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您再次重温青岛的前世今生与辉煌历史

青岛城市档案论坛 ,带您再次重温青岛的前世今生与辉煌历史。

青岛建置不过百余年,但胶州三里河遗址-大汶口文化距今已经约5000年,除了大量陶器,还有两件钻形黄铜器,是目前我国发现年代最早的铜器,比欧洲出现黄铜早2000年。

青岛有一种很有名的白酒叫“琅琊台”。其实琅琊台是位于西海岸的一处名胜古迹,齐国在琅琊台击败吴王夫差,这是中国有记载以来的第一场海战。秦始皇来过三次,其他来过的历史名人也“海了”。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个航海家徐福也是从这里出海的。

汉唐后,青岛的作用,在海面显示的越来越大。屡次用兵辽东半岛,青岛的海口都是根据地。除了作为军事的转运机关,日本僧侣来留学,中国派出求经的高僧,也多半取道于此,例如法显。

元代军粮和民食品多仰仗南方,海船多从长江出口,经过胶州再到天津大沽口。最繁盛时,每年要中转三百六十万石。

“古南岳”天柱山多次见诸于余秋雨笔下。青岛平度也有一个天柱山,这里的魏碑对于书法家,如同武林高手心驰神往光明顶。此处的玫瑰香葡萄与新疆马奶子葡萄有得一拼。

青岛古为“东夷”,后屡遭战乱,原住民像如今的野生动物一样珍稀,于是移民成为明初建国立业之要务。目前的青岛土著,一般认为从山西迁徙而来。崂山的青山、黄山等渔村,则来自福建,当地姓林、温、唐、姜等南方大姓的比较多。青岛满族人大多来自青州,在老国棉厂宿舍的关、赵、那等姓氏,十有八九是满族人。

青岛市政府所在地曾是浮山所村,明朝时归鳌山卫管辖。青岛的不少安姓,梅姓、梁姓和白姓祖先是蒙古族后人,因为护送被俘的明英宗还朝有功而获赐汉姓。

由于日德战争,青岛成为东亚唯一一座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炮火的城市。青岛山炮台遗址是一战亚洲唯一一处战场。

德国人占领青岛之初,想把这里建成远东海军根据地。不仅财政上“倒贴”,对于区内市民租税也极低,因此工商业发展很快。

青岛是最早实现“雨污分流”的城市,老城区的下水道没有“德国油纸包”,也确实能宽敞到可以跑解放卡车。不过德国人建的排水管道,只在很小的一个区域。青岛下大雨和暴雨,也会积水,但不会出现大面积的水灾,因为这里三面环海。

1902年,北京的颐和园里有了电灯,很多人认为那是中国的第一盏电灯。其实,青岛在1899年就有了发电厂,青岛人在那时侯就开始打电话。除了发电,比如烟草、啤酒、葡萄酒、饮料、港口、铁路、纺织、印染、火柴、机车、造船、自行车、照相机、缝纫机、钟表等等,其中很多老工厂生产过中国最具历史价值的品牌。

老青岛是中国最早有电、有汽车、有铁路、有西餐、有自来水等现代化设施的地方和最早接受世界时尚文化的城市,油画、水彩画以及西洋乐器传入与普及的时间也很早。

中国第一个有汽车的城市不是北京也不是上海,而是青岛。十九世纪末,德国汽车引入青岛,成为中国最早行驶汽车的城市,并颁发了首个汽车牌照。中国的第一条公路也在青岛,就是今天的台柳路。

除了哈尔滨、上海之外, 最多居住俄罗斯侨民的一个城市就是青岛。他们给青岛带来了美术、 音乐等文化方面的西风浸润和葡萄酒、西点、 红肠等饮食方面的崭新味蕾体验。经典的八大关,除了本土设计师,也多有尤利甫等俄罗斯建筑师的广泛参与。

