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古老的春耕民俗,你知道吗?

1959 年,我省考古工作者在距今约3000年前的诺木洪文化遗址中发现了 麦类作物的遗存;

2002 年,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喇家遗址中出土了世界第一碗面条。这碗 4000多年前面条的主要成分是粟,也就是小米。

……

我省考古证实,最晚在4000多年前,农耕文化就在青海大地上开花。岁月更迭,时至今日,在青海高原上还流传着许多农耕祭祀活动,这些民俗活动,是传统农耕文明的传承。


二月河开,三月春暖。青海大地上,一年一度的春耕开始了,各地的春耕祭祀活动也逐渐拉开序幕。


青海古老的春耕民俗,你知道吗?

大通地区的种皇田(资料图片)


分糕祭春

2020年2月19日,正是雨水节气。贵德县拉西瓦镇罗汉堂村的村民们都身着盛装,早早出了门。他们要参加一年一度的开犁祭祀活动。

贵德县文联编辑童世钰早早到了罗汉堂村开犁祭的现场。“罗汉堂村的开犁仪式是当地藏族的传统习俗。”童世钰说。开犁祭活动中,需要准备的东西很多。“彤糕”是其中很重要的祭祀物品。“彤糕”是藏语,是一种制作精美、花色鲜艳的馍馍。它的样子有些类似于青海人中秋节所做的大月饼。

罗汉堂村的开犁祭正式开始之前,村里的妇女们会拿着彤糕在田间行走。“随后,开犁祭的主持人会将彤糕一分为二,一半留给主人家,另一半当做份子,分给参加活动的乡亲。祝愿新的一年获得丰收,所有人幸福安康。”童世钰说。

青海古老的春耕民俗,你知道吗?

彤糕 童世钰提供


11时,开犁祭正式开始了。此时,村民们会牵着两头犄角挂着哈达的牛,套 着同样绑着哈达的犁铧慢慢步入农田。这种农耕方式,是我国流传数千年的“二牛抬杠”。

“在牛的拉动下,犁铧嵌入地中并缓缓向前。旁边一位农民一边向前走,一边把麦种撒向刚犁过的地里,祈愿这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青海百科全书》记载,开犁祭是旧时青海很重要的一项祈年仪式,一般在每年耕种的第一天举行。也有的地方的习俗略有不同,他们会将耕牛的犄角涂成红色,在犁杠上贴上“开犁大吉”或“耕 三余九”等字样的红纸条。活动举行当天,大家会及早牵着牛,带着犁到地头, 然后献馒头、酒肉,再焚香化表,点燃松盆。

开犁时,大家会赶着牛,拉着犁在田地中央逆时针转一圈,再在圈内犁一个十字,合成一个圆形的田字。等仪式结束后,大家就会分享贡品,也会给耕牛喂馒头。


开春种皇田

在我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和互助土族自治县等地区,流行着另外一种春耕祭祀活动——种皇田。

种皇田也叫开春或拍春,是当地每年社火演出中最后一项表演活动。有的地区在正月十五表演,有的地区在正月十六表演,还有些地区在二月初二表演。

大庄村是互助土族自治县塘川镇的一个村落,每年村里只要耍社火,就会种皇田。据村里的老人讲,种皇田是为了祭祀农神,祈求丰收。

种皇田时,一般要选择一处宽敞的场院。与平常表演社火,“身子”(河湟 社火中人们对扮演角色的称谓)拿着灯笼、扇子等道具不同,“种皇田”时,大家都会拿着很多农具。

表演开始前,村民们会请先生焚香化表并朗读事先写好的祭祀农神的文章。表演开始后,社火“身子”会驱赶着套好犁铧的耕牛,在田地里用犁划开地皮,后面有身子拿着粮食撒种子,也会有人拿着耙、锹等农具。“种皇田”的表演内容几乎与农耕场景一模一样。

我省文化学者井石先生在著述中介绍,中国远古就有祭祀社与火的风俗,因此就有了“社神”与“火神”。社神是共工氏之子句芒,火祖为炎帝神农氏。

“社火”原来就是对句芒和炎帝两位尊神的合称。因为祭祀他们时,民间都要舞龙、舞狮演酬神“百戏”,慢慢地,民间就把祭祀社神与火神时所演的“百戏”称之为 “社火”。随着历史的演进,发展到后 来,因为各种原因,民间祭祀社神越来越淡,社火几乎只祭祀火神了。

社神句芒是春官,也是春神,司掌农事,社火起初就是一项祭祀春神和火神的民间活动。

青海古老的春耕民俗,你知道吗?

