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诗人钟爱莲花,唯独少年时期的鲁迅,写出了经典七律莲蓬诗

自古以来,很多诗人都钟情于写“莲花”,比如唐代温庭筠所作的《莲花》:“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唐朝的王昌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北宋周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很多诗人钟爱莲花,唯独少年时期的鲁迅,写出了经典七律莲蓬诗

唐朝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似乎各朝各代的文人笔下,高歌咏叹的对象都是“莲花”。

夏季是莲花开得正盛之际,千万朵连成一片,远远望去,如火一般。在大部分诗人作品中都会惊叹于莲花清姿素容,还有的诗人会另辟蹊径,歌颂莲花坚贞的品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世人都在歌颂莲花,却很少有人会把目光聚集在莲花开尽后独立于荷塘中的莲蓬。时过境迁,在100年前,年仅只有19岁少年时期的鲁迅却眼光犀利,创作了一首名为《莲蓬人》的七言律诗,让世人见识到了低调不起眼的莲蓬之美,可以说没有深厚的文学功底是无法创作出这首经典中的经典作品。

很多诗人钟爱莲花,唯独少年时期的鲁迅,写出了经典七律莲蓬诗

“芰裳荇带处仙乡,风定犹闻碧玉香。鹭影不来秋瑟瑟,苇花伴宿露瀼瀼。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装。好向濂溪称净植,莫随残叶堕寒塘!”

在19世纪末期,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大动荡的时代中,鸦片战争爆发后,帝国主义疯狂侵略,中国沦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境地。清王朝昏庸无能,百姓流离失所,在这种背景下鲁迅创作了《莲蓬人》。

在整首诗中,鲁迅将莲蓬比喻成人进行描写,他抓住了莲蓬的特点,着重描写了莲蓬人的外表风姿:以菱叶为衣,以荇茎为带,居住仙乡,清香不散,虽然是这首诗是咏物。

很多诗人钟爱莲花,唯独少年时期的鲁迅,写出了经典七律莲蓬诗

但作者鲁迅却巧妙地没有停留在咏物中,而将物比喻成人,从外表姿态的表述中,给人一种高洁雅致之感。

紧接着又赞美了莲蓬净植于秋寒之中,鲁迅在这首七律诗中运用了叠词恰到好处,“秋瑟瑟、露瀼瀼”,要知道这种诗词的创作手法是诗圣杜甫最擅长运用的,令人惊叹的是19岁的鲁迅就懂得运用此方式,可见创作水平文学功底很深厚。

把脂粉洗干净,换上淡妆,似乎显得更加别致高雅。在最后是抒发作者的劝谏之情,劝谏他人不要与鄙俗之辈同流合污,要保持住自己的初心和本色,整首诗情深意切,意境愈深。

很多诗人钟爱莲花,唯独少年时期的鲁迅,写出了经典七律莲蓬诗

鲁迅通过对莲蓬的淡雅绝尘的特征描写,从侧面也表达了自己敢于与世俗抗争的精神,体现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少年时期的鲁迅早早就目睹了帝国主义的蛮横霸行,清王朝腐败无能,统治阶级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百姓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通过对莲蓬的歌颂,也表达了自己绝不会向恶势力低头,与腐败无能的人同流合污。

很多诗人钟爱莲花,唯独少年时期的鲁迅,写出了经典七律莲蓬诗

纵观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都对“莲花”进行歌颂,但唯独19岁的鲁迅却崭露头角让世人看到“莲蓬”的另一面,这部七律诗可谓是众多赞颂莲花经典中的经典,鲁迅不愧是中国现代文学第一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鲁迅   莲蓬   周敦颐   洛神   仙乡   劝谏   律诗   经典   同流合污   帝国主义   功底   唐朝   中国   无能   世人   诗人   时期   少年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