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介入乡村,看看这个“丑萌”的小镇是怎么做的

艺术介入乡村,目前国内外已有不少成功的案例,比如日本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艺术介入乡村为乡村发展提供了精神层面的引领和文化再创造的可能。中国有很多乡村面临着产业和人口的空心化问题,以艺术和设计为纽带介入乡村振兴,缓解城乡差距、老龄化问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乡村振兴等社会问题的方式值得深入研究和探索。

01

弥勒·东风韵小镇

艺术介入乡村,看看这个“丑萌”的小镇是怎么做的

2017年,云南有个“丑萌”景区在抖音上点赞过百万后一夜走红,成为全国各地游客扎堆出行的网红景区,这就是弥勒·东风韵小镇。它是云南首个以文化艺术体验为核心的旅游目的地。2019年国庆黄金周共计接待游客12.8万人次,占弥勒市八大景区接待游客总量的30%,在八大景区中排行第一。

小镇所在地原本是国营弥勒东风农场,建于1958年。农场当年以葡萄种植为主,大批从上海、重庆等地来到弥勒的知识青年在这里屯垦拓荒。

弥勒·东风韵小镇正是基于“东风农场、葡萄园和红土地”这三大元素,综合分析研究市场需求及产业现状特点,充分挖掘文化资源,最后以原创文化艺术产业为核心,葡萄产业为基础,康养产业为配套,打造为“立足云南、面向世界、产城融合”的文化艺术特色小镇。

艺术介入乡村,看看这个“丑萌”的小镇是怎么做的

02

艺术介入乡村的四大优势

以艺术的高度与方式介入乡村,具有如下凸显的优势:

1、两种生态的高度吻合

以艺术的方式在最大化保全乡村原始文化的前提下,再以文化手段推行。保全才有发展,所以乡建的关键是如何在保护乡村原有生态的前提下进行因地制宜的发展,这是传统商业地产模式无法实现的,对此以艺术的方式来介入,以文化的思维来开发成为不二之选。

2、因地制宜,无需报批、直接启动项目

艺术村的空间布局与乡村农舍的物理分布高度吻合,无需报批土地及繁琐的手续,在不影响村民正常耕作与生活的前提下,将部分闲置的农舍变成艺术家的工作室,既盘活了闲置房屋资源、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又形成初始文化业态,实现艺术与乡村环境的共生共荣。

3、先导客流再开发

先导入高净值、高粘性、高修养的客流再自然延展不同人群。一群艺术工作室的设立就会为乡村注入一个活的艺术生态,带来多元化艺术的内容与体验。每个工作室就是一个个性化的小型美术馆与艺术客栈,借助艺术家的自带流量、社交能力及免费公益艺术活动,由一个小型团队来组织线上线下的推广,必然会吸引一大批年轻的艺术爱好者纷至沓来。

4、千秋万代的乡村文化脉络

中国是一个以农为本的国家,有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乡村,在那里蕴含着我们世世代代积累下来的中华文明的智慧。对此我们所做的不是如何改变它,而应该是寻求到规律让其自然的延续与发展,在原有乡村文化的基础上演变成新时代的乡村文化与文明,对此艺术生态的嫁接乡村是推进这一进程的最有力保障。

艺术介入乡村,看看这个“丑萌”的小镇是怎么做的

03

如何培育艺术产业?

弥勒·东风韵小镇是以“政府+企业+院校+艺术家”的合作模式,打通各阶层艺术从业人群从而将小镇打造成艺术文化成长孵化空间。

1、邀请文化艺术名人入驻通过“名人效应”,带动更多的艺术家来小镇建立工作室,推动项目向更高品位延伸和发展,扩大品牌知名度截至目前,已有罗旭工作室、叶永青工作室,云南红土情艺术机构入驻,未来名人名家园就是承载艺术家的工作室集群。

2、通过举办国际艺术节、原创艺术比赛等重大活动,提升在国际艺术节的权威性和知名度去年,中国-上合组织青年交流中心艺术基地已确定落户小镇。小镇也计划利用地理区位优势,逐渐与南亚、东南亚青年乃至世界各国青年组织开展文化艺术友好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纽带和平台。

