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31个领域列出五年目标 将改变你我生活

日前,贵阳市人民政府批复:同意贵阳市31个领域的“十三五”专项规划。这些规划涉及教育、交通、就业和社会保障、卫生与计生、食品药品安全、环保建设、棚户区改造、城镇生活垃圾及污水处理等多个方面。今后五年,贵阳市将按照这些“规划蓝图”布局发展。

今日,本网详解民生领域的“十三五”专项规划,这些规划可能将改变你我的生活。

贵阳31个领域列出五年目标 将改变你我生活

一、生态环境

1、森林覆盖达到50%:根据《贵阳市“十三五”林业发展规划》,通过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人工造林、石漠化综合治理及城市城镇和通道绿化,到2020年,林地保有量540万亩,贵阳市2015年森林覆盖率为45.5%,到2017年达到47%,2020年达到50%。

2、提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贵阳市“十三五”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规划》明确,贵阳市正实施“绿地”计划和“千园之城”建设目标,到2018年,全市公园总数达到1000个以上,全市新增公园面积1.7万公顷,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2014年的10.95平方米提升到17平方米,实现中心城区市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目标。同时,利用棚户区改造地块建设公共绿地,建成25个棚户区改造地块增绿工程,到2020年,建成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7%。成立由贵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各区(县、市)政府、市政府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

3、空气质量更优:将全面整顿燃煤小锅炉,加快重点行业脱硫、脱硝和除尘改造,严格治理餐饮业排污,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加强建筑工地扬尘环境监管,加强大气污染“源”的治理。到2020年,力争环境空气质量达到或优于二级标准的天数比例,达到86%以上。

二、宜居

1、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达到98%以上:《贵阳市“十三五”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专项规划》显示,贵阳将建设全市生活垃圾城乡一体化收运与循环处理体系,着实解决“垃圾围城”问题。到2020年,提升改造高雁、比例坝2座现有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新建燕楼生活垃圾综合处理项目,形成与生活垃圾产生量相适应的处理能力,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达到98%以上,初步建成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体系。

2、城区污水100%收集处理:根据《贵阳市“十三五”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专项规划》,贵阳市中心城区污水收集率达100%,老城区雨污分流管网建成率75%,城区污水处理率100%,污泥综合处理及利用率达100%。同时,加强河道综合治理力度,2020年,逐步恢复贯城河河道功能,城区主要河道全面达到水功能区水质要求,形成河中有鱼,水景怡人,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加强水源区的保护,2020年,城区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

三、棚户区

1、改棚户区为新型城市社区:根据《贵阳市“十三五”棚户区改造专项规划》,到2020年,力争基本完成待改造的15.4万户、2223.6万平方米各类棚户区。全面改善棚户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体的住房条件,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努力把棚户区改造成房屋质量优良、配套功能完善、基础设施齐全、生活条件便利、居住环境优美的新型城市社区。

2、中心城区“保护环境布局产业”:中心城区棚户区改造主要通过土地收储、政府购买棚改服务、市场运作等方式,启动花溪、乌当、白云、观山湖、高新、经开、综保棚户区改造5.2万户、1042万平方米。按照规划引领,通过土地收储,结合园区建设有序推进,实现中心城区生态环境保护与产业优化布局双赢的良好局面。

四、城镇化

1、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超60%:《贵阳市“十三五”新型城镇化专项规划》显示,贵阳市将落实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发展要求,努力实现100万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落户城镇,其中农业转移人口60万人,到2020年末实现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6%左右。

贵阳市将成立贵阳市新型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解决全市新型城镇化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与贵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合署办公,负责日常事务。

2、贵阳中心城区人口规模超300万:到2020年,贵阳将依托交通通道,将打破行政界限,形成市域“一心两核三群多点”城镇化空间格局。其中,贵阳市中心城区发展成为人口数量规模超过300万人的Ⅰ型大城市,清镇城镇组群承载城镇人口超过30万人,息烽县—开阳县城镇组群(含息烽县城、开阳县城、小寨坝、西山、双流、永温、金中)承载城镇人口超过30万人,修文城镇组群承载城镇人口超过15万人(含修文县城、久长、扎佐)。市域人口规模2万人以上的重点小城镇超过10个。

