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老马面馆

文/李龙乾

说起宜阳县城的以夜市为主的老马面馆,县城人,就连城郊村庄人就都知道,面馆以色、香、味俱佳的美名赢得誉满城乡,以周到热情客至如归的服务招得顾客盈门。据说有一个下夜班的每每路过老马面馆就想吃一碗热乎乎的扯面回家睡觉。一天晚上天不随意,下起大雨,此人奋力蹬车赶回家,到家后,想着那一碗老马扯面,难以入睡,鬼使神差,打伞步行来面馆享以美食才回家就寝。可见老马的面馆有多大诱惑,多大魅力!

聊聊老马面馆

老马面馆在实验中学那道街,原教师进修校东五十多米,海洋量贩门口,以出夜市为主。主要为那些下午下班晚的,下夜班的,开夜车的司机,夜间文化活动的等提供饮食方便。店面不大,就一大间房子,没有豪华的装修,也没有豪华的餐桌,房间隔成操作间和小餐厅,只有门口一个晚上支起来,白天再拆下的彩条棚,还有一个上写着“老马面馆”的灯箱,天黑下来摆放在路边,留给顾客的是最大限度的经济实惠。

老马的扯面、刀削面的制作过程让人大开眼界,把事先备好的软硬适度的面团在面案上揉来搓去,拉住鸡蛋粗细的面剂两端,随着节奏伸开双臂拉开、甩起,动作轻松自然,宛若轻盈舞蹈,做刀削面时,左手臂上托一块面剂,举平手臂,右手面刀舞动,均匀的面条飞入锅内,恰似天女散花。老马面食卖相让人望而却步,白色的带有花纹的大海碗,先盛上半碗飘着红色油香的汤,再轻轻放入雪白滑溜的面条,大筷子轻挑轻放,使其在碗中形成小小面山,绿色的青菜香菜,红色的辣椒丝,白色的豆腐条覆盖,红白绿相映成趣,最后面峰上再放上一勺核心食材“秘制五香酱牛肉丁”,才大功告成。服务员礼貌的端上桌,沁人心脾的香味袅袅上升,必然使人胃口大开。老马面食的口感让人过而莫忘,富有劲道的面条,挑起一挑,送入口中,滑溜有味,油而不腻,没来及细品,便进入腹中,喝一口汤,咸淡适度,醉舌嘴口醉心田,余味绕口三日不绝。因此,老马面馆的生意一直很受顾客青睐,回头客不断。

聊聊老马面馆

说起老马这个人,现年53岁,称他老马还算合适。刚出道时不过二十六岁,近三十年的生活打拼阅历,才使得“老马”名副其实。他的名字叫马金超,一只眼稍微有点斜视,熟悉的人都亲昵地称他斜眼金超。1968年出生于女几山下的张午乡石门村,因早年丧父,家里弟兄姊妹多,十二岁时初一没有上完就辍学为家里分忧。挣工分、放牛、拾柴火、刨中药、十五岁就上山背煤桩。风雨中熬到1990年,在艰难竭蹶中长成一个身强力壮的大小伙,他决心走出这十年九旱靠天吃饭的荒山土岭,去闯闯大世界。经人介绍,他到洛阳车站一个退伍兵饭店做学徒,从跑腿洗碗做起,勤快、能吃苦,不耻下问,三年下来,学会了扯面、刀削面、五香牛肉面等厨艺,同时深受退伍兵师傅的影响,诚实、守信、自信、善良做人守业的性格也基本养成。