3、与高校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吸引优秀文化艺术人才目前,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美术学院实训基地已落户小镇。实训基地为艺术类学生赋予艺术采风创作的土壤条件,为美术学院的师生搭建一个适合生长的平台。同时,优秀的作品在小镇进行展示,也能够提升小镇的文艺格调和知名度。

4、搭建文创交流平台,扶持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小镇给予艺术家、艺术爱好者一定的资金扶持,让他们在小镇的文艺环境下进行创作,同时艺术家的作品可以在小镇平台进行展览销售,最终实现文化艺术产业的社会价值。例如,小镇与北京海淀区文联达成了文化共建合作,北京海淀区文联掌握着众多优秀的文化艺术创作者资源,邀请这些文化艺术创作者在云南范围内进行采风,再回到东风韵小镇进行创作。

5、营造良好艺术生活氛围,加深艺术家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东风韵·自在艺术别院、牛哆啰音乐农庄包括在建的艺术家公寓等配套,都是艺术氛围浓郁的集住宿、创作、交流的平台,这些是让艺术家愿意留下来的基础。

上面的方式大多由艺术家、设计师先期切入,再带动各种力量的共同介入,创造艺术作品,创造新的生活样态和形式。在艺术产业的介入下,乡村的生活会跟城市的生活一样富有吸引力,由乡村产生的新的生活样态不仅包含着文化历史的审美及价值,还有新的文明理念,新的文明追求。

艺术介入乡村,看看这个“丑萌”的小镇是怎么做的

04

艺术介入乡村的应该注意的问题

1、艺术介入乡村的魂在于文化建设,把握文脉首先,艺术介入乡村需要在把握中国历史文化和文明文脉的基础上进行。乡村振兴不是简单的产业振兴,而是文明和秩序的重建。乡村自然地理条件下的自然禀赋是人类文明的载体,也是人类塑造自我的基础。乡村不同于城市,它不能也不应成为工业文明的殖民地或城市社会结构的复制体。

2、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贴近生活随着文化进步和生活品质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设计所带来的美学价值、生活方式和情感价值等。艺术介入乡村可以为乡村新的生活方式提供独特的美学追求和创意表达,进一步挖掘乡村价值,转化和实现乡村价值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是乡村振兴最活跃的新动能。

3、强调融合,需要尊重地方文化传统艺术介入乡村工作者需要在原有乡村文化脉络和机理上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工作,需要强调各方面的融合发展。这里面既有物质与非物质的融合,又有审美与功能、传统与现代、城市与乡村、人造与自然等多方面的融合,需要在深度挖掘地方文化传统的基础上,通过在地化的文化参与和重建实现艺术乡建,而不仅仅是将乡村作为艺术家的试验场或者工作室。艺术介入乡村的生命力就在于其能否与当地文化和民众生活产生紧密关联,将艺术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沁入到乡建中,深入到农民的行为理念中,深层次撬动和活化传统的生机活力。

4、注重村民参与、文化活化和可持续性艺术介入乡村绝不仅仅是对一栋建筑的保护改造,一个节庆活动的开展,一个农业文创项目的实现,也不仅在于艺术是否在当代乡村生活中起到了可持续性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功能。判断艺术介入乡村成功与否的标准在于它是否真正实现了农民的参与,是否活化了在地的乡土文化,是否形成了一系列对文化传承发展具有可持续性的制度保障和是否培养了乡土人才资源。

5、把握好边界,加强各个方面的合作艺术介入乡村如火如荼,人们对它的期待十分高。但实际上,艺术介入乡村起到社会美育的作用,社会动员、社区营造和社区发展等多项工作并不是艺术介入乡村的特长,需要多专业、多学科、多领域人员的协同配合。艺术介入乡村不应盲目膨胀,包打天下,不仅需要厘清自身特长与局限,把握好边界,还需要把各方面力量组合起来,其中,当地政府的有力支持和保障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版权声明:图文资料来源于一诺农旅规划,仅用于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权,请联系小编,将及时更正删除!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道文旅很荣幸和您分享这篇文章!不落地,不创意,如果您有好的素材案例,也欢迎下方留言分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小镇   乡村   艺术   东风   弥勒   云南   景区   文化艺术   艺术家   传统   工作室   价值   方式   产业   文化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