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国博看世界最贵“土”特产——月壤

春节之后,气温骤升,本以为春天的脚步已然匆匆而来。孰料一夜的疾风怒雨,晨起阴云密布,天空竟然扬扬洒洒地飘起细雨。这样的天气,更适合室内观展,整理整理还是去国博看看新发布的展览吧!

走进国博大门,远远地瞅见一个蓝色矮墙围绕,状如满月的环形展厅。虽然展厅四个方向都有出入口,但仍有如潮的人海往里面汇流。自从疫情国博限流以来,已经很久没有见到如此多的观众了。不免惊异不已地打开官网,哇哦!这里是「月球样品001号•见证中华飞天梦」展览。

快来国博看世界最贵“土”特产——月壤

我虽从事工科相关行业,然而脑海里的航空航天知识几乎是一片空白。今儿,要切切实实地来一场探索浩瀚宇宙的科普充电了。

贴近百姓的科普展

从环形的北入口走进深蓝色背景墙的开放式展厅里,犹如走进浩瀚深邃的探月旅程。按照顺时针方向缓缓移步,各种科技实物,大量放大的图片资料,多样的科技模型带我们一步一步了解中国探月工程 “”、“”、“”三步走规划的实现历程。

快来国博看世界最贵“土”特产——月壤

2004年1月,中国正式开展命名为「嫦娥工程」的月球探测工程。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升空。作为探月先驱,它突破地月转移和近月制动等关键技术,成功实现绕月飞行,是中国探月“零的突破”

快来国博看世界最贵“土”特产——月壤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顺利发射。它成功获取了国际最高水平的7米分辨率全月影像图,并圆满超额完成了科学实验任务。

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成功降落在月球虹湾区域,实现我国航天器首次在地外天体软着陆和巡视探测。标志着探月工程第二步“落”的战略目标全面实现

快来国博看世界最贵“土”特产——月壤

2019年1月3日,作为“嫦娥三号”的备份星“嫦娥四号”软着陆在月球背面,实现人类航天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首次实现月背与地球的中继通信。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历时23天,携带月球样品成功返回地球,十年磨剑,载誉归来!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战略圆满收官,为未来我国开展月球和行星探测奠定了坚实基础。

快来国博看世界最贵“土”特产——月壤

为了方便如我一般的航空小白理解,展厅外围展示了嫦娥一号、嫦娥三号着陆器、五号轨道器、上升器、着陆器等模型辅助详实的展板说明。最为难得的是,嫦娥五号返回器及其主降落伞原件也来到了现场。

快来国博看世界最贵“土”特产——月壤

世界最贵的“土”特产——「月壤」被盛放在特制的水晶容器中,众星拱月一般立于展厅中央,隔着摩肩接踵的人群,在灯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月壤」后面是巨形屏幕,滚动播放的视频,配合「月壤」样品立体形象地展示我国探月工程,呈现了一堂翔实生动的嫦娥探月科普课。

快来国博看世界最贵“土”特产——月壤

在巨屏的背后,放着一台天问一号火星车模型。2月24日6时29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实施第三次近火制动,进入火星停泊轨道。探测器将在停泊轨道上运行约3个月,进行科学探测,为择机着陆火星做好准备。

快来国博看世界最贵“土”特产——月壤

西边的出口也是展览的结尾告诉我们,“天问”正在实施火星之问,探月工程四期也即将开启,展示着中国人民“探索浩瀚宇宙,建设航天强国”的梦想将一往无前、永不止步。

快来国博看世界最贵“土”特产——月壤

《我爱你中国》背景音乐陪伴我这样的航空小白,毫不费力地观看了我国最前沿的科技成果。没有想到中华民族自主创新的“嫦娥工程”在航空领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看到实实在在的「月壤」真实样本,让人油然升起一股真真切切的爱国情怀。怦然心动中,为中国人民实现“上九天揽月”梦想而由衷自豪。

