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村民亲切称呼为“我们的书记”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从“春天的故事”到“新时代华章”,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百年奋斗历程中,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为中华民族建树了彪炳史册的丰功伟绩。连日来,金普新区站前街道吴家村党委书记李庆从早晨四五点钟就开始整理党史学习材料,他在笔记中写下这样一段话: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我们基层单位要教育引导党员群众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他,被村民亲切称呼为“我们的书记”

在“以史赋能”中赓续“红色血脉”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作为党代表,李庆不遗余力地加强党建,带领党员群众率先学党史,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通过品读党史,党员群众内化信仰之力、深化逐梦之力、强化斗争之力,深刻认识到共产党人铸造“百年大党”的艰辛与不易,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中国共产党发扬“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革命精神,团结带领亿万人民历经险阻、奋发图强、与时俱进,创造了中华民族一个又一个的伟大奇迹。

回首过往,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李庆把弘扬党的革命精神摆到突出位置,将党的历史和成功经验学习好、总结好、传承好、发扬好,教育引导党员群众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在2020年三次抗疫期间,李庆发挥连续作战的革命精神,毅然留宿坚守村委会6个月之久,带领127名党员群众筑牢疫情防控的钢铁长城,他平均每天工作超过18小时,有时接近24小时满负荷运转,平均每天睡眠不足5小时,硬是把疫情防控的主动权和安全线牢牢抓在手里,交出了一份合格的抗疫答卷。

他,被村民亲切称呼为“我们的书记”

特别是12·15疫情发生以来,李庆连续坚守阵地75天,一度几天几夜没有合眼,核酸检测、派发物资、站岗执勤……那里任务最艰巨,哪里就有他的身影。由于长时间超负荷工作,李庆突出心脏病,累倒在抗疫一线,他甚至做好了最后准备。“我不甘心就这么轻易倒下”李庆在送医路上反复念叨,“真是命大,再晚送一会,后果不堪设想。”医生给他下了住院通牒,但是第二天却没了人影。当李庆站在防疫人员中间布置任务的时候,很多人还不知道他昨天夜里经历了生死时刻,“抗疫攻坚阶段,军心决不能散”这是李庆执着而坚韧的信念。

“李书记您休息一会儿”“这么干身体会累垮的”“我们大家一定会坚守阵地”……当防疫人员得知李庆靠药物支撑的时候,很多人带着哭腔劝他一定要停下来休息。口罩能挡住疲惫的面容,却遮不住熬红了的双眼,李庆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看到卡口一线防疫人员冻得直打哆嗦,就立即联系派送军大衣、暖宝贴;看到值班防疫人员没有换装御寒的被褥,就毫不犹豫把自己的行装拿给他们;看到舟车劳顿的防疫人员吃不上一口热乎饭,就每天下厨做饭。没有过多言语,却像一位大家长,守护着每一个家庭成员。“有李书记在,我们都安心!”这是大家的心声。

他,被村民亲切称呼为“我们的书记”

战疫情,李庆承受难以想象的压力和痛苦,一边是4000多名群众需要守护,一边是身患重病的父亲需要照顾,就在这“忠孝难两全”的时候,“孩子,你是村里带头人,更是一名共产党员,这个时候要和群众在一起,我能照顾好自己,不要有思想包袱。”父亲简单朴实的话语,却字字戳疼李庆的心。家人的理解和支持,让李庆全身心地投入到抗疫中,并取得“三战三捷”的佳绩,在抗疫凯旋回到父亲身边的时候,这个铁打的汉子哭得像个孩子。

把最好的年华、把满腔的热忱、把全部的情感都献给了最爱的基层事业,李庆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今年换届选举,李庆全票当选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面对群众期许,他坚定地说,“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勇往直前,义无反顾。”

他,被村民亲切称呼为“我们的书记”

“民生红利”成就群众“幸福喜气”

践行为民初心是检验党史学习的“试金石。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到“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党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笑还是哭”到“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李庆把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翻开2020年的民生账单:福利发放410万元、社保返还373万元、农保补贴83万元、慰问走访9万元、困难补助3.8万元……传统佳节的米、面、油、蛋,秋冬时节的白菜、大葱、地瓜、苹果,“我们炒菜用的酱油、味精、咸盐、白糖都是村里发的,市场上几十块钱的海鲜也能吃上好几次,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饼、十五的元宵,节日福利一样都不少。”群众说,李书记把经济搞上去,我们大家都跟着受益。

他,被村民亲切称呼为“我们的书记”

俗话说:“手里没米,叫鸡不理”。发展经济是增进民生福祉的根本保障,2019年李庆担任吴家村党总支书记,上任第一件事就是重新评估村里厂房和土地,仅租金一项村里每年就创收400多万元。近年来,李庆带头深化为企业上门式、贴身式、长久式服务,践行跑政策、跑资金、跑环境、跑人才、跑手续的“三式五跑”服务机制,村里营商环境风清气正,投资兴业的人络绎不绝,先后吸引金发地、美格制衣、辉鸿食品等600多家大中小企业、2400多家个体经营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86家,涵盖农贸批发、服装加工、机械制造、冷链食品、节能环保、物流仓储等多个行业,从业人员超过2.3万人,年创造产值4亿元。随着村域经济逐渐壮大,李庆围绕中心商圈、非公企业、社会团体等扎实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打造出86个“硬核”基层党组织,党旗始终在基层阵地高高飘扬。

他,被村民亲切称呼为“我们的书记”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群众的需求就是我们的工作目标,群众的呼声就是我们的工作方向,在与群众互动中接上地气、摸透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创新工作、破解难题,让群众真真切切见到行动、感受变化。”李庆说,村里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两个“红色阵地”,重点聚焦“老少弱”社会难点,第二学堂、志愿服务站、矛盾调解室、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一批社会服务“窗口”先后建成使用。管“老”心贴心:李庆带领党员干部每年开展2次慰问老党员老干部主题活动,仅在2020年就走访20多位老党员老干部,并送去2万多元的福利物品。针对子女不在身边的老年人,村里创建可以容纳20张床位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健康管理、文化娱乐等服务。不同年龄段的补贴,过寿的蛋糕和寿桃,村里把对老年人的关爱落到实处;扶“少”手携手:李庆每年带头为贫困孩子捐款捐物,并要求党员干部与贫困家庭孩子结对,切实解决孩子生活和学习困难。村里特别创建“三点半学堂”,为很多没有时间接孩子放学的家长解决了后顾之忧。助“弱”面对面:针对特困家庭、失独家庭、失业家庭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村里坚持大众型的志愿服务和专家型、专业型、专职型的民生服务相结合。张淑英、毕俊秀、郑淑华组成的“巾帼服务队”常年深入群众中间,定期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和残疾人做饭、洗衣服、收拾家……她们不怕苦不怕脏,没有一句怨言。

他,被村民亲切称呼为“我们的书记”

奋斗的过程也就是幸福的过程。李庆说,“看到群众期盼的目光、满意的笑脸,我们心里就觉得幸福满满。”


文字︱苍文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孙艳艳

校对︱文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中国共产党   初心   党史   日间   疫情   防疫   阵地   村里   老年人   村民   民生   党员   书记   亲切   群众   精神   孩子   旅游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