种皇田时会有社火“身子”拿着粮食撒种子。 (资料图片)种皇田时会有社火“身子”拿着粮食撒种子。


青苗绿会敬龙王

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六至三月二十八,贵德县周屯村和王屯村会先后举行一项民俗活动——青苗绿会,也叫三月会或庄稼会。据说这三天分别是二郎神和东岳大帝、海池龙王的生日。“青苗绿会”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庄稼没有虫害而举办的农耕活动。

据王屯村的老人们讲,关于青苗绿会的来历,还有一段传说。相传,很久以前贵德大旱,庄稼都无法生长,当地百姓祈求龙王降水 ,让人到龙王池取水。当时,王屯有一位庙官在取水时, 不慎掉进了龙王池,最后是龙王救了庙官并普降甘霖。后来,为了感谢龙王的恩德,王屯和周屯的百姓便开始举办青苗绿会。

一般青苗绿会举行时,村民们会选会头,负责组织庙会。在庙会期间,必须 要诵经祈福。各家各户都要做祭祀所需的馍馍。这种馍馍的样子比较特殊,馍馍上面会有五个孔,称之为“五斋”,还要做方形的馍馍,称为 “开桃”。

三月二十六是周屯青苗绿会的举行时 间,三月二十七、二十八是王屯举行青苗绿会的时间。青苗绿会举行的三天,热闹非凡。除了繁复的祭祀流程之外,村民们还会聚集在一起吃大锅饭。村里外嫁的女儿也要回 娘家祭祀。


撒糌粑祈丰收

在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尕朵乡卓木齐村,流传着一个延续数千年的春耕祭祀仪式——糌粑节。

卓木齐村,地处通天河畔,那里气候温暖,曾是通天河畔农耕文化发祥地,那里土地肥沃,特别适合种植农作物,特别是青稞。自元代起,卓木齐村就是一个商贸重镇。

藏历年二月二十二,卓木齐村就会举行糌粑节。那天天刚蒙蒙亮,卓木齐村的村民就会到山上去请高达两米,用羊毛做成的白色神鸟到位于村子中心的格秀拉康中供奉。之后,人们会将用于劳作的器具、农具等摆放在一起,诵经祈福,祈求当年能够丰收。

青海古老的春耕民俗,你知道吗?

卓木齐村糌粑节


接着,卓木齐村的年轻人会扛着神鸟,由村中选出的十三位手持彩箭的男子和十三位衣着华丽,手捧糌粑酥油团的女子一起迎接神鸟到村子里。经过一系列的祭祀仪式后,在一片欢呼声中五颜六色的风马和着雪白的糌粑被众人撒向天空。人们借此祈求安康,祈愿消除一年来的坏运气,希望时运亨通……

祈祷完风调雨顺后,村民们又会将神鸟送到山上供奉。“据说,在祭祀白鸟以及送白鸟上山时,不能有片刻停顿,当地的百姓认为,半路休息或停顿会带来不祥的征兆。”玉树藏族自治州文联主席彭措达哇 说。将白鸟送上山后,大家就会手拿糌粑,向身边的人抛撒。

一年一度的糌粑节就此拉开了序幕。不管是卓木齐的村民,还是远方的客人都会盛装出席,拿着糌粑,加入撒糌粑的行列。在撒糌粑的同时,人们还会喊出自己所有的祈求和渴 望。人们通过这种形式祈求人丁兴旺、五谷丰登……这一天, 不管谁家的糌粑被别人拿走,大家都不会生气。

白色在当地人的精神世界里是圣洁的象征。卓木齐村的村民们认为,糌粑节那日,被撒的糌粑越多,得到的祝福和吉祥也就越多。所以,糌粑节结束后,不管是卓木齐村的村民还是远方来的客人都会一身雪白。糌粑节过后,卓木齐村就要进入忙碌的春耕时节。


选自《西海都市报》作者 王十梅

资料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来源:西海人文地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2

标签:互助土族自治县   玉树藏族自治州   青海   炎帝   火神   犁铧   贵德县   糌粑   社火   青苗   馍馍   耕牛   农耕   龙王   祭祀   民俗   古老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