且传得活灵活现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齐全,故事也有来龙去脉。从峨边的地形地貌来和现在与彝族的关系来看,的确也能证明,当年诸葛亮真的可能就在这里射箭定边界。

峨边流传的故事是这样的。

峨眉山市到峨边的路上,现在还有一个村的名字叫射箭坪,现属峨眉山市大为镇。

诸葛亮七擒孟获后,蜀国为了保证自己的后方稳定,就想把彝族迁到很偏远的地方去。但是,如果硬来,怕激起彝族的又一次叛乱,再者又是收服孟获的,只能采取怀柔政策。以理服人,以事实服人,才能让孟获心甘情愿的,自觉自愿的退守商议确定的边界。

诸葛亮就和孟获商量,希望他们能够退后一步。孟获对诸葛亮说:“退,可以,但是不能退多远,总得拿出个能说服我的方法吧?”

诸葛亮沉思一阵后说“:好吧,那就只退一箭之地吧”

孟获想,一箭之地能有多远?你诸葛亮再是神力,也不过射出百丈远吧。孟获和手下大将会了会眼神,暗自偷乐,点点头就爽快的同意了。

让孟获没有想到的是,诸葛亮是何等的精明老辣,不仅足智多谋,神机妙算,还能掐算天时地利人和,揣摩人心。诸葛亮谋定而动,事先就让赵云选了匹千里马在前面埋伏等候。诸葛亮把射箭的地方选在一个山顶背面的坡上,并且是朝上射箭。孟获心里更加喜出望外,暗笑诸葛亮聪明一时,糊涂一世,连个射箭怎么射得最远的地方都选不来。可惜了呢。

射箭定边界的时候,双方都带来很多人,都关心箭落何处。他自己不射箭,却孟获射箭。射箭的时候,诸葛亮自己拿弓拿箭给孟获,请孟获来射。孟获见诸葛亮如此敬重自己,想都没想,接过弓箭,为了不让诸葛亮说他偷奸耍滑,于是尽力一射。

在山顶那边,当孟获的箭射出,接近尾力时,赵云就抓着箭骑着马没命的向前跑,一直跑到现在的峨边的大堡镇双溪村,才把箭插在路边的树上。

诸葛亮亲自陪着孟获找箭的落点,孟获射完箭后到处找不到箭。他们沿着箭射出的方向一直往前找,最后在双溪村的路边树上才找到。孟获不知道诸葛亮玩了计谋,自认为是神人的意思,没有别的说道,只好把族人迁走。

诸葛亮心思缜密,为了使彝族不再卷土重来,还在双溪口立碑为界。碑立了,他怕彝族私下里移动,于是在碑上刻着“碑倒蛮绝”(“蛮”,过去对少数民族的蔑称)四个大字。

彝族人怕碑倒了,这四个字真的诅咒着自己的族人。后来,每个过双溪口的彝族都会检个石头或者泥土放在碑的旁边。这样日积月累,很多年后,碑就被泥土石头埋了。这个碑,到现在都不知道在什么地方。

现在的峨边大堡镇,原来是以前的县城。它过去的名字并不叫大堡,官方叫它“平夷堡”,而彝族一般都叫它“达普”,根据这个彝族的叫法,因这个声音相近,就以讹传讹,叫大堡了。

每个古地名的背后,可能都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故事。大堡,作为平夷堡的历史已经远去,而流传下来的故事,却依然生动。我们通过故事,还能窥见过往,探知隐蔽在故事背后的一些史实。大渡河作为区域分界线,作为蜀汉与南中之间的边界,很有可能就是汉彝之间发生局部战争的交汇点。至于,七擒孟获是不是就发生在峨边,我们还是不能妄下结论。但是,七擒孟获发生在大渡河一带是大体可以确认的。

《华阳国志、南中志》对这段历史是这样记述的:

夏五月,亮渡瀘,進征益州。生虜孟獲,置軍中,問曰:「我軍如何?」獲對曰:「恨不相知,公易勝耳。」亮以方務在北,而南中好叛亂,宜窮其詐。乃赦獲,使還合軍,更戰。凡七虜、七赦。獲等心服,夷、漢亦思反善。亮復問獲,獲對曰:「明公,天威也!邊民長不為惡矣。」

秋,遂平四郡。改益州為建寧,以李恢為太守,加安漢將軍,領交州刺史,移治味縣。

(2)石棉孟获城

我去石棉县,是没有打算去孟获城的,是巧遇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到石棉,是去查阅历史档案的,去了档案馆,又走了图书馆,基本上是一无所获。一个人在小宾馆里住着,闷闷不乐的,看看手机,听听音乐,都觉得索然无味。正想出去走走,忽听得外面有人大喊,走咯走咯,探访孟获城,现场捉孟获。有人退票,只有一个位置。快快来,快快上。机不可失,失了就赶下一趟。

我心里格登一下,莫不是机缘巧合?我拎包出门,三步并两步,手里举着钱,抢着上车,大声喊:我一个!马上给钱!

我努力的跟着车跑,车上的人拉我一把,我很顺利的就上了前行着的中巴车。我坐下,急切的要寻人交钱。左右一看,车上的客人只有我一个。

呵呵。有点尴尬了。我、司机、车门上拉客的人,都会意的尬笑。我连忙说,理解理解,以遮掩自己的囧态。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确实有点尴尬。

车在石棉城里转了几圈,拉了有七八个人,然后把我们转到另外一辆旅游车上。旅游车上人多,很快上齐了客人。

这时的时间,已经是下午两点半了,我是午饭前上的车,此时有点饥渴难耐。 好在开车出发前,年轻的女导游说,给大家十分钟抓紧准备一下,然后按时出发。我下车买了水和面包,马上返回车上,等待出发。

去孟获城的路还可以,只是车窗两边几乎没有什么风景可以观看。我闭上眼,小憩一会儿,等到了孟获城再说。

孟获城,又名石棉孟获城景区,位于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栗子坪乡孟获新村境内。

远远看去,有座仿古建筑,约莫三四层楼那么高,有城墙,有门楼,顶上是个长方形的台。导游已经开始介绍起来,说那个是当年孟获城的烽火台。烽火台,是三国时期孟获率领部下在此修建,抵御蜀军的重要隘口。

蜀军进攻孟获城首先要通过这隘口。孟获组织部队用石头垒起,借此地势修筑城墙,以此守住城内的安全。城外的一举一动,都是通过烽火台上的士兵利用制高点的优势来联系城内。一旦有敌情,立刻点燃烽火,通知城内,有助于城内部队提前做好防御准备。当烽火台上火把燃起之时,城内的将士便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起身集合准备战斗,抵御外来敌军。

这样的烽火台,在孟获城有两个,据说是相互呼应,指点方位而各有不同作用的。

除了烽火台,城里陈设了一些古兵器和装备,还有营帐之类想象出来的军队物件。所有展品,都仿制后做旧的,看起来似有不对味的地方,只是我说不上来。布展中,对孟获的文字介绍写得比较详细,能让我驻足细读慢品。

其实,说实话,这个孟获城没有多少可以实证孟获当年在此建城的,就更谈不上于此抵御蜀军进攻了。远远近近的看现在的这个孟获城,稍微有点军事知识的都能看出,这里既非交通要冲,又非关隘宝塞,更不是彝族聚居地。缺少军事纵深,缺少天然屏障,属于易攻难守之地。选点优势是自然环境和风景很好,是做旅游的好地方。

看完这个孟获城,我私下里想,可能做这个旅游项目的人对彝族不了解吧。在公元225年前后,也就是接近快两千年的时候,彝族居然能建筑如此规模、如此现代的城墙来抵御蜀军?那时候的彝族处在奴隶社会,除了奴隶主有稍微正式一点的居所外,其他都是居无定所,住石窟,靠街沿而居的。这一习俗一直保存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何况孟获是在不同地方与诸葛亮打了七次仗的,这有《三国演义》为证。

