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临潼农民挖出西周利簋,上面刻33字铭文,揭开武王伐纣之谜

众所周知,我国历史文化悠久,有着五千年文明史,而我们的悠久的历史也经常受到西方学者的质疑。因为许多历史记载没有实物证实,很难被人们承认,像西周灭亡商朝的“牧野之战”,外国学者认为根本不存在。直到上世纪70年代,一件青铜器的发现彻底打脸外国学者,而青铜器是我国青铜时代的历史见证,代表了我国源远流长的青铜文化。商周时期,许多青铜器上都刻有铭文,这些铭文往往记载一些历史。前面我们说的这件青铜器的发现,为我们揭开了一段尘封千年的历史事件。

陕西临潼农民挖出西周利簋,上面刻33字铭文,揭开武王伐纣之谜


上世纪70年代,陕西临潼县农民修建水利设施时,意外挖出了一个青铜器地窖。临潼县文化馆工作人员得到消息后,立即派出考古队员赶往现场进行调查,经过勘探发现这批青铜器的出土地点是一座西周遗址。考古人员勘查发现地窖深约2米,宽0.7米,共出土壶、簋、盉等礼器5件,甬钟一组13枚,斧、凿、铲、削、角刀、铲刀等各类工具23件,戈、镞等兵器7件,车辖、带扣、扣饰、马络饰等车马器105件,铜饼、铜器座各1件。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出土的一件西周青铜利簋。

陕西临潼农民挖出西周利簋,上面刻33字铭文,揭开武王伐纣之谜


根据考古专家这件青铜利簋,通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重约7.95公斤。利簋器侈口,兽首双耳垂珥,垂腹,圈足下连铸方座。器身、方座饰饕餮纹,方座平面四角饰蝉纹。青铜利簋出土后不久,考古专家在其底部清理出铭文,使得其身世得以显露,同时也解开了一个千古谜团。利簋铭文共4行33字:“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大致意思是,周武王征讨商纣王,一夜之间就将商朝灭亡,在岁星当空的甲子日早晨,占领了朝歌。在第八天后的辛未日,武王在阑师论功行赏,赐给右史利许多铜、锡等金属,用其为祖先檀公作此祭器,以纪念先祖檀公。

陕西临潼农民挖出西周利簋,上面刻33字铭文,揭开武王伐纣之谜


专家表示这件“利簋”最有价值的是铭文,虽然很简略,却记录了一次重大的历史事件,即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所以,利簋也被称作“武王征商簋”。先前由于缺乏实物资料,关于“牧野之战”的具体日期,千百年来史学界一直有争论,历代学者根据有关记载推算出的年代就有数十种。后来考古专家用碳14测定年代,给出武王伐纣发生在公元前1050年至前1020年间,而天文学家根据利簋铭文记载“甲子”、“日”、“岁”星的天象,在参照《国语·周语下》记载的天象记录,计算出武王伐纣的时间在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

陕西临潼农民挖出西周利簋,上面刻33字铭文,揭开武王伐纣之谜


利簋的发现,除澄清了以往关于武王伐纣具体日期疑惑外,还证实了《尚书·牧誓》、《逸周书·世俘》等文献记载的某些具体史实。利簋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是目前确知最早的西周青铜器,也是有关武王伐纣史实的唯一文物遗存,为我国西周历史、文化、军事等提供了真实的资料,是中国夏商周年代准确断定的重要实物见证,被誉为中国文物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是当之无愧的国之重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铭文   西周   天象   商朝   地窖   青铜器   甲子   陕西   挖出   青铜   中国   实物   学者   年代   农民   发现   专家   旅游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