五、交通

1、打造互通互联的区域一体化交通:《贵阳市“十三五”交通发展专项规划》明确,“十三五”期间,将以贵阳为中心构建贵阳都市区城市交通体系,打造互通互联的区域一体化交通,全面优化城市交通出行结构,确立公共交通主体地位,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有效支撑贵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以大数据为依托,打造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创新型中心城市为目标,加快公交都市、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建设。

2、贵阳至周边省会城市“3小时交通圈”:贵阳是四川、重庆南下,广西北上,云南东进的关键节点,利用西南五省地理中心区位条件,以国家战略交通通道建设为契机,打造高效综合交通枢纽为突破口,大力提升交通枢纽地位,实现区域交通资源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构建贵阳至省域2小时交通圈,贵阳至周边省会城市3小时交通圈,贵阳市至全国主要城市8小时交通圈。

3、提高公交出行比例:贵阳市都市区面临机动化快速发展的巨大挑战,交通存在进一步恶化的可能性,贵阳市都市区作为规划人口超过500万的特大城市,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是唯一出路。未来,贵阳将提高公交出行比例,降低小汽车规模增长速度,减少小汽车出行,合理控制出租车出行比例。

4、加快龙洞堡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建设:新建1条4000米×45米的跑道;将现有跑道向北延长300米至3500米;新建T3航站楼(16.5 平方米)以及站坪、空管、航油等相关设施。

六、教育

1、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贵阳市“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专项规划》明确,到2020年,率先在全省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率先在全省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率先在全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力争全市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0%以上;小学和初中入学率达到100%、巩固率达到95%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3%以上;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56%以上。教育部门负责做好规划实施的牵头工作,制定各项目标任务的分解落实方案。

2、实现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十三五”期间,贵阳市将推进考试招生领域综合改革。完善和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政策措施,实现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推进普通高中招生改革,探索初高中衔接多元录取模式。完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和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为依据录取普通高中新生的政策措施。健全中职招生实行注册入学管理办法,促进中职教育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3、新建、改扩建90所公办幼儿园:贵阳市将加大公办幼儿园的建设力度,全市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90所,公办和普惠性幼儿园占全市幼儿园总量的60%,确保每个社区至少有1所公办幼儿园,推进农村幼儿园的标准化建设,着力扩大公益、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逐步实现就近入园,鼓励社会力量兴办优质幼儿园,满足群众多样选择需求。同时,鼓励学前教育多元发展,进一步完善普惠性幼儿园认定办法,规范民办幼儿园办园行为。到2020年,民办普惠性幼儿园占民办幼儿园总数的60%以上。

4、逐步实行高中阶段免费教育:继续推行和完善3年免费中等职业教育,率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教育,率先在全省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需求。到2020年,高中阶段的毛入学率达93%以上。

七、大健康

1、打造“疗养胜地”:强化“爽爽的贵阳”城市形象,进一步塑造贵阳市“氡泉天堂、疗养胜地”的品牌认知,打造全年旅游城市形象。立足贵阳市氡泉这一核心资源,树立“冬季享氡泉”的品牌传播理念,着力促进优势生态资源与医疗资源有机结合、融合发展,进一步打造“疗养胜地”,吸引高端养生游客。

2、发展六大板块的大健康医药产业:贵阳市大健康医药产业涵盖健康生产(一产)、健康制造(二产)、健康服务(三产)产业类别,包括健康药食材、健康医药、健康医疗、健康养生、健康养老、健康运动六大板块。其中,健康药食材板块细分为中药材市场、有机食品、地理标志产品、保健食品;健康医药为中成药、新型饮片、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健康医疗为民营医院、第三方医疗、互联网医疗、大数据医疗;健康养生为温泉养生、康体养生、度假养生、文化养生、滋补养生;健康养老为养老地产、养老服务;健康运动为体育赛事、体育用品、体育场馆、体育旅游。