由胡蝶主演的中国第一部有声片在八大关取景,老青岛电影院所放映的外国大片几乎与好莱坞同步。

汇泉广场早在100多年前就是跑马场、足球场和高尔夫球场。其毗邻的第一海水浴场是中国第一个开现代之风的海水浴场和诞生中国第一个航海俱乐部的地方。

老字号盛锡福曾为毛泽东、朱德等老领导人做过帽子,如今的北京盛锡福就是其分号。

居住过20多个国家侨民的老青岛,直至今日在一些欧美地区的知名度都远高于北京与上海。侨民相继组建了登山协会、赛马会、体操协会、胶澳射击队和曲球、汽车、网球等各种体育协会和俱乐部。1904年,德国皇家俱乐部在汇泉湾举办了海上帆船比赛。

迎宾馆有一架很有历史价值的三角钢琴,其生产厂家在二战中被炸毁,目前布留特纳这个品牌的老钢琴在全世界也所剩无几。1957年,江青曾弹过这架钢琴。“旗手”弹过的钢琴,成了这架钢琴的护身符,使它逃过“文化大革命”的劫难。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许多文学大家在青岛留痕。女作家苏雪林仅来青岛“逃热”一月,就写下了《岛居漫兴》20篇和《劳山二日游》9篇,是直接记录青岛文字最多的作家。

上世纪初,青岛在今太平山周围建设起了中国最早、规模最大的现代森林物种试验场,进行了一系列的植物种植试验。从青岛走出的花木,开始在北方城市繁衍生息,包括旧日北京长安街上的植物大多来自青岛。

我国的水准零点和水准原点都在青岛。前者在银海游艇俱乐部,这个地标入选了中学地理课本。后者在青岛观象山,世界的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8844.43米,就是从这儿开始算起的。

青岛人的性格中有一种“无所谓”的东西,说青岛普通话(琼岛扑腾话)是很少几件让他们害羞的事情。对于土生土长的青岛人,青岛话如同华山论剑,门派之繁复只有自己人才能甄别出来。青岛下设十个区市,各个区域说话的腔调都有所不同。从台西到莱西,几乎赶得上铁岭到上海的差距了。

青岛话里没有我先生、我老公、我太太这一说。婚没婚的,哪怕七老八十的老两口,彼此介绍对方,都是——这是俺对(dei)象。嗯,青岛的土产浪漫一种。

青岛话里也没有“我爱你”一说。比如青岛小哥,你打死他,他顶多会对女朋友或者老婆说“咱俩挺对撇子”。好像梁山好汉跟结义的兄弟说话,眼神再顺便捎上两捆“秋天的菠菜”罢了。

莫言在他的小说《檀香刑》里多次提到他家乡有一种“猫腔”戏。这实际是青岛的胶州的传统剧茂腔。在青岛,与茂腔同为姊妹剧种的还有柳腔。上世纪50年代,柳腔和茂腔达到罕见的颠峰,能排出《红楼梦》那样的大戏。

青岛女孩叫青岛小嫚,源于德语“Dame”。除了漂亮,独树一帜的性格是地产青岛小嫚的重要“防伪标志”。那是介于“嗲”和“爽”之间的那么一种“温柔的霸道”,如同美人有那么一点危险的味道才是尤物。

要是你在青岛说自己不会打够级,就跟说自己不会洗海澡一样丢人。在青岛、在全省、全国、全世界,只要是有青岛人在的地方,只要“凑手”,不甩上几把够级,简直就是在浪费生命。所以,想要跟迅速融入青岛,一是哈酒,二是打够级。

除了“千难万难不离崂山”这样的民间俚语,青岛人在形容超级体量的物质时,经常用“一千、一万、一崂山”来说明。这就像崂山在青岛人心目中的地位,有一种无厘头的至高无上。

青岛老人管登山游览叫“耍山”,有随机俏皮之意。“耍山”不外乎说明本地人去爬山甚是便捷。在青岛,耍山是四季都火热的休闲爆款。彼时,沈鸿烈云:青市奖励游山,不遗余力。当年沈公最欣赏的由白沙河至北九水一线,后来成为崂山水库。

青岛有69个海岛,10个海岛有固定居民。这里的温带风情、中国北方渔村的自然景观和乡村野趣,负责给青岛生产心旷神怡。岛上的渔民有一招鲜的烹饪大法,肚子里还藏着不少海怪故事。

