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40年老校的职教“初心”

坐落在百年金州古城、第十个国家级新区——金普新区的大连市金州区职教中心,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历经四代职教人40年艰苦奋斗、与时俱进、矢志创新,现集中职学历教育、大专及本科学历教育、农村成人教育、社区教育和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于一体,由大连市金州区职业教育中心、大连市金州区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大连广播电视大学金普新区分校、辽宁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金州分校、大连金普新区社区学院五部分组成。

一所40年老校的职教“初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先后荣获12项国家级奖项(黄炎培优秀学校、全国十大特色职业学校、全国传统文化教育课题示范学校、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先进单位、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中德国际护理合作项目优秀合作院校、全国首批城乡社区教育特色学校,全国首批家庭教育特色单位、全国继续教育优秀单位、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3项省级奖项(辽宁省最美校园、职教中心转型发展示范学校、社区教育优秀学校)。

“红色文化+国学精粹”,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初心让青春更向阳。校长曲永栋说,“正值建党百年之际,引导全体师生回顾党的奋斗历史,坚定不移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学校开足开齐开好以‘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为主题的思政课,把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融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教学,利用升旗仪式、主题班会、传统节日、纪念日等,重温那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缅怀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一所40年老校的职教“初心”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培根铸魂,学校坚持“六结合”工作模式,党史学习教育与国学德育、思政课改革相结合,与推进四大中心建设相结合,与加强教学改革相结合,与深化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基地相结合,与加强招生、实习、就业工作相结合,与促进农民教育、社区教育、电大教育相结合。“传承弘扬红色精神,离不开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一流的教师队伍。”学校坚持和加强党对职业教育的全面领导,推动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引导教师在学思践悟中弄懂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将党史学习教育全方位融入思政育人“大课堂”,通过理论增信、故事明理、活动铸魂等育人形式,引领学生在浩瀚党史中领悟大道、奋楫前行。

青年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在深读党史这本“教科书”的同时,学校延伸“立德树人”的发展触角,逐渐形成“五四三二”德育架构:五元系统,即一个方向、两个群体、三条路径、四本教材、五项举措;四大工程,即体系机制工程、文化景观工程、社团实践工程、队伍提升工程;三项管理,即学生在校生活日常管理,思政课(德育课)、德育活动、实习实训总体管理,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协同管理;两个主题,即爱国主义教育、劳动教育。学校还对教学楼进行“二纵五横”的国学主题文化设计,建成国学墙和文化长廊,拓展有国学大讲堂、国学心理疏导室、宣传橱窗等国学功能区,先后组建“博雅”国学苑、“溢墨轩”书法、“青春飞扬”健美操等12个国学社团,通过读、诵、唱、讲、画、演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学生的品德修养和职业素养得到扎实提升。

一所40年老校的职教“初心”

“国学德育”成为立德树人的创新之举和精彩亮点,学校持续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2020年,《将文化自信融入心底,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获评“全国中职德育案例50强”。

“专业改革+中心建设”,让职业教育紧密对接社会需求

学科跟着产业走,专业围着市场转。学校始终坚持专业设置和经济发展合拍、课程改革与市场需求携手,开设有13个中专、10个大专、6个本科专业,坚定执行“重、特、优、新”发展战略——

重点专业更“重”:幼儿保育、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均为省重点专业,3个专业在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期间投入1500万元,并与多家知名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特色专业更“特”:幼儿保育专业开设时间早,师资力量强,教学质量高,毕业生具备“职业素养高、教研能力强、基本功扎实”的综合特点,深受幼儿园和早教机构青睐;传统专业更“优”: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坚持市场导向,提升教学效率、更新教学设备,将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各种精密、精细、微型机械加工技术;新增专业更“新”:2018年增设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2019年增设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今年增设康养休闲旅游服务专业、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专业,瞄准市场、行业的新技术,培养复合型实用人才。

一所40年老校的职教“初心”

学校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大力推进转型发展,持续进行“建设社会生活教育中心、学历职业教育中心、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中心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心”的建设力度,积极开展学历职业教育、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社会生活教育和继续教育工作。作为全国“乡村振兴大课堂”共建共享实验基地,学校充分整合职业中专、电大、农广校、乡镇职校等优势资源,先后出版《农民手机应用》等16本乡村振兴之职业技能培训教材,《大樱桃栽培实用技术》等6门课程获评全国乡土课程开发成果奖、《“城乡大课堂”助力绿色农业升级》等29项实验成果获评优秀奖、“田野科普行动”等7个项目获评优秀品牌。目前,社区教育年培训城镇居民16万余人次,年培训农民实用技术6万余人次,年开展劳务输出培训1000余人次。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推进“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深化“1+X”证书制度试点。目前,学校在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中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将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加强专业建设,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统筹教学组织与实施,深化“三教”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灵活性、适应性、针对性,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幼儿照护、网店运营推广、商用车销售服务和5G基站建设与维护4个项目正式获批教育部“1+X”考核站点,并完成幼儿照护、商用车销售服务和5G基站建设与维护3个项目的考试。

一所40年老校的职教“初心”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实现学生、家长、企业“三满意”

一直以来,学校以校企合作为抓手,将产教融合贯穿到人才培养教育的全过程,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这一模式成为创新发展的“助推器”、就业增收的“稳定器”、高质量发展的“催化器”,有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

2015年,学校与大连东风欣钰集团建立“校企共建的汽修专业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设置有汽车整车实训、汽车底盘、汽车发动机、汽车空调、汽车电器、汽车电控实训车间,把汽修专业课设在汽修车间里,真正做到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多年来,学校还与大连广通海事有限公司合作,共建邮轮乘务专业实训基地;与优美康(大连)医疗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健康护理、康养疗理、旅游休闲养老服务专业群;与大连广通新能源有限公司合作,共建风力发电设备运行与维护实训基地……目前,学校已经与80多家企事业单位“联姻”,创新出“校中厂”引企入校模式、“厂中校”投资合作模式、“招生就业贯通”订单培养模式、“需求驱动”招聘洽谈模式、“集聚联盟”职教集团化模式、“红娘牵线”国际交流模式,为学生提高本领,实现高质量就业,提供了广阔空间。

一所40年老校的职教“初心”

学校不断探索实践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确定“双元”、建立“三主体”、实现“四融合”、做好“五落实”、开展“六共同”,增强了职业教育的适应性,构建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双元,即学校与企业签署校企联合协议,学校教师完成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教育教学,企业师傅进行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传、帮、带;三主体,即学校与企业、企业与学生(家长)签署就业协议,形成学校、企业、学生三个主体共同参与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工作;四融合,即实现课堂与岗位、教师与师傅、理论考试与技能考核、毕业证与上岗证的“四融合”;五落实,即校企联合招生招工,落实其就业去向、学徒工资、社保费用、工龄计算、奖学金基金;六共同,即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理论课与岗位技能课教材,共同组织理论课与岗位技能课教学,共同制订学生评价与考核标准,共同做好“双导师”教学与管理,共同做好学生实训与就业工作。2020年,“中职学校推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教学成果获评辽宁省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以高质量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40年来,学校为社会输送3万多名优秀毕业生,毕业生双证率96.8%,初次就业率98.9%,专业对口率87.1%,企业满意率96.7%,为上千家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支持,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所40年老校的职教“初心”


文字︱苍喆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孙艳艳

校对︱文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职教   初心   党史   大连   学徒   德育   国学   职业教育   优秀   模式   职业   学校   学生   旅游   全国   专业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