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仇父,父杀子

前因:

彼得一世改革:1697年,沙皇彼得一世为了让俄国挤进欧洲强国之列,夺取波罗的海的霸权,开始一系列军事、经济、文化改革。这一过程中,受到利益损害的彼得妻子站到了反改革一派。于是,彼得囚禁了第一任妻子以及儿子阿列克谢,从此结下父子仇恨。

1718年夏天,彼得一世令一百多个高官组成特别法庭,目的就是审判自己的长子阿列克谢。最终,特别法庭以阿列克谢反对彼得沙皇改革、意图谋反等罪名,判处其死刑。可死刑执行前,这位长子就因为审讯过程中的严刑拷打而气绝身亡。

子仇父,父杀子

彼得一世

虽然阿列克谢在俄国史上并没有留下什么重要的痕迹,可他的死却带来了彼得一世之后近四十年的王位继承混乱的局面。

先后有彼得大帝的第二任妻子叶卡捷琳娜、外孙彼得二世等六位专制君主以及伴随他们的各种宫廷阴谋、警察恐怖事件。直到1762年叶卡捷琳娜大帝即位,这种混乱政局オ告一段落。

那么,最初彼得一世与自己的儿子是如何走上这条“子仇父,父杀子”的不归路的?关键还是在于儿子阿列克谢的身份。阿列克谢是彼得一世与第一任妻子叶芙朵基雅的儿子。在这段政治婚姻中,由于彼得世坚持推行的废除射击军改革,让妻子背后的贵族家庭成员丧失了特权。于是,妻子坚定地站在了反改革一派,甚至不惜发起反对沙皇彼得的叛乱行动。

子仇父,父杀子

彼得一世与第一任妻子叶芙朵基雅的政治联烟

结果,妻子叶芙朵基雅被投入修道院,从此幽禁。而受到牵连的小阿列克谢也跟随着母亲进入了修道院。随后,他又被安排与几个姨母们一起住在老官殿里,无人问津彼得一世一直忙于改革和对外争霸,更没有时间来看儿子,所以对于小阿列克谢来说,父亲是一个害死母亲又没给过自己温暖的存在。

就这样,阿列克谢逐漸成为反对彼得改革事业的代言人和力量核心。因为根据当时俄国的长子继承法原则,阿列克谢最有资格和可能成为下一任沙皇,所以他对于改革的态度至关重要。

沙皇彼得一世也是深知这一点,才会忧虑万分。他给出儿子两条路选择:一条是认可自己的改革措施,成为改革继承人;另条是放奔继承权。

结果,阿列克谢出于叛逆心理和对父亲的仇视,做出一种消极的反抗,选择了第二条路。他宁愿放奔继承权,也不愿认可父亲

子仇父,父杀子

彼得大帝的长子阿列克谢

于是,两年前,阿列克谢趁着父亲出访丹麦的时机,逃往了奥地利,他像逃离父亲的控制。这在沙皇看来,是明目张胆的反叛,因为阿列克谢身为继承人,擅自离开就有举兵谋反的可能。

两年后,彼得一世派特使劝说儿子阿列克谢回国,说父皇已经宽恕了他的罪行。阿列克谢这才敢回来,可父皇的这个“宽恕”却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宣布放弃王位继承权,同时揭发那些唆使他逃跑的人。

要知道,此时彼得一世有了新的妻子叶卡捷琳娜。这位妻子本是俄国对外征战过程中获得的俘虏,也就是波兰一个农民之女。但经过彼得一世身边的宠臣缅希科夫的帮助,叶卡捷琳娜很快就得到彼得一世的宠爱,一跃为后,更是生下了继承人。

所以,此时的彼得一世正急于安排一个不反对改革的后继者,显然老大阿列克谢不在父亲的考虑范围之内。

子仇父,父杀子

彼得大帝审讯阿列克谢王子

经受不住吓的阿列克谢王子果然招认了帮助他逃脱的人。于是,一番审讯不可避免。从这些人身上,虽然没有审出反对沙皇的确凿证据,但丑化改革、仇视新政策的言论大量存在。

彼得终于正好抓住了儿子阿列克谢的“确凿”罪名。就这样,一场百人组成的审判降临在阿列克谢身上。他也果然没有经受住这场严刑拷打,判刑前就死了。同时他的十几个部下也都处死的处死,判刑的判刑。

四年后,彼得颁布了一部新的继承法,废除了长子继承制,宣布在位的君主有权钦定继承者。这是彼得一世将继承权收归沙皇自己所有的集权行为。

后果

叶卡捷琳娜一世称帝:彼得一世主导的这场审判儿子阿列克谢的继承案,导致拥有继承权的长子气绝而亡,失去了合法继承人。这让彼得的第二任妻子叶卡捷琳娜趁机继任为帝,即叶卡捷琳娜一世。

结论:彼得大帝统治晚期主导的这起继承审判案件,是以牺牲自己儿子为代价,保证改革的进程继续下去,同时也为了加强中央专制君权的无奈之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彼得   俄国   彼得大帝   继承法   继承权   沙皇   严刑   修道院   确凿   王位   继承人   长子   妻子   父亲   儿子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