当然,这一场观展也刷新了我对航空知识的认知,以下内容与朋友们共勉。

探月轨道不是直线

探月轨道的专业名词叫“地月转移轨道”。它指从月球探测器通过不断加速、脱离地球引力、飞向月球开始,到被月球引力捕获、近月制动为止的轨道段。

不管是飞往月球、火星还是其他更远的星球,探测器都不是直线飞过去的,因为直线飞行就意味着,探测器需要一直一直点火,这会消耗许多宝贵的燃料。从节省燃料的角度出发,最好的方式就是把探测器送入一个以目的星球作为一个焦点的大椭圆轨道上,让探测器自己慢慢飞过去,途中除了轨道修正之外就都不需要再耗费燃料了。这样一个大椭圆轨道就是“转移轨道”,把起点和终点加入其中,从地球去月球的就是地月转移轨道;反过来,从月球返回地球就是月地转移轨道。

快来国博看世界最贵“土”特产——月壤

“嫦娥五号”由长征五号发射成功之后,探测器地月转移、近月制动、两两分离、平稳落月、钻表取样、月面起飞、交会对接及样品转移、环月等待、月地转移。它完成了1次对接、6次分离,两种方式采样、5次样品转移,经历了11个重大阶段和关键步骤,这种迄今为止最复杂、难度最大的工程任务环环相连、丝丝入扣。

朋友们看看上面图片中“嫦娥五号”的飞行轨迹示意图,不是科学工作者会被它绕晕了吧!

玄机颇多的月壤容器

挤在络绎不绝的人群里看「月壤」,大家都疑惑不解,那长得像青铜“尊”的人造水晶里,那部分是入藏国家博物馆100克月壤?细查资料才恍然大悟,原来,最贵的“土“特产及容器还有这么多的玄机。

月壤容器稳重大方的水晶樽,整体外部造型高38.44cm,象征地球与月亮间的平均间距384400km,宽22.89cm,象征嫦娥五号自发射到返回的任务时长22.89天,从时空两个纬度展现中国探月领先地位。

快来国博看世界最贵“土”特产——月壤

水晶樽内部造型由地球、中国地图、月球、月壤等组成,月壤储存在中心部位的空心夹层球体之中,通过填满其中的月壤呈现形似月球的造型特征,下部地球造型磨砂透光,其上中国地图造型透光突出,象征华夏大地对月亮的长久情意;容器内地球与月球间相隔9.9cm,取意古人所描绘的“天有九霄”,寓意中国探月突破极限、跨越“九重”。

快来国博看世界最贵“土”特产——月壤

由于月球上没有重力,月壤呈黑灰色依附在内部球形容器壁上,看上去像细细的水泥一样。专家告诉我们,月壤的主要成分是橄榄石、辉石、钛铁矿等,它不含任何有机养份而且非常干燥,无法种植农作物。虽然月亮上没有象人类的生命体,但月亮上有大量的氦-3,这是可以发电的清洁能源。因此,世界各大国对月球的科学探索与竞逐早已经开始。

快来国博看世界最贵“土”特产——月壤

想想遥远的未来,地球人类求索寰宇开新篇,成为了“月亮人”。那时,中华民族的子孙们在博物馆里看到这个编号GB93484号月壤藏品,会不会也像今天的我们看若干年前先民们的智慧结晶一样,震惊与佩服人类生生不息的创造力。

一场探月旅程彰显了中华民族探索宇宙,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是啊,梦想终会成为激发生命的能量,让人兴奋起来,行动起来,去实现心中的夙愿!

快来国博看世界最贵“土”特产——月壤

实用信息

最佳游览地:中国国家博物馆

门票:无(周一闭馆,采取线上限量预约,当日16时前可预约7日内参观。)

交通:地铁天安门东站下C口出

本文内容参考国家博物馆官网、图片来自现场拍摄。更多精彩内容请朋友们移步到稍后发布的视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近月   火星   软着陆   月亮   探测器   嫦娥   月球   中国   样品   容器   特产   轨道   造型   地球   我国   工程   旅游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