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后代留下什么

文/刘荒田

从抗战时期援华美国飞虎队老兵及其亲属的回忆录中,读到一箱朱先生的女儿对父亲的追述。朱先生1925年出生于旧金山,祖先来自广东台山,是第三代移民,早年就读于柏克菜加州大学。1943年朱先生从军,加入飞虎队下属的407航空服务队,驻扎中国。退伍后,他回到旧金山,在屠宰公司工作至退休。他娶的妻子,也是在旧金山土生土长的台山人。早在上幼儿园时,他们就认识了。朱先生夫妇养育了六个儿女,最小的女儿在父亲去世以后,回忆童年往事,举出两桩:

给后代留下什么

一是吃晚饭。每天傍晚,在母亲的监督下,孩子们都坐在饭桌旁。下班的父亲进门,大家必同声说:“爸爸回来了!”爸爸把外衣脱下,挂好,走向母亲,亲吻她的脸颊,轻声说:“甜心,辛苦了!“然后,在柔和的灯光下,一家子动筷子。家里人口多,菜式难免简陋,气氛的和乐却弥补了物质上的缺失。这样的仪式,一直延续到孩子长大,离家自立。二是睡前。六个孩子在两个相连的卧室就寝。临睡前,爸爸必进来检查,看孩子们都睡下没有。然后,爸爸站在卧室之间的门前,把所有电灯按熄,只留下门上的小灯。爸爸轻声说:祈祷。

给后代留下什么

”他领着孩子们,用方言(台山话)念出祷词:“多谢耶稣,有衫着(有衣服穿),有野吃(有饭吃),有屋企(有屋子住),爱妈妈,爱爸爸。

孩子们的嗓音,从婴儿时代的奶声奶气,到少年的变声期,爸爸的引领从来不曾缺席。这场面之所以令我震撼,是因为朱先生把一代代传递的乡愁,渗透于家庭生活的宗教情怀和对儿女的深深爱意之中。

想起另外一个场景。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全美最热门的访谈节目一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由大卫.雷特曼主持的“深夜脱口秀”中,谈到独生女的出嫁:露天婚礼上,结婚进行曲快要奏响,披雪白婚纱的女儿,挽着老爸微微颤抖的手,即将走上草地之间的小道。此时,女儿对老爸来个“约法三章”:一、不要踩在草地上。二、不要打踉跄。三、不要哭。克林顿对主持人骄傲地说:“我全做到了!”他又说:

“把女儿交给新郎那一-刻,想起女儿学步的第一天,仿佛是......我借此断定,这位品行不无瑕疵的政治家,给予女儿的应是正面的形象,为父者于其从小到大所示的爱意与文明,永远在女儿的心里延伸。

[原载《今晚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抗战时期   脱口秀   和乐   克林顿   台山   甜心   旧金山   哥伦比亚   后代   爱意   轻声   儿女   卧室   父亲   爸爸   女儿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