洗海澡的至高理想有三。首先是横渡汇泉湾。再者是冬泳。最后是跳大飞燕儿,青岛话叫扎猛。玩大飞燕儿的两处圣地,一处在栈桥回澜阁的防浪坝,一处在二浴的大堤上。这多少带有些“展扬”(炫耀) 的意思,因为这里游人如织。

脸基尼是机智的青岛大姨的发明,有美白、防海蜇的功效,代表中国负责了一阵儿国际时尚,成为2014年法国夏日时尚写真的主题。不过,脸基尼似乎在大姨中更流行,对于喜欢在沙滩上“搞美丽事情”的小嫚而言,她们更喜欢比基尼的性感。

青岛人表述方向一般是以“前后左右”来说明,很少以“东西南北”来表达。青岛人知道自己有这个“毛病”,因此看房子多会很有自知之明地拿着指南针,测测“风从哪里来”。青岛东西向的路,路牌都是蓝色的,南北向的路,路牌都是绿色的。

三岔口听说过吧,地形够复杂。青岛还有个地方是“六岔口”,为江苏路、苏州路、伏龙路、观象一路、龙山路、莱芜一路这个六街交汇处,这也算是青岛山路曲折迂回、上下起伏的即景小品一束。

“台东”是青岛土产时尚的集结地。一百年来,人气一直火爆得很,深受几代妇女们的爱戴。这里的时尚没有太“潮”的个性气质,领导了各个时期的大众审美走向。有一年,报纸上登了“台湾歌星张惠妹回到台东”。可把青岛大姨恣坏了,原来张惠妹是咱“青岛小嫚”。话说此台东非彼台东,青岛还有一个地方是“台西”,也叫西镇,是青岛草根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相比全方位“网红”的八大关、大学路与黄县路,小鱼山周遭的文艺意图隐藏的较深,在城市交通无所不在的今天,这里很多道路因为连接众多石阶路,而鲜有车辆呼啸。因为车少,这里极其适合漫无目的的自由行和随意的拍摄,是低调的秘拍地。

在许多地方还把影视明星视做天外来客的时候,青岛人早就没把这些人当回事。因为随便拎起几个当红明星,总能找出“青岛造”的烙印。他或者她很可能就是街头上随便某个青岛人的亲友、同学、邻居。

即墨老酒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饮料酒之一。唐朝诗仙李白游崂山,品老酒,喻其为“金液”。老酒属于黄酒类,南方以绍兴花雕为代表,北方以即墨老酒为代表。陈云同志的夫人于若木是有名的营养学家,她对老酒大力推崇,曾专门为老酒题词:液体蛋糕。

有人把青岛的文化归结于泡沫的升华,一个是来自海浪泡沫的大海情结,一个是来自啤酒花的啤酒情结。至于青岛出现了打散啤酒用塑料袋这样的发明,根本就是青岛人性格实惠幽默的一个小剪影。话说曾有外地人对手拎塑料袋啤酒不解,“青岛人咋拎着一袋尿”到处窜。

青岛大概是北方地区最不待见白酒的地方。青岛人哈啤酒,就跟对着滑丝的水龙头哈自来水一样。知道青岛特产酒彪子怎么回事吗?那是一扎扎散啤的夏天特效。以为啤酒的度数低?架不住量大。放倒,不叨叨。知道吧,“海喝”就是这么来的。

青岛崂山矿泉水有限公司始于1900年,是中国第一瓶天然矿泉水的生产企业。1953年,开发出国内第一瓶碳酸饮料——崂山可乐。国外有暗黑饮料资深爱好者常把法国的传奇饮料巴黎水和迷一样的崂山白花蛇草水放在一起,个中滋味自己去“吧嗒”吧。

鲅鱼是青岛寻常人家厨艺等级分类的民间指向。一招鲜的独家鲅鱼饺子、熏鲅鱼、卤鲅鱼籽和鲅鱼丸,才是海货小厨神的入级标配。

春和楼之于青岛,如楼外楼之于杭州。在青岛,能够与其他城市老馆子掰腕子的,也就是这家老字号了。昔年,来青公干的李鸿章和寓居青岛的康有为、傅伟等遗老都是这里的座上客。文艺青年梁实秋、萧红等,也好春和楼这一口。

