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一起游海南(142)第三根尚未做成的拐杖

原创 党凤山

有句老话叫“人心不足蛇吞象。”正当我对第二根拐杖,手摸把玩高兴的时候,遇到了一位拥有数根海南黄花梨拐杖的老总,我的红木拐杖,与之相比,就相形见拙,太为逊色了。


跟我一起游海南(142)第三根尚未做成的拐杖

春节前的除夕,“辽海之家”成员年夜饭聚餐,结识了住二楼的海城柳先生。他因患有脑出血后遗症,走路不太方便,乘来海南过冬的机会,花数千元买了数根精致的黄花梨拐杖。看到我的红木拐杖,便沾沾自喜,夸夸其谈的炫耀起海南黄花梨。什么“花纹清晰,图案精美,是拐杖的上品。”什么“一样玩就玩个最好的,玩的是档次,是价值,是水平,是能力……也算没有白玩”等等。


跟我一起游海南(142)第三根尚未做成的拐杖

因我多年搞收藏,深知南黄的贵重,“家有红松十车,不如南黄一棵。”在这位老总的劝说下,还真心动了,便抽时间到黄花梨产地,花1000多元买了根原料,准备做个南黄拐杖。买黄花梨同赌石一样,在外皮没全部清理之前,看不出好坏,运气好了算是买正了,运气不佳,颜色图案便差了。由于我这根是近期砍伐的,过早成形容易开裂,需干燥一段时间才能打磨,只好等段时间干透了,才能看到庐山真面貌。


跟我一起游海南(142)第三根尚未做成的拐杖

我拟在拐杖头部,请雕刻家雕尊寿星头像,下部随形磨光,定名长寿拐杖,待年底或明年做出后,再向网友展示和报告(前四幅图片,为柳先生海黄拐杖)。


跟我一起游海南(142)第三根尚未做成的拐杖

作者简介:

党凤山,男,1941年润6月14日,生于吉林省图们市,1945年返回家乡辽宁省辽阳市,1956年参加工作,曾在辽阳市第一建筑公司、辽阳市建委、辽阳市城建局、辽阳市园林风景管理处供职。自幼喜欢文学,曾在《辽阳日报》《鞍山日报》《辽宁日报》《建设报》《呼和浩特晚报》《北方新报》《内蒙古晨报》和《内蒙古日报》等报刊发表文章;编著出版《少儿对联故事》著《古城新姿》《青城收藏》《玻璃镜》等书籍。

跟我一起游海南(142)第三根尚未做成的拐杖


跟我一起游海南(142)第三根尚未做成的拐杖


跟我一起游海南(142)第三根尚未做成的拐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海南   拐杖   辽阳市   凤山   辽阳   海城   庐山   人心不足蛇吞象   图们市   呼和浩特   内蒙古   红木   图案   老总   日报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