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成“诗仙”一半靠模仿,“床前明月光”居然是仿照而来的

在中国诗坛中, 李白不是之一,而是唯一的。

李白成“诗仙”一半靠模仿,“床前明月光”居然是仿照而来的

享有“诗仙”美誉的李白,一生创作无数篇诗词,除了诗圣杜甫外,几乎没有谁能够与李白相提并论。充满全身的文学细胞,无论李白走到哪里都备受尊敬和欢迎。

在世人眼中,李白视功名利禄为浮云,他喜欢无拘无束喝酒创作诗词。在一篇篇脍炙人口的绝句中,李白竟然有极强的模仿能力,而且他大部分诗词都是从那些被用烂的意境中,进行简化创新出来的,殊不知这种深层次的加工创作,也是需要具有很强的文学功底。

杜甫曾经为李白创作了一篇诗词《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其中在开篇是这样描述的“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

李白成“诗仙”一半靠模仿,“床前明月光”居然是仿照而来的

这句话实际上是说李白往往写出很美妙的诗文,写得就像阴铿那样好,阴铿所指的是南朝的一位文学家。从字面上看是杜甫在称赞李白的文笔好,然而实际上是杜甫在暗指李白创作的诗词有“偷师”之嫌。

当然杜甫并不是空口无凭这么说的,在开篇杜甫除了提到李白外,还提到了一个人那就是阴铿,作为南朝的文学家,阴铿创作诗词无数,其中有一篇名为《江津送刘光禄不及》,诗中有一句“鼓声随听绝,帆势与云邻”,这样的意境,在后来被李白模仿成为“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成“诗仙”一半靠模仿,“床前明月光”居然是仿照而来的

此外李白的《蜀道难》模仿的是南朝鲍照创作的一组乐府诗《拟行路难》,不得不说李白的模仿能力,在诗坛中是无人能及的。

让人耳熟能详的《静夜思》真正的创作者也并非李白本人,它是被篡改仿照而来的。那么原创前身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它就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明月何皎皎》:

李白成“诗仙”一半靠模仿,“床前明月光”居然是仿照而来的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值得一提的是《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撰的《文选》,诗的作者均不详,一般认为非一时一人之作。

也就是说《明月何皎皎》的创作者是“无名氏”。李白《静夜思》开篇写的“明月光”就是参考“何皎皎”而进行创作的,明月如此的皎洁明亮,照亮了我罗制的床帏。李白巧妙的改成了“床前”二字,变成了五言绝句诗,“床”这个字运用巧妙,自然流畅,情感真挚。

李白成“诗仙”一半靠模仿,“床前明月光”居然是仿照而来的

有人不禁会问到:“李白《静夜思》中提到的疑是地上霜,在《明月何皎皎》中也没有相对应可参考的意境啊?”

这就是李白模仿能力高明之处,这个“疑是地上霜”是李白把另外三个人的诗句加在一起运用的。比如鲍照的是“萧萧霜月寒”, 谢朓的是“霜月始流砌”, 陈阮卓的是“霜月正徘徊”。

这三句诗词,都把霜和月捆绑在一起,暗指思乡之意,李白恰到好处地把它们进行有机结合,灵活运用“疑”字吸引人注意,这月光好像是地上泛起的一层白霜,打破了前所未有的意境。

李白成“诗仙”一半靠模仿,“床前明月光”居然是仿照而来的

可以说李白的这首《静夜思》将同样思乡的意境传承变化得非常自然,刻画了游子的内心,整首诗既避免了出现重复的字,还没有损害诗歌的整体内容,达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效果。

同样都是模仿别人的诗词,但李白的这种模仿能力不是任何人都能够超越的,很多烂大街的意境,被李白巧妙的进行创新后,都变成了简洁朗朗上口的千古绝句,让世人无不感叹真厉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李白   江津   诗坛   绝句   南朝   杜甫   文学家   开篇   古诗   意境   巧妙   明月   诗词   地上   能力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