八、妇女儿童

1、进一步保障妇女健康:根据《贵阳市“十三五”妇女发展专项规划及儿童发展专项规划》,未来贵阳市将进一步保障妇女健康,将孕产妇系统管理率稳定在90%以上,住院分娩率稳定在99%以上,降低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妇女常见病定期筛查率达到60%以上;提高宫颈癌和乳腺癌的早诊早治率,降低死亡率等。本规划由贵阳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组织实施。

2、确保少数民族妇女平等接受教育:加大扶持、资助力度,办好少数民族高中班和少数民族预科班。支持民族职业院校设立民族特色专业和民族特色班。推进民族民间文化教育发展,培养一批具有较好民族民间文化传承创新能力的女性技能人才。

3、保障妇女平等就业:严禁各种形式的就业性别歧视。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岗位外,任何单位在录用人员时不得以性别或变相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女性或提高女性录用标准,不得在劳动合同中规定或以其他方式变相限制女性结婚、生育。

4、提高各级女干部比例:贵阳市今后将加大培养、选拔女干部的力度。逐步增加市、区(市、县)政府部门领导班子的女干部数量和比例。通过培养、挂职、交流等形式,选拔优秀女干部到重要部门、关键岗位担任主要领导职务。拓宽女干部选拔渠道,注重从基层、生产一线、高校选拔女干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拔女干部,对特别优秀的女干部破格提拔。加强女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各部门要把列入后备干部名单的女干部重点培养,后备干部人选中女干部比例应不少于20%。

九、就业社保

1、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根据《贵阳市“十三五”就业和社会保障专项规划》,“十三五”期间,贵阳市将加强失业调控,保持就业形势稳定。经测算,2016年至2020年,预计全市累计实现城乡统筹就业116万人,其中,城镇新增就业102万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4万人,实现职业技能培训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下。

2、扩大社保覆盖范围:“十三五”期间,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80万人,比十二五末增加25万人;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建成,其中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36万人,比十二五末增加9.6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人数达67.5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率不低于98%;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74万人,比十二五末增加10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89.5万人,比十二五末增加7.5万人;城乡民居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0万人。

十、卫生计生

1、提高城乡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贵阳市“十三五”卫生计生事业发展专项规划》明确,全市将通过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多重医疗保障”,使保障对象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保障水平不低于75%,同时确保经基本医保支付后需个人负责的合规医疗费用实际支付比例达到50%以上,有效遏制和减少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贵阳市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领导小组统筹规划的实施和推进工作。

2、每个乡镇都有标准化卫生院:构建“15分钟城市社区健康服务圈”和“30分钟乡村服务圈”。将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纳入市政府为民办“十件实事”工程推进。力争到2020年,全市每个乡镇建成1所标准化乡镇卫生院,每个社区建成1所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个行政村建成1所标准化村卫生室。将社区卫生体系建设工作纳入各区(市、县)政府目标考核,到2020年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网络和功能100%全覆盖。

3、超九成居民有电子健康档案:到2020年,全市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的建档率达90%以上,并全部录入为电子健康档案。进一步规范对65岁及以上老年人、患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确保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人规范管理率≥60%,社区居民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80%。

十一、食品药品安全

全程实时在线监管餐饮单位:《贵阳市“十三五”食品药品安全专项规划》明确,全市将以大型以上餐饮单位和各类学校食堂作为重点推广单位,实现对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加工全程实时在线监管,首批遴选10家基础设施好、诚信守法的餐饮服务单位作为先行试点示范单位,在试点餐饮服务单位经营加工场所安装信息采集设备和展示系统,实时采集企业关键岗位工作图像,适时开展对试点餐饮服务单位的远程监管,倡导餐饮服务者公开加工过程、公示食品原料及其来源等信息。到2020年,全市大型以上餐饮单位和集体就餐学校食堂完成“阳光厨房”工程建设,并逐步扩大推广覆盖面。

(记者:肖达钰莎 文 徐其飞 制图 来源:贵阳晚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贵阳   贵阳市   棚户区   城镇   全市   幼儿园   比例   人口   城区   专项规划   领域   目标   单位   女干部   交通   城市   健康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