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佛像的千年古刹,曾是北京收藏界的文化名片

风日淡淡,悠然之间,已到了明媚的仲夏时节。然自从脚疾复发,就闷在家中,恼这无人可替的又痒又痛。也不知何缘故,这一回的脚疾来得迅猛,任你吃药抹膏却不见好转,颇为让人忧心。想着出去逛逛,转移一下注意力,或许能使心境开朗,消减病痛。

依稀记得第一次听说北京报国寺是在某财富大咖的自媒体。他在视频中侃侃而谈,聊起当初在古树荫下,红墙脚边练摊捡漏赚得第一桶金的诸多古玩收藏怡趣,不免让人心驰神往。

阳光灼灼,和风阵阵,伴着一瘸一拐的我来到位于广内大街北侧的报国寺门前。

没有佛像的千年古刹,曾是北京收藏界的文化名片

报国寺之传奇

始建于辽代的报国寺,彼时“有寺无额” 规模很小。元代时,世祖忽必烈为彰显开国元勋,称其为报国寺。

时光无情,于人于物,都没有分别心。明代初年,报国寺塌毁。明成化年间(1465-1487),因“国舅爷”周太后的弟弟周吉祥看破红尘要矢志出家当和尚,由皇家拨内帑钱粮在小报国寺的旧基上,扩建为“慈仁寺”,周吉祥亦去当了住持。

没有佛像的千年古刹,曾是北京收藏界的文化名片

有着皇亲国戚住持的慈仁寺,规模达到了它最辉煌的时期。彼时,寺内拥有错落有致的七层殿房,后院更是建有阁高三十六级,周围长廊环绕的“毗卢阁”。登“毗卢阁”远眺, “望卢沟桥行骑,历历可数”,京师之景尽收眼底,美不胜收。

没有佛像的千年古刹,曾是北京收藏界的文化名片

人世无常,江山更叠,到了清朝年初,报国寺每逢五就有庙会,以买卖珍玩古董、古籍善本而闻名,热闹非凡。这样的庙会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诸如清初明末清初的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顾炎武等,他们的薪俸大抵都拿来这里淘书了。

光阴无情流转,孰料康熙十八年(1679年),京师大地震使得京城多数建筑损毁严重,慈仁寺的大部分建筑亦坍塌了。

没有佛像的千年古刹,曾是北京收藏界的文化名片

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慈仁寺得以重修,改名“大报国慈仁寺”(又名昭烈寺),成为朝廷祭奉忠烈的庙宇,但其建筑规模已然锐缩。曾有的书市和古玩市场,也东迁到了琉璃厂。

时光仓促,天地山河亦随了国运的起落而起起伏伏。1900年庚子之变,八国联军用火炮将报国寺夷为平地。三年后,在晚清名臣张之洞的动议下重修报国寺,历时3年,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报国寺重建成功。

没有佛像的千年古刹,曾是北京收藏界的文化名片

在近代的连年动荡,风雨飘摇中,报国寺逐渐衰落。曾名震京师的“毗卢阁”被拆除。新中国成立后,粮食部接管了报国寺,改做办公场所。

世事山河,总是跌宕起伏,倏忽之间到了1995年,中国商报社接手报国寺,并尝试“以市场开发养寺”的方式进行保护文物。经过逐年的修缮,原本破旧不堪的古建筑,渐渐恢复了古朴的旧颜。

没有佛像的千年古刹,曾是北京收藏界的文化名片

收藏市场的文艺范儿


如今的报国寺规模已缩小不少,但仍保持了原有的坐北朝南基础,主要建筑均建在一条南北中轴线上。

从栅栏围着前廊的山门旁走进寺内,只见古树参天,浓荫匝地。两尊高高矗立的石碑在古国槐下若隐若现。走近细看,一尊石碑立于明成化年间,另一尊则立于乾隆年间,时光久远,碑上的字已模糊不清了。

没有佛像的千年古刹,曾是北京收藏界的文化名片

沿着中轴线一路行去,古树后是第一进殿,面阔五间的昭忠祠山门。守护山门的石狮还默默然静守岗位。透过三交六椀菱花窗棂,可以窥见如今山门大殿中空空如野。

没有佛像的千年古刹,曾是北京收藏界的文化名片

绕过山门,来到同样紧闭大门的第二进殿——天王殿。殿前两通石碑,分别为乾隆年立《御制石碑》和光绪年立《重修昭忠祠记》。据说,这两通石碑所在地,是原报国寺“三绝”之一的辽代双松屹立处。

没有佛像的千年古刹,曾是北京收藏界的文化名片

天王殿后面,经过一个泊车的广场,即是带砖石月台的大殿。面阔九间的大殿正中大门上懒懒地悬着红色的「票证、钱币、文玩杂项交流联展」。

迈进清幽的大殿,殿内摊位柜台济济一堂。各种或新或旧、或真或假的玉器、旧书、钱币等文玩让人应接不暇。而摊主们却有些悠然,并不主动招呼寥寥几个游人,完全没有市场的喧声鼎沸。

没有佛像的千年古刹,曾是北京收藏界的文化名片

大殿之后已是无法涉足的办公区域。从栅栏空里望去,再也找不到传说中可以登高望远的毗卢阁踪迹……

报国寺曾是始于清初,吸引了无数风流人物留连驻足的古籍书市;也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北京最早的正规古玩市场;还是国内首屈一指的中国古币、银元以及外国钱币等的收藏市场。

在古树林里、红墙绿瓦间,随着光阴的积累,岁月的沉淀,熙来攘往的收藏爱好者使这方古代文人墨客的雅游之地,成为了品评珍奇、交流心得之所,同时,使这座现在没有佛像千年古刹,渐渐具有京城收藏特色的文艺范儿。

没有佛像的千年古刹,曾是北京收藏界的文化名片

而如今,经历了几番辗转整治,沿路摆摊的文玩游商早已消失,往日车水马龙、川流不息的人群不见了。随着各种手机平台兴起,各种微拍直播平台的火热,报国寺日渐萧条。

在政府撤市保护古建的号召下,历经22年的收藏文化聚集地慢慢落下帷幕,那个热热闹闹,充满人间烟火气的收藏市场,终究成为了老北京岁月里的一段传奇。千年古刹报国寺恢复了宁静。

没有佛像的千年古刹,曾是北京收藏界的文化名片

悠悠岁月,沧桑变幻,澹澹日光之下,古树参天,清凉蔽体,空气中飘着淡淡的槐花香。在清宁的报国寺中,看这昭昭世路,只觉逶迤曲折,飘忽浩渺。还是自己调节调节心情,努力做到心思开朗,不哀不悲,或许病痛自然也能减轻吧!

没有佛像的千年古刹,曾是北京收藏界的文化名片

实用信息

游览地:北京市西城区报国寺前街1号

门票:无。

交通:地铁广安门内站下(B口出)。

本文部分内容参考相关网络。更多精彩内容请朋友们移步到稍后发布的视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光绪   辽代   文玩   收藏   京城   住持   古刹   山门   京师   石碑   大殿   佛像   钱币   古玩   北京   名片   千年   规模   建筑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