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山越岭,我终于找到了真·世外桃源

无量山之行的缘起是出生在那里的彝族女歌手阿朵故烈给我发来的一段音频 :没有歌词,没有可预判的旋律和节奏,悠长、简单、原始,充满了能量,却又浑然天成,这可能就是原生态音乐?是,也不是。


今天,让我带你来到无量山,看看这个“世外桃源”般的地方。


说得不如唱的

从普洱市景东县漫湾镇出发,要在颠簸的公路上开半个多小时才能到阿朵故烈在无量山的老家。村里现在还有二十多户,虽然大部分人都已经搬到镇上,但他们在清明后的开茶季都会回来采茶,给老房子带来了不少生机。


老人们更留恋村里的生活,其中就有阿朵的“爷爷”, 据说他会的乐器一麻袋都装不下呢。彝族人家庭大,往往把堂叔直接叫作“叔”,而把爷爷的兄弟们也叫作“爷爷”。虽然 4 月天气温暖,爷爷仍悠闲地坐在火塘边抽旱烟。老人家岁数大了,口音太重,又特别想说,两边都着急。阿朵来了一句:“爷爷唱一段吧!”他精神地站起身,抖了抖衣襟,开唱!唱歌可比说话好懂多了,竖起耳朵听,爷爷一路从混沌初开唱到了新生活,他这是把各种曲调来了一个“大串烧”。

翻山越岭,我终于找到了真·世外桃源

阿朵的爷爷在火塘边抽烟。火塘是彝族民居的核心,一年四季火不熄灭。


当教师的舅舅告诉我,无量山彝族人属于蒙化这一支。蒙化人天生话不多,但用唱得更自然。婚丧嫁娶要唱,劳动、恋爱也要唱,高兴要唱,悲伤也要唱。爬山调、进门调、迎客调、吃酒调、娶亲调、哭丧调等都是常见的曲调,有些有固定的歌词,有些则是即兴填词。“蒙化调”中还有“经”的部分,蕴含了不少人生道理,起到了教化的作用。


除了世俗音乐,巫乐是彝族音乐中的另一个重要部分,巫乐其实就是毕摩在做法事时演奏的音乐。毕摩是彝族的祭司,也是主持宗教和文化活动的人。彝族人祭山神、祭茶祖、婚丧嫁娶都必须由毕摩主持。巫乐形式丰富,包括唱诵、念诵、叫魂等,使用的乐器也最齐全,包括牛角、芦笙和最神秘地“过山号”。


过山号,震虎豹

阿朵难得回来,又恰逢采茶季,天一黑,村里的老人们都带着乐器来了。院中已经提前生起了火,给微凉的夜晚带来了暖意,米酒也倒好了。彝族人常用的有芦笙等吹奏乐器和大小三弦、月琴等弦乐。芦笙还算常见,小闷笛和地勒噜就没那么容易见到了,就是看到了也很难和乐器联系上。


翻山越岭,我终于找到了真·世外桃源

茶园劳作的间隙,阿朵与小侄女一起玩耍。


小闷笛也叫“虫壳巴乌”,只有毛笔粗,一面六个孔一面一个孔,最特别的在于哨部是用当地“夹夹虫”蜕下来的壳做的。传说中,无量山的彝族部落和哀牢山的部落发生了战争,蒙化人被打败了,一位牧羊小童回到家里,发现亲人受害,房屋被毁,于是在红花树下哭着睡着了,醒来发现了身边的虫壳和篓竹,就拿起来做成了乐器。闷笛的曲调大多忧伤,用于求爱、摇篮曲以及表现思念亲人的歌曲中。地勒噜也是一种吹奏乐器,却只有三个音,吹出来就是“地~勒~噜~”,模仿哭泣的声音,常用来表现叫姑娘回娘家的题材,大意是“在婆家过得不好就回来吧!”也用于表现女儿对父母的思念,“爹娘想我独一个,我想爹娘一小双。爹娘在着山成路,爹娘不在路成山。”


这些日常乐器彝族人没事都会鼓捣两下,自己做一把也不是难事,但另一类乐器的门槛就高多了,甚至还有严格的师徒制,它就是过山号。过山号又叫鼓吹,在大部分法事上都排在最前面。一般认为过山号起源于古代彝族人翻越崇山峻岭时用来开路的号子。彝族人讲究自然崇拜,相信万物有灵,而过山号一响,“老虎豹子的牙都酥了”,也就没法再出来害人,既保护了自己,也没有伤害动物。