时光流向了市场大开放的1995年。这年冬天,马金超大着胆子向本家一个爷字辈借了200元,和爱人冯春红,开始到宜阳出夜市。他们在后宫街租下两间小土坯房,还带着孩子,仅用一辆平板车,一个彩条鹏,一套厨具,一案,一炉,开起了夫妻店,唱起了锅碗瓢勺交响曲,地点就在贸易大厦楼下。因为他诚实善良,薄利多销,量大味美,很快站稳脚跟,在同行中成为生意最好的。老马和我聊到此处,不禁显示出自信表情。我问他的生意就这么顺利吗?他很快就伤感拂面说道,因为当时对个体户的政策还不健全,工商、税务、市场管理,经常来监管,有时刚支上摊儿,还没有卖几碗,就被强行卷棚收摊儿,停业、整顿、罚款也不知有多少次,有好几次真想撂桃子不干。另谋出路,在爱人的劝阻下才勉强干下来。她说咱一没文化,二没其他技术,三没有靠山,还能干点啥?细想想她说的话也有道理。坚持下,打游击一直到2001年,才租下现在的小店,打起了阵地战。

聊聊老马面馆

老马做生意,吃苦耐劳是立足之本。出夜市25年来,夏天,天气闷热,炉前温度高达近50度,他能忍受;有时摆摊到午夜,雷声大作,狂风肆虐,顷刻间暴雨如注,来不及收拾,就龟缩在彩条棚下熬过大雨。冬天,凛冽的寒风吹个不停,四面透风的棚下雪花飘飘,削面、洗菜照做不误,双手湿了干,干了湿,经朔风,裂的口子渗出血,生意多时,累得气喘吁吁,腰酸背痛。老话说的最真实,“只能看贼吃饭,别看贼挨打”,个体户赚钱不容易,夜市餐饮赚钱更难。

老马做生意,诚信为善是发展之本。在红旗路边出摊儿的那几年,晚上经常有货车司机光顾他的生意,无论早晚,老马总能让他们吃上量足味美热乎乎的刀削面或扯面。很多时候过了午夜,从张坞或是洛宁、新安等地过来的拉化肥的司机,到摊儿前总要减速落下玻璃对老马喊道:马师傅,我们装货急,回来再吃饭。老马总是大声回应道:好嘞,放心吧!明知过了午夜,一个生意也没有,老马在寒冷的夜硬是等了几个小时,为他们服务。时间久了。司机、货主、装卸工都成了他的固定客户。2001年冬天,一位乡下母亲在为儿女高中陪读,下罢晚自习,带两个孩子慕茗来吃一碗老马刀削面,老马看出了这位母亲的难处,暗自加了水和料,把一碗做成了两小碗,两个孩子满意的吃下有生以来最好吃的五香牛肉面,老马坚持只收了一碗面钱。这是我不仅想起了日本作家栗良平的小说《一碗阳春面》的情节。

聊聊老马面馆

货车司机、平民百姓,为老马打了隐形广告,加上他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是他二十五年来夜市生意经久不衰的根本原因。

我问马金超师傅今后有啥打算?他点上一支烟,吞云吐雾的说:“啥打算,咱也没文化,没啥别的技术,带着孩子继续干下去呗,我一个农村人,在县城有了家,把三个孩子养大成人,成家立业,还在沈屯花苑东十四巷买下两处独家小院,今年又拆掉一处,建起了三层小楼。一楼做商业用房出租,二楼三楼住人,有了这么大的家业,苦点累点也值了”。这些年来那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我又问。他思忖了半天说:“要说感受,一是政策好,二是城关镇这地方中,不欺生,能做生意,能发家”!

老马几句掏心窝子的话,道出了一个白手起家,在县城打拼二十五年的农民的心声,是党的富民政策,是改革开放的春风,是不忘初心的政党的引领,彩塑造出来千千万万个像马金超一样的新型农民!

作者简介

李龙乾,微信网名:乾隆。QQ网名花山居士。张坞镇留召村人。师范毕业,从教41年,小学高级教师,2015年退休。现供职于中电阳光物业公司。爱好文学,以文会友,宜阳作协会员,曾在《宜阳教育》《莲岳新声》《洛神诗刊》 《中华诗词河南卷》发表文章、诗词。作品以现实生活为根基,生活气息浓郁。

聊聊老马面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洛宁   宜阳   彩条   退伍兵   刀削面   牛肉面   个体户   面食   夜市   面条   县城   师傅   午夜   司机   生意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