孟获带兵以游击为主,无论兵力和战法,绝不是要和诸葛亮打阵地仗。由此一来,他有什么理由、哪来时间、有什么必要修此城呢?还弄个烽火台,说是要相互照应。在方圆不到两公里的城里,烽火还不如牛角号来得直接快速。可能烽火还没点燃,蜀军就已经穿城而过了呢。

我们再看看栗子坪的地形地貌,再放大一点看石棉县的地形地貌,烽火台的烟火能传多远呢?这里可是横断山系里的高山大川哦。不要说云遮雾嶂,一两个烽火然起,几乎就是一个山坡可以望见而已。不说隔座山,就是转个拐也看不到了。这烽火台就形同虚设,是后人以此为噱头,招徕客商的虚拟景象吧。

我的疑问在心里,并且是个人推测,是完全的个人意见,不一定正确,只能让它藏在心里。

孟获城外,有一片很大很大的草甸,绿绿的,如开花的荒野。草甸展开着,空旷洁净,让人一下子心情开朗轻松起来。

我们跟着导游信步景区,导游一边讲故事,一边带我们到月亮湖。这月亮湖因湖面呈月牙状,就取名为“月亮湖”。

这月亮湖是有故事的。相传,当年孟获血气方刚,是部落里出色的猎人和摔跤手,部落里的好多姑娘都暗暗喜欢他。火把节的时候,有孟获出场,姑娘们的热情就特别高,火把不熄,歌声不断。

那一年,孟获获得摔跤第一名,得了一只羊。孟获抱着羊绕场三圈,把羊抛起来又接着,抡起来又收回,他的神力看得人们瞪大了双眼。

夜晚,月亮湖边。有个美丽的姑娘吹着口弦,双脚在水里划着节拍。月亮在水中,姑娘在水中的月亮里。

月亮闪着银辉,银辉照亮了姑娘的脸庞。孟获在一旁的树后看呆了,疑为天仙下凡。他慢慢走过去,在姑娘的背后,唱起了彝族人的情歌“阿妞惹”。姑娘慢慢站起来,走到他的身边,也低声的用歌声回应着孟获。姑娘大大的水汪汪的眼睛,直直的看着孟获。孟获全身象通电一样的颤抖着,他在姑娘的注视里,彻底融化了。两个人的身影,在月亮的斜照下,合为一体。从此,孟获身边就多了个祝融夫人。

导游接着说,一会儿带大家去看红石滩。那里的石头都是血红血红的,惊艳无比,世界上独此一景。这红色的石头,也与孟获军有关的。据传说,后来在一次大战中,就是诸葛亮第七次擒孟获前。孟获请来乌戈国的藤甲军,与蜀军决战。孟获有神相助,得神树一株,可以搬来天兵天将,助其进攻。诸葛亮知道后,偷偷的买通孟获部下,把神树偷出来。孟获在没有神助的情况下,节节败退,将士的鲜血染红了满山的石头,孟获哭泣,眼泪就变成了河流。这河流,又连接着我们眼前的月亮湖。

月亮湖属高原湖泊,海拔约2400米,夏季水温约17℃。导游动情的描绘着,每年四五月,沿湖周边的报春花竞相开放,灿烂惊艳,人们说,那是孟获他们种下的爱情花,在年年月月的竞相报春。金秋时节,月亮湖周边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各种树木,更是红叶似火、黄叶斑斓,极有层次的与青山衬映着,流泻出水彩与粉墨的炫烂。

似梦非梦,似情非情,触景情生。在这片曾经血流成河的地方,幻化为丽影壮景。可见大自然才是最平和最有心的。时间,可以抹去伤痛与仇恨,重塑美好与希望,总是能给人未来和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南中   蜀汉   康定   彝族   石棉县   烽火台   月亮   石棉   城内   烽火   边界   导游   多年   姑娘   传奇   地方   故事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