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听过“农垦”二字的,不是真正的粤西人,难忘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上世纪50年代初期,为了摆脱对外国进口橡胶的依赖,国家创办了华南垦殖高雷分局,军民联合,胜利完成了1952~1953年夏季的大开荒,为粤西农垦创业奠定了基础。

没听过“农垦”二字的,不是真正的粤西人,难忘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说起那段艰苦的岁月,老一辈人至今还印象深刻。粤西的自然环境不好,夏秋台风多,冬季又有低温寒潮,广大农垦职工没日没夜的奋战。白天头顶烈日干活,晚上就睡在草棚里,用竹片铺成床,甚至露天而眠。那时候周边很不安全,除了野兽还有残匪,有些职工也在辛苦劳动和意外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这些口号体现了职工们的坚强信念——

“活着在农场干,死了就埋在橡胶树下”,“小雨当出汗,大雨当冲凉”,“两个六点半,中午不休息,晚上还要加一班”“一盏头灯一夜工,一滴胶水千滴汗”,“生是农垦人,死是农垦鬼”……

这样的口号还很多,充分反映了当时粤西农垦职工的艰苦劳动场景。两代农垦人奉献了自己宝贵的青春年华,为国家和人民立下了汗马功劳。

没听过“农垦”二字的,不是真正的粤西人,难忘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除了农垦职工,文革期间,还有大批知识青年也参加了开荒辟地的大会战。那时的农垦系统已经改为建设兵团,接收了大量知识青年,知青取代了农民工角色。当时几万城镇知识青年投身到伟大的粤西农垦,开拓事业中成为一支强劲的生力军。

粤西农垦所辖的范围,除了湛江、茂名、阳江,还有广西的9个农场,涉及的人口达20多万人,很多人的父辈对这段农垦历史都留下了铭刻终身的回忆——

“我是一名退伍军人,78年从珠海平沙农场商调到东方农场与爱人一起的。在东方红十七队工作一年后,调动去二十队任支部书记,几年后又调上场部组织科工作,93年l2月商调回县城某局任秘书科长至退休。在东方红农场工作近二十年,见证了农场的快速发展,我十分怀念东方红的领导和同事。深深体会到农场的干部职工以场为家以队为荣的好传统,特别是人与人之间十分亲切平等,我一直认为农场很不错,也特别怀念在一起工作的职工同事!”

没听过“农垦”二字的,不是真正的粤西人,难忘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我广州知青,七一年到收莸农场务农,开过荒,种过橡胶,香芧,芝麻,割过两年橡胶,还曾爆石开荒二百几亩水田,那时的确很辛苦很辛苦,但农场炼历了我坚强的人生,我很感激九年农场生活。”

“我是高州团结农场的,父母一辈子都是割橡胶,很辛苦,农场现在哀退,以前光辉的好日子过去了,从80后的人都没人割橡胶了,全都是外省的户籍在割橡胶。”

“第一批为农垦的橡胶事业奉献青春和生命的老农垦还剩几个?他们是农垦的开荒牛,今日的农垦应该善待他们啊!”

没听过“农垦”二字的,不是真正的粤西人,难忘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农垦也辉煌过的岁月,老一辈开垦人辛苦了!但是现在农垦已经成为虚名了。也不是国营农场,更不是地方企业。现在农场职工子弟成为无农无工了。”

“这些老一辈的农垦人,太苦了,真的是太苦太苦了,必须向这些老一辈的农垦人,在世的和那些已经离世的,致以最崇高的敬礼!”

“1960年从印尼归国的归侨们也分布在广东各农场,80年代后我这能回南洋的都回去了。90年代后能走的都走了,94年左右有的回潮汕了。有个当时从孟加拉回来的年纪很大的留在农场。”

“高州我们村附近有胜利农场、火星农场,基本上那一片都是橡胶,农民田地少。”

没听过“农垦”二字的,不是真正的粤西人,难忘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粤西农垦,是当时解放海南岛林彪部队留下来的兵戍边开垦,自力更生。都是历史了!现在没有农场,农垦这一说法。原来的全部归所在地的街道,镇,县管理,代管。现在全国只有新疆农垦建设兵团还有建制。”

“虽然苦,但比农村强了,场部商店中午轮流到连队卖百货,一个月放一回电影,连队还有小功率发电机,有番薯酒,咸鱼,糖分给工人,农村人很羡慕。”

“友好农场(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七师十三团)是我激情燃烧的青春驿站!它永远留在我的美好回忆中!徐闻知青。”

“我是军垦二代,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九师三团。 致敬军垦前辈!”

“职工三万人,总人口十七万,每一个职工要养几个人,一个职工的每年产值是多少?这个帐,无怕算。所以,农垦职工要想富,何其难也。”

“九零年南光农场种甘蔗,17岁!一辈子的回忆。虽然现在已经离开,但一直在怀念那里的红土地。”

从这些评论我们可以看到,虽然那是一段艰苦的岁月,缺衣少食,挥汗如雨,但是农垦居民和知青们将最美好的岁月献给了祖国建设,现在回想起来也是一段人生难得的经历和财富,大多数人表示无怨无悔并永远怀念。

没听过“农垦”二字的,不是真正的粤西人,难忘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对比父辈们的生活,我们现在可以说是安逸而幸福。虽然也有这样那样的压力,但比父辈们的生活环境要好得多。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继续努力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徐闻   广州军区   高州   孟加拉   岁月   知识青年   连队   知青   父辈   橡胶   农场   艰苦   难忘   职工   年代   旅游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