翻山越岭,我终于找到了真·世外桃源

三弦和一组五只的过山号,居中最大者为大统。


过山号沿袭的是师徒制,师父一次要收三个徒弟,对应仪式上三把一组的最小编制。徒弟们白天给师父家干活,晚上才能学习,要学习数年才能出师。过山号和大部分乐器一样,遵循“个头越大声音越低”的规律 :短号的形态和音色类似唢呐,声音高亢清亮 ;而最有气势的主号形如倒挂的编钟,口径如小盆一般大,它有个贴切的名字:大统。大统上常系有红布,由仪式的主人家系上去来表示感谢,做一次法事就会系上一根,慢慢就越来越多。按照彝族人的礼仪,迎亲时过山号队伍要走在最前面,而送葬时则走在最后面。


翻山越岭,我终于找到了真·世外桃源

彝族女性传统银饰。


吹过山号的难点在于气息的管理。整首曲子不换气,鼻进口出,演奏者必须自如地完成一套气息的“内循环”。阿朵的姑爹罗忠荣与兄弟三人一起跟着师父学的过山号,他自己便会吹大统,他的这只黄铜大统上密密麻麻系满了红布,显然见过不少大场面。著名笙演奏家、跨界音乐人吴彤在听了罗忠荣的演奏后也十分佩服,当场赠送了一支中国笙给他。过山号有两百多个曲牌,罗忠荣曾找了阿朵舅舅一起整理了四五十首乐谱,可惜乐谱不幸被打湿,当时也没有备份,两人一直没能再找时间重做。据罗忠荣说,他们受邀去吹过山号只是象征性地收一点儿钱,还不如雇人干一天活儿多,他们显然更看重传统和这份荣誉感。


茶园组曲

“太阳歇歇么,歇得呢 ;月亮歇歇么,歇得呢 ;女人歇歇么,歇不得,女人歇下来么,火塘就会熄掉呢 ;有一个女人在着么,老老小小就拢在一堆啰,冷风吹着老人的头么,女人拿脊背克门缝上挡着,刺棵戳着娃娃呢脚么,女人拿心肝克路上垫着……”


这一段是阿朵记忆中妈妈在采茶时唱的歌。现在采茶依旧是个耗时的体力活,但生态普洱茶的价格翻了好多倍,辛苦中也有甜蜜。无量山的茶树属于云南大叶种,山上野生有不少百年老茶树。“生态”的概念在这里指的是通过套种红毛树、野樱桃、丁香、山桃等共生植物来除虫以及为茶树增加肥料。


翻山越岭,我终于找到了真·世外桃源

清明节后就开始了春茶季。


彝族人认为,茶树虽然也是从祖先手里继承下来的,但却不是一劳永逸的聚宝盆,后人必须付出辛苦才能收获。茶树每年除草两次,否则草夺走了茶树的养料,过了两三年就不出芽了。茶叶一年收三次,清明后开始收春茶,端午过后是夏茶,而农历八月稻谷开花的时候就有了秋茶,也叫“谷花茶”。十月后雨水断了,茶叶也就没有了,要等来年。采摘好的茶叶炒青、晒干后成散茶或者压成茶饼,也可以用“晒红”的办法,只靠太阳晒,因为没有见火气,味道更柔和。风味上也遵循着四季的能量规律 :春茶最好,茶气最足、最香 ;夏茶水分多,但产茶量大 ;而谷花茶产于万物丰收的季节,味道也好,但不太经泡。


翻山越岭,我终于找到了真·世外桃源

采下的鲜茶必须当天炒制、晾晒,茶农在采茶季经常要通宵炒茶。


鸟叫是茶园中最常听到的声音,只恨为什么没有一款凭声音能识别鸟类的软件?听说无量山的小鸟脾气挺大,阿朵和朋友有一次遇到一只小鸟,双方开始了对唱,眼看对方人数占优,小鸟气不过飞走了。结果没几分钟,它带着几只鸟飞回来了,原来是去叫同伴来帮忙了!


雨打芭蕉、蝉叫虫鸣就是大自然的音高和节奏,而小鸟显然掌握了旋律的奥义,它们的翅膀掠过天空,就像唱针划过唱片的表面。全球化让人类的语言变得越来越庞杂,而大自然想用音乐教给我们的道理永恒且简单。听懂动物的歌唱,也许就解开了和谐共生的奥秘。


翻山越岭,我终于找到了真·世外桃源

农忙一天后,无量山的彝族老乡总喜欢围着篝火唱歌跳舞,再喝点儿米酒放松心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彝族   火塘   芦笙   法事   春茶   翻山越岭   茶树   茶园   爹娘   曲调   世外桃源   师父   小鸟   乐器   爷爷   声音   女人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