青岛出产的小海鲜真是“鲜亮”的要命,最是青岛人心头之好的则是蛤蜊。青岛人把蛤蜊叫做“gala”,这个典型的地域方言几乎成为检验是否青岛土著的标准之一。如果你将蛤蜊以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发音说出来,青岛人不仅会感觉那是件很滑稽的事儿,而且会认为你“端着”,不那么接地气。

说三遍,煎饼卷大葱那是省内其他地市人民的“口福”,跟舌尖青岛木有半毛钱的关系。青岛人控制饭桌的武器是大蒜,十之八九的凉菜都被大蒜以瓣、沫、块、片、粉、泥等霸道地浸润其中。不少外地小吃到青岛拜码头,都要被青岛人强硬地加上蒜汁和蒜泥才能生存下去。

上世纪80年代,海冻菜凉粉就像青岛街头上现今的烤肉串一样亲民。饭店的便民窗口、海边的风景区,出售海冻菜凉粉的小摊随处可见。来一碗,既消暑解渴又充饥。崂山蜿蜒山路上的背阴处,常有山民支一张小桌和几个小板凳卖凉粉,招揽游人小憩。

在过去50年里,最得中国北方儿童青睐的食品之一,莫过于青岛生产的钙奶饼干。在计划经济时代,外地人如果到青岛出差,大都肩负为亲友、同事的孩子捎带钙奶饼干的重任。在物质相对贫乏的年代,这种现象可以同全国人民到上海采购时髦的轻工产品一拼。

李村曾是崂山县县城,是传统意义的小镇摩登核心。李村集是青岛最有名的集市,始建于1892年。大集所售物品五花八门、千奇百怪。退路进室后,热度不减。在老年人当中拥有崇高的居家地位,在90后看来也有极高的“后现代”美学气质。

团岛市场是青岛市区最有名的的一家市内市场和活色生香的治愈系神地儿,这里的“网红”吃食,是总在青岛吃货心中作祟的“小妖精”。著名美食家蔡澜到青岛,亲自来“探场”,评价颇高。

青岛的海雾,常像一杯牛奶泼洒在窗外。对气候无比傲娇的青岛人来说,潮湿是一声叹息的软肋与七寸。这个城市因鼻炎、关节炎派生出的大鼻涕虫和关节炎患者远甚别处。

-老 城 -

山在窗外,海在脚下,城在岸边。老城区的窗外,亲切的老城风景蓬勃地展开。海阔天空一路是蓝,向左是曼妙旖旎的海岸线,向右是人烟生动的老街巷。老城区如同老玉包浆,焕发着厚实而素朴的光芒。作为青岛有建置历史以来的考古层,浓墨重彩的历史印迹,风情万种的欧式街景、活色生香的市井风景,天生丽质的山光海景,都能够在这里找到。经典的老城区经年游离着时光之外的原味与本色,以质朴、逍遥的慢生活,散发出柔软而温熙的淡淡光芒。晚年寓居青岛的康有为给青岛写下了第一条城市推介语,“碧海青天,不寒不暑;绿树红瓦,可舟可车”。康有为的故居在小鱼山脚下的福山支路,他甚至将爱上这里的理由扩大到整个青岛,赞美这座城市是“中国第一”。康圣人这个精辟而大美的“城市推介”,如一块引力极强悍的文化磁铁,引近现代无数文化名流折服于小鱼山。此后经年,小鱼山下的国立青岛大学,穿梭过梁实秋、沈从文、闻一多等大家的身影。晚年的梁实秋一直念念不忘青岛,文字中飘散着一种叫做“乡愁”的东西。

青岛给世人带来的惊鸿一瞥,并不全是异域风情的流光溢彩,里院丰富生动的市井段落隐藏在浓郁的民生文化中,暗香浮动着原汁原味的青岛风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青岛   崂山   胶州   台东   鲅鱼   侨民   老酒   俱乐部   上海   北京   中国   前世   啤酒   今生   辉煌   地方   城市   文化   旅游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