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谁寄锦书来——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观展(一)

“小雪”之后寒意渐深,萧萧北风刮得人浸入骨髓地冷。旧年冬天闲暇时,多是寻了暖和的博物馆去增长见识、开阔视界,今年依然没有什么改变,找到了位于长安街旁的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

站在博物馆首层寂静的大厅里,赫然发现这座综合性的博物馆居然有四层颇大的展厅,设有“原始通信”、“古代邮驿”、“近代邮政”、“当代邮政”、“邮票展厅”、“特展厅”以及“珍宝馆”七个主要展区。

云中谁寄锦书来——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观展(一)

不需要细细思量,当下就了然于心,涵盖此般大量信息的博物馆,必是需要多次游览才能尽兴的观赏之地。于是,毫不犹豫地举步,往讲述邮政历史的“原始通信、古代邮驿和近代邮政”第三层展厅走去。

刷新认知的邮政历史

“天地无穷期,生命则有穷期,去一日便少一日;富贵有定数,学问则无定数,求一分便得一分。” 不敢轻易支取光阴的这一日,潜移默化中改变了我之前对邮政历史的一无所知。

原来,邮政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两大阶段:古代邮驿近代邮政

云中谁寄锦书来——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观展(一)

古代邮驿的建制,在西周时已初具规模,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完备,秦代驰道的拓建,为后来驿站的发展奠定了陆路基础。到了隋唐时期,大小水陆驿站遍布全国。元代邮驿更是称雄东方,闻名世界。明代时期水马驿全面发展,遍布全国,沟通边疆联系海外。清代已做到了量途置驿,交通与通信联系更加紧密,驿站功能更加全面。

云中谁寄锦书来——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观展(一)

古代邮驿有邮、置、遽、传、驲等不同的名称。汉朝始称邮驿,元朝称站赤,明清两代通称驿站。自周朝起至清朝光绪二十二年建立大清邮政、清末裁驿归邮止,中国古代邮驿存在了约3000年。

云中谁寄锦书来——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观展(一)

3000年的历史,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无数珍贵的邮驿印记。朋友们看看上面这幅魏晋墓室里的《驿使画像砖》。图中驿使头戴黑帽,身着短衫,足蹬长靴,持缰举牍,飞马急递。尤其是这匹四脚有凌空之势的马儿,因急奔而引起尾巴飞直向后,寥寥数笔就微妙微肖地再现了当时边境地区驿传的紧急情景。

云中谁寄锦书来——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观展(一)

跟随历史的脚步在偌大的展厅里看文物,读展板赏图辩字,不期然发现一件蛮有意思的事,近代邮政的起源究竟从什么时间开始的呢?

1878年3月23日,天津开始试办邮政,国家首次收寄普通百姓的信件,这是中国邮政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云中谁寄锦书来——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观展(一)

1878年7月,发行了清代海关试办邮政时期的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这套邮票由天津发行、上海印刷。第一套邮票发行应该也是一个里程碑吧?

云中谁寄锦书来——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观展(一)

1896年3月20日(清光绪二十二年二月初七),光绪皇帝批准开办国家邮政,这一天即大清邮政“奉旨成立”的日期,更应该是里程碑吧?

云中谁寄锦书来——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观展(一)

究竟那个时间是近代邮政的开端呢?官方的定义已在上图说明 “1896年,大清邮政官局正式开办,这标志着中国近代国家邮政的诞生。”

展厅展示的中国近代邮政包括了:清代国家邮政、中华民国邮政、革命战争时期的交通邮政三个阶段。“官办官民共用” 的近代邮政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尤其是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邮政通信体系遍布城乡,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传邮万里,国脉所系。

云中谁寄锦书来——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观展(一)

古代的诗和远方

徜徉在邮政展厅里,我们不仅仅了解了邮政历史,还看到了与“邮”有着内在的、不可分割联系的书信文化。古往今来,人们用文字交流感情和沟通联系。而古代的民间通信,更是邮味浓厚,充满了传奇色彩,成为文学作品中一道靓丽的风景。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多么简单美妙的诗句,多么生动引人的情境!鱼肚子里真有“尺素书”吗?其实,古人的书信常用洁白的绢来写,长一尺左右,称为尺素,故书信即称尺素书。

洁白的尺素常结成双鲤之形,古乐府诗有道:“尺素如残雪,结成双鲤鱼,要知心里事,看取腹中书。”因此,“双鲤”为书信的代称。由此可见,前面诗中的“烹鲤鱼”并非真烹,不过是一种生动的比喻罢了。

云中谁寄锦书来——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观展(一)

随意信手拈来一阕李清照的词,“萧萧微雨闻孤馆,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字里行间都在倾诉孤馆寒窗离别情。而晏殊的“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更是有一种渺茫而无着落的怅惘之感。

他们写诗词的那些年,时光很慢,岁月清闲,那时的驿馆是思乡念旧、伤离惜别之所。邮驿诗词所倾吐的情怀,妥妥应是那些个年代的诗和远方吧!

云中谁寄锦书来——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观展(一)

正如博物馆中描述的“中国的邮驿文化与书信文化在世界同类文化中可谓独树一帜,蔚为大观。驿站邮亭千载相因,过客如鲫,既有豪放壮阔的军旅,书剑飘零的士旅,也有寄情山水的宦游,更有悲壮的谪戍之旅。别离之痛,思念之苦,对友情的珍视,对现实的鞭挞,无不化作绚烂多彩,风格迥异的邮驿诗。”

云中谁寄锦书来——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观展(一)

慢慢踱步,逛完第三层的展厅,已然到了下午时分。厅里小憩,看着那架西汉传信轺车,仿佛三千多年的悠悠岁月从眼前缓缓而过。平淡的流水,简洁的日子,慢慢欣赏古人的岁月,竟饶有情趣,意味深长。


实用信息

游览地: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

门票:无。

交通:地铁建国门站下出西北口。

其它:参观博物馆不能带饮用水进入。博物馆展厅内容丰富,建议分次参观。

本文部分内容参考博物馆说明。更多精彩内容请朋友们移步到稍后发布的视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邮票   光绪   中国邮政   博物馆   鲤鱼   书信   里程碑   清代   近代   驿站   展厅   邮政   古代   通信   旅游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