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农村的交通工具演变:还记得激情燃烧的牛车队吗?

湛江有人类居住的历史约有5000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没有交通工具的,只能靠肩挑手提。

到了西汉末年,中国出现了一种叫独轮车的交通工具,也是中国最早的车辆。直至宋朝,这种独轮车才传到雷州半岛。人力独轮车(又称鸡公车)主要用来运输货物,运载量为200-300斤,有效地减轻了人们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人力独轮车的制作十分简单,材料又很好找。明清时期,独轮车在雷州半岛的使用已经非常普及了。据史料记载,清朝在一次修筑遂溪县城城墙的工程中,每天出动运送砖石泥土的独轮车就有几百辆。

也有用独轮车载人的,但只能坐一个人,一个在前面坐,一个在后面推。在广州湾的老照片中,我们就有看到晚清的雷州半岛就有这样的交通模式。

湛江农村的交通工具演变:还记得激情燃烧的牛车队吗?

广州湾老照片

到了民国初年,人们将独轮车改为双轮手推车,轮还是木的,轴却是铁的,体形较大,俗称双轮大板车。到了1950年前后,又用橡胶轮胎代替了木轮。这样,车就更轻巧了,千把斤的货物一两个人就能运送。后来大家熟悉的“黄包车”,就是由这种车改造的,在车身上加上了篷。

在人力双轮车出现不久,湛江农村又出现了畜力双轮车,也叫牛车。牛车的载重可达2000-3000斤,是人力双轮车的几倍。牛车运货车,载人少,偶尔也会用来运送嫁妆。

由于牛车对农村人来说很重要,所以特别爱惜,以致于“湛江十大怪”里有一怪叫做“人打赤脚牛穿鞋”。那时候的人怕牛把蹄子磨破,就用车轮胶割制包牛蹄的鞋。赶车的人却常常打着赤脚。那时物资贫乏人也穷,没有塑料拖鞋没有人字拖,只有木履穿,穿起来还不舒服,干脆就不穿了。

湛江农村的交通工具演变:还记得激情燃烧的牛车队吗?

农村的牛车

上个世纪50年代,湛江农村还有牛车运输营业社,在修建军用机场和铁路时,牛车发挥了重要作用。到了70年代,仅遂溪县的牛车就超过一万辆,可见使用之广泛。

上个世纪30年代,一种洋玩意儿车出现在湛江,那就是自行车,又名单车、脚踏车。当时这种车比较昂贵,数量又少,只有官家和富户才能拥有,骑出去就跟现在的奔驰宝马一样威风。

解放前,早期的自行车只是代步,后来也开始搭客。城镇的一些车夫、挑夫、脚夫纷纷购置自行车作为搭客使用,就跟后来的“摩的”一样。1955年,农村搞集体经济,自行车也被纳入归单车运输站。

1966年,各地运输站将自行车改为电单车、人力三轮车或电动三轮车。到了1974年,所有的用于运输的自行车全部淘汰,并出现了一种新的三轮小汽车。自行车又作为代步工具进入家庭。

那个时候的自行车要凭票购买,尤其是凤凰、永久、飞鸽等名牌,一定要找熟人、走 后门才买得到,一直到70年代末,我国的自行车才敞开了供应。

到了80年代,一种更先进的交通工具走进了湛江人的生活,那便是摩托车。最早的时候,摩托车只是军事和公安部门使用,后来居民也开始购买。最早的铃木王、雅马哈、本田这些进口摩托车可以卖到2万多一台,后来的国产摩托嘉陵、建设也要七八千一台。那个时候,能开上一台摩托车,也相当于现在开奔驰宝马了。

湛江农村的交通工具演变:还记得激情燃烧的牛车队吗?

80年代的“铃木王”摩托车

汽车问世于1894年,十几年后传入我国。广州湾1914年就有木炭汽车,1925年,遂溪县有了四个简陋的公交站。但之后,一直没什么发展。

到了50年代,湛江农村才出现货运汽车,后逐渐增多,并成立了车队。以遂溪县为例,1985年全县拥有货车1486辆,客车74辆。后随着改革开改,全市农村的货车与客车更是数以万计,以致于农村的道路都无法承受。

1955年,黎湛铁路建成,湛江的货运再上一高峰,农村建了不少专线接入这条线。火车源源不断把外地煤、矿石、化肥、钢筋运进来,又把湛江的糖、油、木材、果菜输送到全国各地。

到了现在,湛江农村的交通工具,货运是大小货车、三轮车、机船(靠海)等,客运主要是大巴和中巴,私人出行的有摩托车、电单车、小汽车等。

关于上面提到的交通工具,你知道的有哪几种?欢迎留言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牛车   遂溪县   双轮   雷州   交通工具   上个世纪   铃木   广州湾   独轮车   农村   货车   摩托车   自行车   年代   人力   旅游   湛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